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明
摘 要: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只有進行實驗和探究才能學到技能和知識,才會體驗到探究的樂趣,也就能真正理解科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實驗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口說,在實驗中獲取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情境探究
實驗是小學生獲取科學知識、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的主要途徑??茖W概念的建立和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必須經(jīng)過實驗的探索和驗證。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重視實驗課的教學,教師課前應當精心準備實驗器材,為學生制訂好實驗方案,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多看、善做、樂說。新課程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強調小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研究,獲得最基本的科學知識,接受新的科學觀和科學態(tài)度的熏陶。在科學課堂試驗中教給學生實驗操作的方法,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實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
一、小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存在的弊端
在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下,小學科學課堂上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及多種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科學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氣氛活躍。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個別教師對實驗教學存在著嚴重的缺失,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做幾個演示實驗來敷衍了事,很少甚至不做學生實驗。不關心學生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去分析學生在實驗中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學法指導,因而使得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相對薄弱。學生在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論概括時往往比較片面、淺顯,甚至存在錯誤,語言模棱兩可,導致課堂低效。
1.實驗興趣濃厚,實驗目的茫然
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基礎,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茖W實驗以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特別是在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創(chuàng)造力方面有著特殊的功效。小學生對科學課的實驗活動都很感興趣,對科學課的學習熱情也均來源于此。教室上課前,總有很多學生問今天做不做實驗,當學生聽到做實驗時,總會異口同聲地歡呼雀躍。小學生對一只燒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一個酒精燈都很感興趣,總是想親手摸一摸、用一用??茖W實驗的目的是整個實驗設計的靈魂,所有實驗步驟的設計都要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因好玩,學生對實驗才有興趣,對開展科學實驗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對本節(jié)課實驗的目的、計劃也不明確,對為什么實驗、怎樣做實驗的問題更不感興趣。如,在探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活動時,教師雖然對實驗中要研究問題和注意點進行了提醒,但學生不感興趣,爭先恐后地搶著放食鹽,爭著進行攪拌。人高馬大的“小霸王”搶到了第一次實驗的機會,而個子矮小的幾個不服氣,便在一旁搗亂。實驗場面熱熱鬧鬧,在進行小組匯報時,有很多學生還不知道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對操作實驗的步驟更是不清楚,演示實驗活動中這樣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實驗效率低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2.實驗操作不當,缺乏有效指導
科學實驗是小學生研究自然科學規(guī)律、本質的基礎,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科學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載體。新課改使小學科學實驗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所要研究的問題,自己思考實驗的方法和選擇實驗中所用的材料,使科學課教和學的方式更加開放,導致教師在實驗材料的準備和實驗指導上產(chǎn)生困難。面對各種實驗方法,教師如果不能一一進行指導,學生在自行實驗操作中容易出現(xiàn)偏差甚至是錯誤,實驗探究的方法得不到保障。
3.合作流于形式,實驗空間狹小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出的一個教學新理念,科學實驗活動一般是以組為單位的分組實驗,提倡4至6人一組,讓學生分工明確,互相交流,互補長短,鼓勵質疑。而在實驗的時候,由于沒有足夠的實驗空間,實驗工具和材料不足,學生合作學習就成了紙上談兵。課堂討論時,教室里“嗡嗡”聲一片,看似特別熱鬧,仔細一看,小組里的個別學生“一言堂”,其他學生一言不發(fā),無事可做;有的小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實驗操作的時候,爭實驗器材,搶動手操作的機會,并互相指責。如,用沙盤、噴壺模擬雨水沖刷、河流搬運對地表改變作用的實驗,如果實驗空間狹小,水流量不夠或沙盤過小,就會影響模擬實驗的效果,學生茫然成了袖手旁觀者??此埔慌蔁狒[的合作景象,實際收效甚微。
二、加強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教學的策略
1.加強實驗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演示實驗教學,應尊重小學生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如果小學生對科學實驗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獲取知識,更不會形成實驗能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強實驗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重要條件。如,在教學《植物的葉》一課時,在設計實驗時,教師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葉(楓葉——掌形葉;銀杏葉——扇形葉;柳葉——披針形葉;落葉松——針形葉),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了解植物的葉的外形特征,知道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生長到衰老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一生。師生在觀察后得出結論:大自然中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同種樹的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演示實驗讓課堂充滿陽光,綻放生命的活力。
2.加強合作探究,感悟科學魅力
小組合作探究是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間的競爭,改革單一的全班活動方式,提倡分組實驗,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課堂活動量。合作學習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科學組地合成小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人人有責。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在老師布置活動后我是有事要做的,我是小組的一份子,缺了我的參加,會影響全組同學探究活動的完成。要學會傾聽,不隨便插嘴打斷別人的談話,努力聽懂別人的發(fā)言。如,教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一課時,教師發(fā)放實驗材料:硫酸銅溶液、鐵釘、鑷子;講解實驗步驟:出示半杯硫酸銅,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液中一會取出觀察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注意千萬不能用手拿鐵釘,應用鑷子夾住鐵釘,注意節(jié)約。各組在實驗后都能認真填寫實驗報告,在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時,鐵釘表面生成紅色物質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顏色變淺是主要現(xiàn)象,教師正確地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去思考、去實踐和去積累。endprint
3.注重習慣養(yǎng)成,提高實驗效率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建立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基礎上的開放式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實現(xiàn)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實驗,把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達到讓科學知識用于生活的目的。小學生對實驗材料和器材感到新鮮,經(jīng)常忘記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需要教師嚴肅課堂紀律,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抓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如,在教學《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一課時,教師準備實驗材料:每組100毫升清水一杯、食鹽若干包、玻璃棒一根、小勺一個、尺子一把、實驗報告單一份,讓學生用三種方法實驗:
(1)食鹽減少法
先把裝有食鹽的袋子稱好,一份一份地少量加入清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為止,再稱一稱袋子里剩的食鹽的重量,通過相減就知道加多少食鹽了。
(2)平勺定量法
用小勺盛一勺鹽,用尺子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鹽,稱一平勺食鹽的質量,加多少勺食鹽就知道加了鹽的重量了。
(3)溶液增加法
稱量盛10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作A克。實驗時,向清水中加食鹽,加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再稱量出溶液的質量,記為B克。那么加入食鹽的質量就是B-A克。
教師故意讓小組代表展示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法,你認為哪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呢?讓學生各抒己見。在實驗研究中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應記錄下來,使實驗更準確。
總之,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加強演示實驗教學,提高探究性學習的效果,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仕彪.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之我見[J].學園:教育科研,2013(09):174.
[2]解安年.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6):80-81.
[3]王祥.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樂趣[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9):160.
[4]李曉娜,咸長虹.關注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03):43-44.
(作者單位 浙江省玉環(huán)縣沙門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