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艷 陸建輝
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它扮演著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樂趣,拉近師生關(guān)系的重要角色。初中生正處在發(fā)散思維發(fā)達的年齡階段,初中語文的合理教學在引導學生思維發(fā)展方面有著巨大作用。如何在課堂上有效提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擺在了教師面前。
一、課堂有效提問的含義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刺激學生的思考點,并對學生做出某些暗示,以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一種提問方式。課堂問題要能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掌握學習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學中的一個概念,而且是教育者必須掌握的一門教學技能。通過有效提問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均得到提高。
二、傳統(tǒng)教學提問存在的弊端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且隨意的提問,盡管這些問題在某些程度上起到提升教學效率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仍存在某些弊端,在教學中起著消極影響。如:(1)課堂提問意圖模糊;(2)提問對象不當,無法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3)問題過多,質(zhì)量低下,缺少提問價值;(4)問題難易程度不均且不適當,不能提升教學效率;(5)課堂氛圍過于嚴謹,不利于學生思考;(6)不重視等待時間,降低學生回答問題的質(zhì)量;(7)評價失當,打擊學生回答的積極性。
三、提升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對策
1.做好提問準備,明確提問意圖
在上課前,教師必須對自己準備提問的問題做好預(yù)設(shè),明確提問目的,使課堂提問真正為教學服務(w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處理好每個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把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割裂開來,通過明確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的。
2.合理選擇提問對象
學生的學習實力存在差異性,教師在提問時必須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提問對象,使學生在提問中真正獲益。課堂提問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及其知識容量,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使問題既可以激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又可以評估學習較差的學生,利用提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問題中獲取知識,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
3.精簡問題,提升問題價值
教師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僅僅將提問停留在形式上。教師的作用是過濾教學信息,將某些知識加工傳授給學生。語文課文中的問題頗多,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提問,教師在提問前必須考慮問題的價值性,將一些不必要的問題過濾掉,以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升教學效率。
4.合理掌握問題的難易程度
在課堂提問時,教師要合理掌握問題的難易程度,一些淺顯的問題無法對學生起到刺激引導作用,而過于難的問題又會讓學生無從下手,打擊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在提問前,教師應(yīng)該考慮學生的實際經(jīng)歷與能力,為學生設(shè)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做到難易合理。除此之外,教師在提問時必須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適應(yīng)提問的過程。
5.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
語文問題的答案多種多樣,并不是單一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氛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得到放松,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的心理擁有安全感。對待學生的回答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與鼓勵,不能一味地批評,要讓每個回答問題的學生都得到尊重與贊揚,讓學生敢于回答,敢于想象。
6.合理安排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首先要確保學生明白提問的意圖,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有些教師認為提問后就要催促學生回答問題,他們覺得等待是浪費教學時間,會降低教學效率,實則不然。充足的考慮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真正理解問題、吸收知識,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7.及時準確評價,尊重學生的回答
學生的知識有限,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時候無法完美回答,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答案給予合理準確的評價。對學生答案的不足之處要及時指出并給予指導,對于學生答案的創(chuàng)新之處要采納并表揚。通過對學生的中肯評價,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配合教師教學,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合理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從學生的回答中獲取學生的學習效果信息,完成教學反饋,適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及時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提升教學效率。就目前來看,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仍對教師隊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研究。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