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黎兵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愛學習記敘性的文章,而厭學說明性的文章。許多教師也認為,教學說明文不如記敘性文章那么形象生動。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說明文作為一種最常見、最實用的文體,在社會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從整個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的考試來看,說明文閱讀的分值不斷提高、難度不斷加大,有的學生不能寫出理想的答案。這些都說明,說明文閱讀并沒有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學生對說明文的學習淡而無味,考試時憑運氣猜答案。教師要著重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說明文考查的要點和解題技巧方面,分析當前說明文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而在新課標指引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科學精神
《新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該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從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來看,信息的處理是說明文閱讀的常用方法之一。而且對文章說明對象及特征的把握,對說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對說明順序的梳理,都是對文本中言語信息的獲取、篩選、概括、提取加工的過程。因此,在進行說明文閱讀的時候,要做到:①從文本中準確而迅速地捕捉、篩選、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語信息;②合理地整理、組合信息,概括其要點;③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要求,初中說明文閱讀考查的題目勢必要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關注科技進步、關注未來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想、科學品質、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近年來,這方面的考查已經在說明文閱讀的試題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在試題的命制上,重視從文本的領會和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等角度來考查。
近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及考試,那種純粹說明某一知識的,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或者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說明文入選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題者通常會依據這么兩條標準選擇材料:①內容方面。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介紹說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說明事理的同時,體現出一種科學精神,或者蘊含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②表達方面。以說明為主,穿插記敘、描寫和議論、抒情,靈活生動,可讀性強。說明文的考查,由傳統(tǒng)的說明文閱讀四大類題目(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說明的順序及文章結構、說明的方法、說明文的語言特點),逐漸轉向把通用的閱讀能力與文本特點結合起來設計題目,強調能領會科技作品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說明文閱讀考查的要點有:①理解詞語在文段中的含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說明文語境中的含義。②理解說明文中的關鍵句子, 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無論是事物性說明文,還是事理性說明文,概括和總結重要信息,這都是考查的重點。③從介紹事物和知識、說明事物變化和事理的語句中,分析歸納要點,理解課文意思。④按照作者說明的思路,根據文章,合理想象推斷出作者的觀點。⑤說明文閱讀能力測試。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不是某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明確這點,也便于我們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
針對以上特點,說明文的解題技巧有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的是對文章內容做到基本把握。就是要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意圖和思路,為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打下基礎。閱讀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感知內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豐富的意蘊,發(fā)現它的文字之美。整體把握文本材料的內容對理解整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理解了具體的每一部分,才能理解整體的閱讀材料。要把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通過訓練,就能快速、準確地感知、捕捉、歸納文中信息,理解整個文段的意思。
說明文閱讀中感知文章內容的考查,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①概括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說明文的主要內容通常是說明文整篇文本或某一具體段落的主旨句,有的則是文章的標題。②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對象的特征或者說明相關事物的事理。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主要是要抓好關鍵句。①抓段落的關鍵句來概括全段,重點是關注首尾句。②抓全文的關鍵句,全文的關鍵句往往統(tǒng)領全篇,重點要關注文章的開頭。③抓過渡的關鍵句,因為過渡的關鍵句常揭示上下文關系,要重點關注連接詞、高頻詞、序數詞。然而,有的語段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可以從材料中抓關鍵詞來概括歸納。
(2)分析結構、辨識方法。說明文的結構層次跟說明的順序密切相關。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寫的文章,其結構層次就是按照時間的變換而劃分的。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來寫的說明文,其結構就是“總-分”或“總-分-總”。說明文的寫作中,作者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并適當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我們往往就是通過研究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來分析說明文的。
說明文常見的三種思路結構是:①以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先后為序的時間順序。②以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為序的空間順序。③以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為序的邏輯順序。在說明文閱讀的解題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理清說明順序,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解決說明文的題目。
(3)運用邏輯知識理解材料。說明文有嚴密的邏輯性,說明文閱讀中借助邏輯常識,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意。①了解概念的含義,分析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②弄清概念在閱讀材料中的意義。初中說明文閱讀的材料主要選取最新科技成果、自然常識、生態(tài)常識、人類環(huán)境等方面內容,并且都具有語言嚴密精確的特點。在考查的時候,出題者往往故意設置障礙,曲解原文的意思,阻礙我們對文章的正確理解。
總之, 在語文教學中要抓住說明文閱讀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恰當地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語文訓練的關系,就能實現教學目的。
(甘肅省通渭縣隴川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