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研究

2014-04-03 14:17譚春輝王樂
宏觀質量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研究成果保障體系評價機制

譚春輝+王樂

譚春輝、王樂,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2BTQ036)、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1JDXF005)的研究成果之一。感謝匿名評審人,文責自負。

摘 要:由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自身設計問題以及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在實踐過程中,評價機制經常出現(xiàn)“失效、失靈”的情況。基于此,在借鑒系統(tǒng)工程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嘗試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重點設計了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分別從管理、技術、社會和人文角度提出了建設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

一、引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更深厚的智力支撐。高校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主體,更應該發(fā)揮主力軍作用,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做出應有貢獻。眾所周知,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科學的管理與決策,要實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首先必須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是組織機構的一種制度安排,旨在運用科學評價手段增強人和事物內在的運行動力并調節(jié)各方面的制約關系,確保管理的科學決策,保證運行和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機制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功能的內在的、比較成熟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看,主要包括評價方法、評價程序和監(jiān)督體系。

目前,已有部分學者關注到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完善措施。鄧毅(2004)提出可以采取引證分析法、異地評審、建立專家?guī)旒巴晟票O(jiān)督機制、網上公眾評議、建立成果查新制度、重視異議等措施來健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陳淳等(2006)針對現(xiàn)行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科研道德教育、推行異地評審、建立完善的專家?guī)旌捅O(jiān)督制度、開展CSSCI評價等措施。盧花(2007)認為,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工作,要依靠科學合理的評審制度、監(jiān)督機制和公正的學術批評制度。熊進(2010)認為,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評價的科學化,第一,遵循社會需要原則,以凸顯時代特色來創(chuàng)新;第二,嚴守學術認同原則,堅持把學術含量作為創(chuàng)新生命線;第三,重視時間篩選原則,通過長時段、多維度來檢驗創(chuàng)新。王志章(2012)在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進行剖析后,為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提出規(guī)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標準、實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差別化評價、建立健全誠信公正的評價制度等建議。邱均平等(2012)指出,形成科學合理、健康完善的評價規(guī)范體系需要健全科學評價制度、加強科學評價立法、建立科學評價行業(yè)規(guī)范、實施科學評價管理與監(jiān)督。不過,上述成果,并沒有站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高度,所提的策略方案不全面,缺乏系統(tǒng)化的對策措施。

在科研評價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由于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經常出現(xiàn)“失效、失靈”的現(xiàn)象,這就迫切地要求我們構建一套全面系統(tǒng)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確保評價機制能夠持續(xù)高效運行,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保駕護航。

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價值

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運行過程中,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有利于促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持續(xù)繁榮發(fā)展

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fā)展,離不開科學、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機制,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健康有效運行,與之配套的內外部保障體系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設計再科學的管理機制,如果沒有成熟完備的實施條件,一切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只有構建一套長效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才能保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學科、人才評價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才能真正促進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能夠保證評價中規(guī)則的公平,可以最大限度地掃除目前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評價機制運行的障礙因素,保障所有科研工作人員擁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促進科研資源實現(xiàn)優(yōu)化分配,從而不斷提高科研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有利于促進高校社科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人文社會科學作用的正確發(fā)揮,離不開其成果在社會各領域、各層面的轉化和應用。但是,目前由于各種內外因素的制約,造成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質量整體處于較低的水平。我們可以從管理、社會、技術以及人文的角度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鼓勵創(chuàng)新,特別是原始性創(chuàng)新;同時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經過鑒定和評審的優(yōu)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從而充分發(fā)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有利于發(fā)現(xiàn)和培育優(yōu)秀人才隊伍

任何學科的繁榮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一支熱愛祖國、具有強烈使命感、學術作風嚴謹、理論功底扎實、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學術隊伍。加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中的激勵和約束制度建設,既有利于形成崇尚誠實勞動、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遵循學術道德、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又有利于保護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推動國內外科研人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逐步形成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五)有利于促進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

近年來,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眾多研究成果相繼問世,但也屢屢發(fā)生科研違規(guī)、學術抄襲、以量代質等學術失范與學術腐敗現(xiàn)象,學術公信力不斷下降。通過建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方面的保障措施,從道德層面進行約束,可以規(guī)范、凈化和提升科研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質,進而彰顯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精神,規(guī)范學術行為,講究科研誠信,強調學風建設,引導學術研究健康發(fā)展。

三、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構建

保障體系是構成保障系統(tǒng)的各個有機部分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總體,可以為保障對象構筑一張“防護網”,保證其健康、穩(wěn)定、有序的發(fā)展和運行。目前保障體系廣泛存在于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社會管理框架內,最常見的形式如社會保障體系、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法律保障體系等。這一管理理念與方法同樣可以用于科研管理當中,以此來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

