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
摘 要: 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前奏,寫好看圖寫話,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一些小學生存在一個缺點:不會合理組織自己的語言,導致語句不通順,不能正確描述圖意。針對這一問題,對于看圖寫話教學,作者做了嘗試,從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指導學生看圖寫話的方法、技巧;加強閱讀,注重語言積累;及時批改,以評促寫等方面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看圖寫話的興趣。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 看圖寫話 指導方法
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前奏,寫好看圖寫話,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不會合理組織自己的語言,使得語句不通順,不能正確描述圖意。針對這一問題,對于看圖寫話教學,我做了嘗試,在教學中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一、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更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法寶。在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
1.利用課文插圖,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
教材中的課文插圖,學生可以說非常熟悉。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觀圖比讀文更有興趣。課文插圖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此,低年級教材中,課文插圖隨處可見。這些直觀的課文插圖,更深刻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激發(fā)他們“說”的興趣。如二年級下冊《雷雨》插圖一:雷雨前的景象;插圖二:雷雨后的景象。這兩幅圖前后對照,正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的好材料。因此,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說一說兩幅圖的不同之處,從云彩、大樹的枝葉、小男孩的動作(關窗,開窗)及閃電和彩虹的變化,讓小組之間互練說話,這樣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都有話可說,而且可以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說得很有條理。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有話可說,自然就樂于表達,無形中就激發(fā)“說”的情趣。
2.借助口語交際,培養(yǎng)“說”的興趣。
口語交際在每組課文的語文園地里都有涉及,而且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都和本單元的主題相符合。教學中,合理地學習口語交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說”的興趣。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是“夸家鄉(xiāng)”,在教學中,我提前一周要求家長幫助學生選擇家鄉(xiāng)的一處風景去觀光。在課堂上,學生因為有了親身經(jīng)歷,所以暢所欲言,說得頭頭是道。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更能加深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知。
3.抓住生活的瞬間變化,創(chuàng)造“說”的氛圍。
在生活中,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并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說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便有了主動“說”的意識。有時是對班里某一位學生的變化,說一說,鼓勵他的進步;有時是對班里衛(wèi)生的變化,說一說,教室變得更干凈整潔……生活中,學生有了很大的變化,愛觀察了,都有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這一雙雙美麗的眼睛,給他們營造了“說”的氛圍。
二、指導學生看圖寫話的方法
1.教給學生看。
看圖寫話,看是基礎,但是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觀察圖時無目的、無順序,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看圖上下工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比如,如何找故事的主人公?首先,要學生看圖,圖上都有哪些動物?這幾幅圖上都出現(xiàn)的動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例如《助人為樂的白鵝》,通過仔細看圖可知,四幅圖上都出現(xiàn)小白兔,我們判斷小白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另外,就是通過看,判斷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周圍的環(huán)境,了解畫面所透露給我們的主要內(nèi)容。
不僅如此,看一幅圖時,我們還要求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或遠近,或高低,或里外,當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訓練后,再觀察圖面的時候,就能按一定的順序去描述,文章就有了大體的框架。但如果他看得沒順序,說得也就沒順序,這篇文章寫下來就談不上條理性了。所以在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按照順序看圖是非常重要的??磮D,從整體著眼,不局限于一幅圖。低年級學生看圖時經(jīng)常局限于一幅圖,這樣容易誤解圖意,最后寫跑題。所以看圖時首先要學生從整體著眼,像看連環(huán)畫一樣,把表達的大概情節(jié)抓住,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后再一幅一幅具體細致地看。
2.發(fā)動學生想。
低年級學生因為書讀得少,所以容易出現(xiàn)看到什么就寫什么,只是就物寫物,或者就事論事。讀他們的文章,往往會覺得平淡無奇,這就是缺乏想象。所以看圖后,要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每幅畫上的人、物、景都是靜止的,沒有聲音,也不會動,而想象,則要求學生借助圖畫提供的形象,結合實際生活發(fā)揮想象,把圖上的人物寫活,讓他們能說會笑,能走會跳,把靜止的畫面“活動化”,讓圖中的每一幅畫面都動起來,這樣寫出來才更形象、更生動。如《小兔過河》,小兔子遇到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大象幫助它過河,二人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這時,我就在班里找學生演一演,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會怎樣做?(抓住動作描寫)抓住主人公當時的心理,先演后寫,人物對話的加入使得文章更生動有趣。
3.教給小技巧。
(1)開頭空兩格。有幾幅圖就寫幾個自然段。
(2)第一句要明確寫清:什么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
(3)通過仔細觀察,展開想象,能夠?qū)懗雒糠鶊D“最重要的情節(jié)”,必須詳細寫。所謂“詳細寫”,就是能寫出人物間的對話,圖中的人物具體是怎么做的,并用上恰當?shù)膭釉~,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句話寫的就是這幅圖的內(nèi)容,而不是其他圖的內(nèi)容。
(4)能正確使用“,”、“?!?、“?”、“!”等符號,能寫通順的句子,不丟字,不多字。學過的字必須寫出來,沒有學過的字可以用拼音表示。
以上就是我們在寫話中要掌握的幾種技巧,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好,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看圖作文。
三、加強閱讀,注重語言積累
寫話的基礎是閱讀和積累,閱讀是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最佳途徑。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內(nèi)閱讀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篇章。其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每一節(jié)語文課,我都會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引進美文欣賞,有時是古詩詞,有時是勵志的文章,對于一些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我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如:在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春天為主題,我就引導學生朗讀朱自清的《春》,并讓學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第二單元以關愛為主題,我就帶領學生走進雷鋒,讓學生搜集雷鋒的故事,開展講故事比賽,這些都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最后,我采取每月評選“閱讀之星”、“佳句積累之星”的方法,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豐富知識。學生心中有了一定的語言和知識積累,才能喜歡動筆,樂于動筆,才能把自己想說的話,想象中的事物真實具體、栩栩如生地寫出來。
四、及時批改,以評促寫
看圖寫話要及時批改,并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文章的亮點,并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比如:學生看圖寫話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運用恰當,動詞運用貼切,或修飾詞搭配恰當,我都會在句子或詞語下面畫出波浪線,然后寫幾句贊揚的話,表示肯定與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我從文章中學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時,我會說:“從你的文章中,我不僅認識了一位善于觀察的小科學家,還學到了新的知識,真的很開心看到你的文章!”學生看到這樣的評語時自然很開心,提高了寫的興趣。對于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我還經(jīng)常拿出來在課上朗讀,不僅對學生加以肯定,還讓其他學生借鑒學習。
多種方法的嘗試,樹立了學生敢于“說”的信心,更激發(fā)了他們對看圖寫話的興趣。在看圖寫話的教學之路上,我還會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尋找更多、更好、更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學生愛上看圖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