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
摘 要: 柏拉圖關于圓的觀點能給人帶來驚訝感,它給人們的啟示是: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喚醒,教學不能畫地為牢,老師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而要具有哲學思想,并將哲學思想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 柏拉圖 現(xiàn)代教育 “圓”的理念 啟示
漢娜·阿倫特在《精神生活·思維》一書中介紹了柏拉圖關于圓的觀點:“我們說圓是‘其各個端點與中心點等距的事物。這句子能產生圓和形象,它們‘能被畫出來,能被擦去,能用兩腳規(guī)繪出,也能被毀掉,這些過程不會影響不同于所有這些圓的本質的圓。知識和精神把握本質的圓,也就是說,所有的圓共同具有的本質,‘不存在于(語言的)聲音中,也不存在于形體中,而存在于靈魂中的某種東西,這個圓明顯地不同于身體的眼睛一開始在性質上感知到的‘實在的圓,也不同于根據語言解釋畫出來的圓。靈魂中的這個圓能被精神感知,精神‘是在相似性和類似性上與之最接近的東西。只有這種內在的直觀能被叫做真理。”①如果柏拉圖是現(xiàn)在的教師,那么當他以這種思想進行教學時,會產生什么情況呢?
一、能給人帶來驚訝感
即使是一位哲學教師或者哲學理論研究者,如果摒棄了對柏拉圖哲學的先入之見(例如,早期的、原始的、客觀唯心主義等觀念),直接讀阿倫特的這段話,則定會產生驚訝。這種驚訝不同于海德格爾所講的好奇。海德格爾所說的好奇揭示的是“常人”的一種淺薄態(tài)度,“它貪新騖奇,僅止為了從這一新奇重新跳到另一新奇上去。”②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如果在激發(fā)中,沒有對所講的知識的真正領悟,好奇就變成了“貪新騖奇”。
今天的幾何學教學很難給人這種驚訝感?,F(xiàn)在幾何學教學有概念名稱(“圓”這一詞)、概念定義(圓是其各個端點與中心點等距的事物)、概念例子(圓的畫出的或實物的、有大小形狀的、有不同顏色的幾何學圖形的例子)、概念屬性(圓的關鍵特征:A.在平面上;B.中心點與各個端點等距;C.封閉的)四個方面。如果是這種平鋪直敘的教學,那么教育僅止于一種無新奇的知識傳授。柏拉圖關于圓的觀點引起的驚訝產生于“不在”這四個方面:圓并不固定地存在于表達名稱與概念的文字中,作為語言符號的“圓”是約定俗成的,如果人們愿意的話,則可以將“三角形”稱為“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圓的語言表達,語言僅是表達圓的工具。圓也不在感覺之中,它不等于“能被畫出來,能被擦去,能用兩腳規(guī)繪出,也能被毀掉”的東西。如果學生僅僅停留在感覺階段,則只有通過具體的圓的例子,才知道圓,從而真正掌握圓,能給人帶來驚訝的恰恰是這種“不在”。
如果一位教師講出了圓的四個方面,再一一指出圓“不在”它們之中,就能給學生帶來驚訝。這種驚訝使阿倫特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偉大的哲學家?guī)缀跻恢抡J為在文字后面有‘不可言喻的某種東西?!贝苏Z使筆者想起了莊子的話:“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間接地說明了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不立文字”(釋迦牟尼的話,意思是不執(zhí)著于文字、圖像、感性教學工具)的領會。
二、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喚醒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來自于他的哲學觀。在他的哲學觀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感性世界,一個是理念世界?!皥A”屬于理念世界,圓的例子及語言表達屬于感性世界。學習就是回憶,就像柏拉圖所講的從一張畫像中想到了、回憶起了自己的朋友一樣。人的靈魂原本是處于理念世界中,在出生之后,人到了感覺世界,就遺忘了理念,學習就是通過感性的東西(事例、有聲語言或文字語言)回憶曾經知道的東西?;诖?,他反對灌輸,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說道:往一個人的靈魂中灌輸真理,就像給一個天生的瞎子以視力一樣不可能。只有達到靈魂對理念的直觀,才能理解圓。這樣說來,理解圓需要心靈的覺醒——頓悟。筆者并不贊成柏拉圖的哲學觀,但筆者從柏拉圖關于圓的觀點中意識到教師要有自己的哲學觀。美國教育哲學家喬治·F·奈勒在《教育哲學導論》中說:“哲學解放了教師的想象力,同時又指導著他的理智。教師追溯各種教育問題的哲學根源,從而以比較廣闊的眼界來看待這些問題。教師通過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統(tǒng)地解決人們已經認識清楚并提煉出來的各種重大問題。那些不應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膚淺的。一個膚淺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壞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壞則每況愈下?!雹劭梢?,哲學之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有哲學觀的教師比沒有哲學觀的教師更有內涵。
三、教學不能畫地為牢
國外有學者指出:“從萊布尼茨以來,大概再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他那個時代的全部知識活動。從那時起,科學日益成為專家的工作,其領域顯示出日漸狹窄的趨勢……今天,沒有哪位學者可以不加限定地自稱為數學家、物理學家或生物學家。一個人可能是拓撲學家或聲像學家或甲蟲學家,他也許精通本行,掌握其全部文獻,但是,他通常會把鄰近學科當做屬于其鄰近的同仁的領域?!雹苓@種分析同樣適用于我國的教學狀況。在古希臘,柏拉圖這一生動的思想,出現(xiàn)在幾何學的教學之中。但現(xiàn)在柏拉圖的這一思想只會出現(xiàn)在哲學教學之中。數學教學與哲學教學的分離,使今天的教學很難有像柏拉圖關于圓的見解那樣的深刻性。老師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而要具有哲學思想,并將哲學思想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注釋:
①漢娜·阿倫特.精神生活·思維.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28-129.
②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三聯(lián)書店,1987:209.
③陳友松.當代西方教育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135.
④劉易斯·科塞.理念人.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