(一)構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基本思路

本文以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為對象,嘗試構建一套科學完整的保障體系。從前期大量研究中發(fā)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具有很大程度的復雜性與特殊性,涉及眾多利益相關者,且相互之間存在多種利益沖突。我們在構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時,應該進行整體規(guī)劃設計,分別從管理、社會、技術、人文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構建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相適應的保障體系。因此,筆者將此保障體系的構建作為系統(tǒng)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借鑒系統(tǒng)工程的相關理論基礎上,結合研究對象的具體特點,把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的構建劃分為界定問題、確定目標和原則、調查研究收集數(shù)據、提出保障體系總體框架、研究保障體系構建策略、保障體系的實施、評估及反饋等主要環(huán)節(jié),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構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流程圖 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此流程,重點探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構建中的“界定問題”、“確定目標和原則”、“保障體系總體框架”、“保障體系構建策略”等內容。

(二)明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工作在實踐過程中,由于評價機制自身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雙重制約,其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一直為學術同行和社會大眾所詬病,因此在構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就評價機制本身設計來說,包括:評價周期過短,每年(或每兩年)進行一次考核,而由于教師的研究成果又與職稱評定、個人津貼、科研獎勵等個人最直接的利益掛鉤,導致研究成果粗制濫造、虛假繁榮;評價方法過于單一,沒有針對人文社會科學自身的特點采取分類評價的方法,而“論文中心說”仍然大行其道,不管哪個學科專業(yè),其研究成果和科研活動都必須與學術論文之間確定出某種量化比例關系;評價程序粗糙化,科研管理部門為了追求“多快好省”,評價過程越來越簡單化,評價標準多以刊物和出版社級別來認定,評價結果的公示與反饋制度不夠健全;評價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缺失,監(jiān)督制度成為“擺設”,大大助長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行為的自由化。從評價機制運行的外部環(huán)境看,高校教育中濃厚的行政色彩,使學術共同體一直無法扮演研究成果評價活動的主角;為了迎合國內創(chuàng)辦綜合性大學的浪潮,一些本來學科專業(yè)特色鮮明的高校也在強調科研評價的“大一統(tǒng)”,制定千篇一律的評價標準。目前國家動輒幾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科研項目資助,使科研工作者與各級評審專家之間形成固有的利益鏈條,評價活動中到處充斥著“人情交易”、“權錢學交易”的味道,面對各種利益誘惑,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不斷淪喪。

(三)構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目標與基本原則

1.總體目標

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要舉措,其最終目的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理論指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有機組成部分,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和發(fā)展目標。所以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構建,其目標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推動各個高校正確處理和協(xié)調好高校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主體功能之間的關系。

2.基本原則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作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而存在,必然會涉及多種主體和要素,體系內各主體要素間又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錯綜復雜關系,因此在構建保障體系時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筆者結合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運行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條必須遵循的原則:

(1)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結合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運行不僅受到內部各因素,如高校科研管理政策、評價技術(方法、程序、監(jiān)督等)、科研人員自身學術能力和道德素質等因素的作用,還受到政治經濟制度、人文環(huán)境、社會大眾文化水平和監(jiān)督意識等外部條件的影響。高校這個系統(tǒng)本身就是由諸多因素組成的,它又存在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中,因此我們對保障體系進行分析和構建時,要十分注重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的結合,將內外部各因素綜合考慮在內,才能實現(xiàn)總體的最大效益。

(2)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

看似簡單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其實是多方利益相關者相互博弈的過程,其中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或者“利益鏈”,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更是一對此消彼長的矛盾。既然要構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就要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平衡和協(xié)調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使之既可以調動個體的積極主動性,又可以完成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總體發(fā)展目標,保持一種“和諧健康”的發(fā)展態(tài)勢。

(3)靜態(tài)管理與動態(tài)管理相結合

眾所周知,與自然學科相比,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具有不易量化、研究對象的復雜多樣性、成果價值的延時性、間接性、相對性等特點,這就需要參照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在科研管理中建立“彈性評價機制”,避免采用缺乏或者沒有彈性的評價方法。具體的彈性評價機制如:定性、定量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評價相結合,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公開評價與盲評相結合,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專家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等等,這樣才能將靜態(tài)管理與動態(tài)管理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三公”評價。

(4)正式渠道與非正式渠道相結合

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治理理論”,強調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的諸多方式的總和,是一種倡導多元主體在互動協(xié)商基礎上尋求得到公眾認同的最佳問題解決方式。筆者認為將這一管理理念引入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構建中,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由于科研管理活動與其他行政性事務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長期的實踐也證明,單一的行政化管理方式,會大大影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科研管理中除了堅持相關行政部門領導外,要大力發(fā)揮社會非營利組織、市場化組織、公民社會等重要的補充性管理力量,使科研管理的主體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將正式與非正式管理有機結合起來。

(四)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

美國歷史學家馬茲利什(Mazlish,B.)認為科學的質量評價主要來自于學術界內部和社會外部,“內部質量”是指學術同行對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與影響進行評價,科學的“外部質量”則可以看作是該研究成果對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所做出的貢獻大小。換言之,研究成果的質量好壞、價值大小一般要接受“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的檢驗,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作為整個科學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運行的好壞與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是密不可分的。從內部因素來看,主要涉及科研管理政策、制度、法律法規(guī)以及相應的評價技術;從外部條件看,一般指社會評價管理和監(jiān)督以及人文道德環(huán)境等方面?;诖?,構建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 (五)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具體構建策略

