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林 楊永明
情緒ABC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中職生普遍存在自卑問題、意志品質問題、自覺性差、堅持性差、焦慮、悲觀、敏感、男女生關系處理不當?shù)?。這些問題大都是由于中職生對于誘發(fā)事件的不合理的信念所導致的。所以,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對中職生實施團體心理輔導。
一、情緒ABC理論
該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chuàng)建的。他認為激發(fā)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情緒ABC理論三要素,即誘發(fā)事件、信念、情緒行為。情緒ABC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二、中職生團體心理輔導模式構建
(一) 合理情緒療法適用的范圍
運用情緒ABC理論可以圍繞中職生的自我意識問題,如意志品質問題、自覺性差、堅持性差、果斷性差、自制力差等;情緒困擾問題,如自卑、焦慮、抑郁、恐懼、易怒、孤獨、嫉妒等;人格方面問題,如悲觀、羞澀、敏感、猜疑等;情感困擾方面問題,如對愛情的困惑、男女生關系處理等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二)基于情緒ABC理論的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過程
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筆者根據(jù)情緒ABC基本理論,認為團體活動都會經歷一個暖身、發(fā)展、深化、結束的發(fā)展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則有著基于合理情緒療法的不同任務和內容。
1.準備階段——暖身游戲
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游戲活動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讓參與者能夠毫無戒備地投入到團體活動中來,引發(fā)所有參與者的熱情,活躍氣氛讓學生敞開心扉,為輔導奠定基礎。
2.敞開心扉——找出誘發(fā)事件,圍繞不合理的信念展開辯論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視頻播放、情景劇表演、真實事件描述等,讓學生找出誘發(fā)事件的原因,展開對事件中出現(xiàn)的合理與不合理信念的辯論,討論總結事件中存在的合理與不合理的信念。學生在開始階段通過活動、肢體接觸進而轉化為心靈交流,從而對討論的話題表達不同的見解,由此認知會出現(xiàn)分化。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傾聽,并及時對某些學生的看法做出回應和引導,但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傷害。在這一階段始終要堅持尊重與理解的基本原則,這是維持心理輔導有效進行的原則。
3.深入階段——合理信念的產生
通過上一階段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成員之間彼此進一步了解,當多數(shù)學生對某些觀點或行為方式有一定認識時,團體的凝聚力已經形成。這時團體輔導活動達到高潮,進入主要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幫助學生擯棄一些不合理的、絕對化的、糟糕之極的信念,幫助學生產生對某一或某些事件的合理信念,幫助學生探索個人的態(tài)度、感受、價值、行為,幫助學生深化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對別人的理解和接納,從而達到輔導活動的明朗與白熱化。
4.結束階段——改變情緒反應
幫助學生產生新的認知,使認知情感得到升華,獲得情緒上的愉快體驗,從而整理在團體活動中的收獲,幫助學生將學習所得應用于真實的生活。在這個階段,“分享”是活動的關鍵,教師應側重發(fā)現(xiàn)學生在生活中的收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體驗,并相互交流。為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要注意滲透團體心理輔導的技巧,如自我開放技術,做到以身作則,保持積極負責、尊重支持的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到自我表露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它可以達到自我放松的效果,從而徹底改變不良的情緒,達到情緒徹底轉變的目的。
總之,運用情緒ABC理論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預防、干預、調適的重要手段,是學生行為矯正目標不斷實現(xiàn)的過程。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合理情緒的調適,不僅消除學生特定的不良行為,還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良好行為;不僅使學生消極緊張的情緒得以緩減,自我感覺趨于良好,還幫助學生使其情緒情感發(fā)生積極變化,從而使他們對自身的問題行為及不良情緒的形成產生清醒的理性認識,并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觀。
(責任編輯 陳劍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