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焦志榮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途徑,是教師為促進探究性學習活動有效開展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用科學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其探究的形式是實驗探究。
案例1:“微粒之間有空隙”
傳統(tǒng)教學:往往是通過“50 mL酒精與50 mL水混合”的實驗來得出這一結論,缺乏探究性。
探究性實驗教學:首先明確實驗探究課題—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化情況。
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1)構成物質的眾多分子是親密無間地擠在一起的;(2)構成物質的眾多分子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果微粒之間有空隙,那么不同種液體混合后的體積可能與兩份液體體積加和的結果不同。
在“明確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之后,要引導學生“制訂計劃”。怎樣制訂計劃呢?控制實驗條件是通常采用的科學方法,可設計如下:
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化:A.50 mL水與50 mL水混合后的體積如何變化?B.50 mL酒精與50 m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如何變化?C.50 mL酒精與50 mL水混合后的體積如何變化?用量筒分別進行實驗,事先預測結果并與實驗記錄比較,然后進行交流。
此案例的“實驗設計”是通過控制實驗條件來完成的,即參加反應物質的體積不變,只改變種類?!斑M行實驗”與“搜集證據(jù)”是通過測量與觀察記錄來完成的。
實驗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從而得出結論,可以設計成“想一想”,使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通過獨立思考獲得對問題的解釋,得出相關結論:很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除了大小不同之外,分子之間還有一定的空隙,小的分子可以穿插在另一種較大的分子之間的空隙里,所以表現(xiàn)為兩種互不反應的物質混合在一起體積減小了。
在以上兩種教學方式中,學生的行為是不同的,學生的感受、體驗和主體性發(fā)揮程度也不相同。傳統(tǒng)教學是注入式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啟發(fā)式的,學生處于主動探究的地位。對于初三學生來說,由于分子概念比較抽象,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本探究案例中并沒有對它直接下定義,而是讓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問題,解決了問題,獲得了較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分子概念將會隨著學習的深入在他們的頭腦中逐步深化。
要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改變以往化學實驗“照方抓藥”式的教學模式是關鍵,而優(yōu)化教學設計是實施的保證,具體可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搜集證據(jù)—解釋與結論等步驟來實施。
案例2:
(1)提出問題:純水和鹽水哪一個更容易結冰?
(2)猜想與假設:科學的猜想和假設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并能夠被事實證明和檢驗的。
(3)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將等量的純水和鹽水分別放在兩個相同的杯子中,同時放在同一個冰柜中,讓冰柜開始慢慢制冷,每隔15分鐘觀察一次,記錄兩杯液體是否結冰。
(4)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jù):確定觀察因子;控制變量;測量(時間、溫度)。
(5)分析與結論: 描述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歸納;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
(6)評估:假設與探究結果的差異;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改進探究方案。
(7)交流:準確表達自己觀點;堅持原則;尊重他人。
要想優(yōu)化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要轉換觀念,轉變角色。要改變傳統(tǒng)實驗課中教師單純演示實驗,反復強調實驗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教師講評等環(huán)節(jié),倡導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做實驗的欲望,由學生討論、交流,自主設計實驗步驟,由學生評價、小結,并要求學生查找該實驗的補充資料等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2)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學習動力源,教師要善于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入手,使用語言、數(shù)字、圖片等情境,通過呈現(xiàn)學生熟悉的歷史知識或制造常識沖突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3)要把握好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教似乎不是很突出,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采用探究一個課題的某一點或者某一角度的方法,探究的內容應該具有發(fā)散性、可操作性和不確定性。
例如:《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可以探究“青菜如果缺乏氮、磷、鉀等無機鹽時植株的癥狀”,若是“青菜需要哪些無機鹽”就無從下手。
(4)“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科學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中應該改變重知識傳授、輕方法教育,重實驗驗證、輕科學探究的做法,而應該從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入手,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驗證、分工合作、查表與計算、對照比較、集體討論、表達交流等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對習慣于自己講、學生聽的教師來說,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確實還是一個新課題,有兩方面的指導是比較重要的:一是對合作學習中分工的指導,二是對遇到問題的指導。
案例3:對學生合作學習分工的指導
“測定一段時間內本地區(qū)雨水的pH值,繪制時間—pH關系圖,討論本地區(qū)出現(xiàn)酸雨的情況,分析可能的原因”。在活動中,要涉及查閱資料、取樣測定和數(shù)據(jù)處理等活動,一名學生在短期內很難完成,比較適合3名及以上學生的小組合作進行。
在分工時,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合理分配??梢越o外向、善于交際的學生“調查走訪”的任務,給思維嚴密、善于動手的學生“取樣測定”的任務,給抽象思維強的學生“數(shù)據(jù)處理”的任務等,這樣學生們可以共同經(jīng)歷探究性學習活動,相互交流,通力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案例4: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問題的指導
一名學生在驗證“鐵銹是鐵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與空氣中氧氣作用的結果”的假設時,始終不能想到好的實驗方案,感到迷茫。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時要抓住關鍵因素,實驗探究時要學會控制實驗條件。實驗方案的制訂要緊緊抓住“鐵”“潮濕的環(huán)境(水)”“氧氣”三個關鍵要素。
實驗方案一:鐵在有氧無水的條件下是否銹蝕;
實驗方案二:鐵在有水無氧的條件下是否銹蝕;
實驗方案三:鐵在有氧有水的條件下是否銹蝕。
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的目的。
[1] 衷明華.初中化學校本培訓指導手冊[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祖浩.走進課堂:初中化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