張玉陵
摘 要: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為什么十幾年后,一部分就成了“差生”,為每一個人所輕視。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都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們又是如何造就這樣一批“差生”?文章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 “差生”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每一個孩子就其本性來說,都是天資聰穎、活潑可人的??墒?,同樣帶著清脆啼哭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才子”們,有的卻被煉成了所謂的“差生”。真可謂烈火煅燒、千錘百煉。其實每一位“差生”都有自己成長為“差生”的軌跡。自幼起的每一次經(jīng)歷都會在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不同的線條和色彩,而就在這一筆一劃勾勒的節(jié)點與色彩中,可能正有一批逐漸成形的“差生”。這并非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出發(fā)點,但家庭、學校、社會卻難辭其咎。筆者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調(diào)查、家訪、座談后積累了一些素材和想法,與大家共享以期找到癥結(jié)所在,早日破解難題。
一、家庭教育之過
家庭賜予了我們生命,家庭是我們?nèi)松?jīng)歷的第一座大煉爐。當前正就讀高中的“95后”獨生子女們多是怎樣長大的呢?在家庭的大煉爐里經(jīng)歷了怎樣的煅燒呢?
有一幅很經(jīng)典的漫畫題為“一主六仆”,在家庭中,孩子自然是小皇帝,爸爸媽媽得捧著,爺爺奶奶得慣著,姥姥姥爺?shù)脤欀蕴鸬木徒o他買蜜,要摘月亮就給他找天梯,要罵父母爹娘就沖他笑,要打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老臉就伸過來。孩子嘛,抱在懷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伺候還怕不周全,誰跟他較真呢?不是有一句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格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嗎?孩子畢竟是孩子,犯點過錯不算什么,長大了就知錯了。這是中國很多家庭一貫的教育方法,在眾多獨生子女家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嬌慣縱容培養(yǎng)的多是自私自利、毫無責任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學習時根本沒有動力和目標。他們?nèi)松牡谝徊娇芍^已深陷泥潭而不自知。
“95后”們誰沒上過興趣班、輔導班,誰過過無憂無慮的雙休日、寒暑假,振振有詞的父母會無休止地告訴你,我國古代的甘羅12歲就當上宰相,曹植7歲就能寫詩,王勃6歲已善文辭,9歲讀《漢書》,不到20歲就寫出著名的《滕王閣序》。你再瞧瞧當代的,湖南省陳軼佳1歲零10個月就能熟記800個漢字,山西省申克功11歲心算十幾位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和開方可以跟電子計算器比速度……咱孩子又不比人家差,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咱讓孩子牙牙學語就背唐詩,上幼兒園就算加減乘除,上小學每天一份試卷,雙休日、寒暑假上輔導班,鋼琴、繪畫、英語、奧數(shù)等孩子樣樣都行,定能成大器。如此拔苗助長究竟有幾個真正培養(yǎng)了興趣,提高了素質(zh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根本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每天只是如同小機器人一樣不假思索地履行著程序的安排。
二、學校教育之責
素質(zhì)教育改革雖然已有時日,但已形成的教育模式很難實現(xiàn)一蹴而就的改變。長期以來,文科教學強調(diào)讓學生按既定思維模式思考、回答問題,理科學習自有一整套刻板的模式。不管你理解與否、接受與否,按套路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每天做多少題、背多少書是毋庸置疑的任務。學生如果要越雷池幾步,要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回答教材和試卷上的問題,按自己的理解、興趣、喜好選擇性做題,那么就可以斷定他的高中學習必將以失敗告終,也就成了所謂的“差生”。學校教育的磨礪使一部分乖巧、伶俐、明了利害關系的學生日漸成熟,在“學業(yè)”上飛黃騰達,追逐人生新的希望。同時讓一部分淳樸、較真、興趣廣泛的學生變得苦悶乃至無所適從,每天他們都在論證著自己學習的無能。
考試排名是學校的“潛規(guī)則”,誰也動搖不了,是優(yōu)生,是“差生”,無需多言,分數(shù)就是唯一的尺子,就是試金石。分數(shù)高的,一優(yōu)可遮百丑;分數(shù)低的,一差全盤否定??疾涣烁叻志椭坏霉怨缘爻姓J自己是“差生”。就得把高貴的頭慢慢低下,就得把憧憬與夢想撕扯成碎片。這其中有學生的苦痛,更有老師的無奈,頭懸一把“高考劍”,高考考什么學校就開設什么課程,老師就教什么內(nèi)容。你是喜歡游水的鴨子,偏叫你去攀爬山崖,因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善跑的兔子,偏叫你去攀枝跳樹,因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緩慢爬行的烏龜,偏叫你去翱翔天空,因為那是高考的科目……總之,個人的愛好絕對服從高考的需要。至于學生的喜好,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優(yōu)勢,學生的夢想,只能被高考的戰(zhàn)車碾得粉碎。學校教育正在煅燒著一批學業(yè)上的“差生”。
三、社會教育之痛
中學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身體心理日趨成熟化,一切想以自己為中心,想盡快擺脫家庭學校的束縛。另一方面他們的辨別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強,容易為社會不良風氣所侵染而誤入歧途。家庭學校的“嚴格管教”讓他們心生叛逆;社會中的紙醉金迷讓他們難以抵御。在這樣的雙重夾擊之下,一部分學生順理成章地步入“差生”行列。
如果說家庭教育的過激,學校教育的刻板催生著“差生”的話,那么社會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消極腐朽思想,就是嚴重污染學生心靈的魔鬼,電視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大眾傳媒傳遞的某些不健康信息,就是嚴重侵擾學校圣土的腐蝕劑。某些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的催化作用之下,以早戀為榮,以逃學為美,以打架為樂,每日沉迷網(wǎng)絡而不能自拔,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自知,這些人不自覺地被熏染成了“差生”。
作為教育工作者,心痛之余我們不禁叩問,怎樣通過和家長的有效溝通,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校家庭雙重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怎樣通過自己多彩的課堂,給學生營造一片天空留住學生的心?怎樣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引導學生求真、向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勇敢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