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正
【摘要】當前跨文化交際的時代,必然要求我國英語教學在注重中國文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因為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guān)系,而在英語教學中擁有極高地位的英美文化。然而,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交際中無法用英語表達中國的文化,英語教學出現(xiàn)了弊端,導致了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處于“邊緣、失語”狀態(tài)。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 中國文化失語 研究
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不同國家的人,都傾向用英語向外國人解釋和討論本國的文化。中國的教育界認為,在英語教學中,用多元文化代替單一教學,是很有必要的。[1]但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學過分強調(diào)了英美目的語的輸入,而忽略了初衷,沒能很好地引入作為母語的中國文化。久而久之,學生在交流過程時,面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根本無從下手。
一、“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學習到英美目的語,又充分了解和引入母語中國文化,這是一種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然而,在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里,目的語的引入和學習占據(jù)了絕大部分,母語比例嚴重失衡,學生在學習目的語上得到了很好的擴展,卻在我國的母語上不知所措,這就形成了教學上文化的單方向進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在灌輸英美知識,缺少主動、有效的輸出知識儲備,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層次上,不能更進一步、更深層次地掌握和向外表達。例如:相對比較熟知的“道家”、“儒學”、“論語”、“端午粽子”等詞匯,學生用漢語表達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但是想要通過英語來表述這些具有中國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性詞匯,學生感到無能為力。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日益嚴重,找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二、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產(chǎn)生問題
1.大綱目標要求。英語教學大綱設置中,明確提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并且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好了解西方文化和背景。過分強調(diào)了英語語言學習掌握的重要性,卻對中國文化毫無涉及,更沒有要求學生要通過學習英語來表達母語文化。大綱的設置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重視母語文化,從而加劇了“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2.教材內(nèi)容的缺失。大綱設置要求了學生在學習英語,是為了學習英語語言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為了不讓中國式英語教學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在教材的選擇上,直接選用原版材料,比如英語報刊或者外國文學作品,這些教材很好地闡述了西方文化背景,有助于學生走進西方文化。然后,單方面注重了解西方文化,卻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英語這一世界性語言,向外國輸出中國文化。學生在不能很好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時,反而會造出更多中國式英語。原本為中國學生量身定制的教材,逐漸被純英語教材取代,缺失的教材其實并非適合中國的英語學習者。
3.對中國文化輸出的忽視。調(diào)查顯示,世界上學習英語的國家中,中國的學習人數(shù)是最多的。一味強調(diào)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那么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很多人不能給自己清楚定位,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與世界接軌,掌握一門世界性語言,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很少有人會認識到,在學習英語,更多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同時,中國的文化卻面臨重大危機,當國人都開始遺忘中國文化時,我們又指望誰來重拾這份堅定?大綱要求上的缺失,教材上編寫選擇的失衡,教師教學中對中國文化的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輸入式學習,中國在整個學習英語的鏈條上,體現(xiàn)出來的都是對英語的輸入,而忽略了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輸出目的。忽視中國文化輸出的后果,就是當中國學生在十分清晰地談論西方文化背景時,卻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這是一種態(tài)度上的缺失和忽視。
4.英語教育者的能力不足。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為了成為英語教師而做教師的應試教育中產(chǎn)生的,無關(guān)乎自身素質(zhì)教育如何、不在乎本身所掌握的中國文化知識背景如何,只要在應試教育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就成為了一名英語教育者。對于大綱目標要求,很多教育者還需要通過書本、網(wǎng)絡等平臺,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傳授給學生的內(nèi)容也不過是聽來看來的。而對于大綱沒有提及的中國文化英語式表達,教育者更不會主動去學習和教授。極少部分教育者會出國學習,他們的視野和知識儲備略高一些,但卻也只是注重西方文化知識授課,完全按照考試要求來教學,沒有激發(fā)學生交際的能力,更不會涉及通過英語來表達中國的文化了。
5.英語各級別考試的單一。在如今這個時代,幼兒園都開始學習英語。從小到大,無論是簡單的期末考試,中考、高考,還是非專業(yè)的四、六級,亦或者專業(yè)的四級和八級考試等等外語考試,測試的內(nèi)容大都是考察學生的語法、語句、語境等基本英語技能,更不會涉及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學習了解。教師注重過級率,在復習上就會進行英語考試的相關(guān)專題,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考試而復習。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基本上都注重詞匯積累、語法運用,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少主動交際和輸出中國文化的機會,漸漸地,就只是看重考試結(jié)果,而忘記了學習英語最基本的動力和目標。
三、應對“中國文化失語”策略
針對我國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嚴重,提出如下解決策略:
1.正確定位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位置。盡管英語教學大綱設置中明確了教學目標,但是中國文化體現(xiàn)出來的位置并不清晰。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卻并未對中國文化進行詳細說明。中國文化該擺在一個怎樣的位置,關(guān)系到教學者如何進行英語教學。倘若沒有明確定位,教學者即便對中國文化輸出有千萬種設想,都不得不按照大綱的要求來進行授課。因此,中國文化教學必須被明確擺在“官方”位置,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只有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會在學習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又具備弘揚中國文化的能力。
2.明確中國文化教學手段。各國在進行英語教學方面,都做了相關(guān)研究。那么在中國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是否應該設立獨立的文化輸出課程成為了一個重要討論。借助其他國家成功的例子,英語教學上,適當采取課內(nèi)兼容,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增設獨立的課程,主要進行的就是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輸出。有效的教學手段,避免了顧此失彼。
3.完善教材編寫。學習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連接學習的輔助工具就是教材,因此,教材的作用不容忽視。學生在初步接觸學習知識時,最先接觸的是教材內(nèi)容,其次才是教師的講解。過分單一引進和使用外國報刊或者文學作品,本身具備難度之外,并未適合中國的學習者。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合適的教材,才能保證英語學習的順利進行。
4.實施教學、評估一體化。教師的授課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可以通過教學評估來確認。通過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評價,讓教師清楚認識到自身教學上存在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在教學內(nèi)容上進行充實,在教學管理上進行加強,從而把英語教學這一課程更加完善進行。而教師對學生的考察,則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到自身學習方法上的問題,學習知識上的不足,正確對待測試,更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能夠及時調(diào)整師生雙方的狀態(tài),更好、更順利地進行教學。讓中國文化不再只是走過場,而從真正意義上,在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中國文化。
5.注重積累。在英語教學中沒有重視母語文化,因此 “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嚴重。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想通過外語把中國文化弘揚出去,不僅僅是在英語教學中才應該注重的,而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里,都要學會日積月累,本身要學習和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課余生活中,多多進行交際,從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
當今處于這個跨國際交流的時代,我們清楚認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中國文化嚴重失衡的情形下,我們更要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拿來”外國文化的同時,我們也要“送去”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4]這需要更多的教育者進入這個領(lǐng)域,不斷深入研究,提出更多有效、切實可行的措施,最終實現(xiàn)中國文化豐富世界文化的完美理想。
參考文獻:
[1]段麗.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2]蔣惠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及原因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