根據圖2,可以從管理、技術、社會、人文四個視角對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以理順研究成果評價中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相互之間的矛盾,促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持續(xù)健康繁榮發(fā)展。

1.管理維度

從管理維度看,筆者認為任何管理方法都離不開宏觀政策、管理體制、法律法規(guī)、具體制度措施等幾個方面。針對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來說,具體可以從宏觀層面的科技教育政策規(guī)劃制定、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科研活動的法制化建設以及科研獎勵和懲罰制度的落實,對評價機制的運行進行有效的保障。

(1)出臺人文社科評價政策

研究成果評價管理作為科教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發(fā)揮著反饋、控制、協(xié)調、激勵、約束等功能,而這些功能的有效發(fā)揮首先需要以宏觀政策為指導。目前有關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相關政策,主要有中共中央提出的《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教育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這些政策是我們開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總體指導綱領。只有全面規(guī)劃科學的宏觀科教政策,充分發(fā)揮其導向作用,才能保證研究成果評價機制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2)轉變科研管理理念

當前“行政干預過多”的研究成果評價體制,嚴重弱化了學術評價與社會大眾評價的力量,很難持續(xù)調動科研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而且成果轉化推廣利用的后勁普遍不足。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建立柔性科研組織結構,將科研管理的重心下移,擴大中層和基層科研學術組織的權力,最終形成“中上下”的科研管理模式,可以避免權力高度集中和過于散漫帶來的效率和效益低下問題。除了管理模式之外,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遴選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流動機制也是評價機制有效運行的重要外部保障。

(3)加強科研相關立法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我國高校的科研管理法制化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人文社會科學尤為突出。目前還沒有正式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來明確規(guī)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科研工作者的職業(yè)操守、研究成果的評價標準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例,由于相關保護制度不健全,導致高校大量知識產權流失,給國家和高校的科研工作都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必須通過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立法工作,通過法制化的制度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提供強有力的評價依據和法律環(huán)境。

(4)落實科研獎懲制度

高校常見的激勵方式有晉升職稱、科研獎勵和津貼等,此類激勵方式只能在短期內有效,而且以個人為單元的獎勵往往容易造成科研人員之間的對立沖突,挫傷相互間的科研合作積極性。另外我國高校對于學術違紀行為的處理,一般只限于道德譴責和追回獎勵所得、撤銷學術成果、解除聘用合同等行政處罰,缺乏相應的法律問責。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創(chuàng)新科研激勵機制和嚴格學術違紀懲處力度,內外兼顧,創(chuàng)造良好的評價氛圍。

2.技術維度

評價目的的順利實現(xiàn)必須依靠一定的技術手段,特別是在信息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科研評價管理手段、方法不能固步自封,要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而不斷革新,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制運行效率的提高輔以技術上的保障。

(1)提高評價的信息化水平

研究成果評價信息化是指在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環(huán)境,建立科研評價信息網絡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成果評價模式,不斷提高科研評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過評價信息網絡系統(tǒng)開展研究成果評價工作,可以進一步規(guī)范科研評價程序,客觀上也減少了人為或“行政因素”干預的機會,為營造公平公正的評價環(huán)境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時利用網絡的平臺優(yōu)勢,還可以推進不同高校開展校際間研究成果互評,以及校內與民間社會學術團體機構評價相結合,對于提高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公開透明度和社會認可度具有重要意義。

(2)引入評價輔助技術

目前關于科研評價定量分析的工具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大多是基于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情報計量學的論文數(shù)據庫,通過影響因子、引用頻次、引用半衰期等指標來反映研究成果或科研工作人員的學術水平。如針對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引文索引數(shù)據庫,國際上主要有SSCI、A&HCI、CPCISSH(舊稱ISTP)等,國內主要以CSSCI為主,雖然上述引文數(shù)據庫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但該做法目前在國內外科研學術評價中已得到普遍認可和使用。我們通過不斷研發(fā)和引入先進的評價輔助技術,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成果評價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夠提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整體的客觀性、公平性以及公開透明性。

(3)開發(fā)評價監(jiān)督技術

評價監(jiān)督是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三維框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除了在制度上加強審計監(jiān)督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評價監(jiān)督技術來制約學術腐敗行為,真正地實現(xiàn)“把評價權利關進評價機制的牢籠里”。目前在研究成果評價實踐過程中,許多評價監(jiān)督技術被開發(fā)出來甚至已經投入使用,對于提高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監(jiān)督的質量和效果產生了明顯作用,例如科研評價信息網路系統(tǒng)、反剽竊檢測軟件、評審專家數(shù)據庫、隨機專家遴選技術、學術信譽電子檔案等,較好地擔任了評價監(jiān)督中的“安全衛(wèi)士”。

3.社會維度

人文社會科學的本質決定了其研究成果的社會屬性,更應該接受實踐的檢驗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對于其價值的評價應該主動走出校門,接受多元主體的評價,特別是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間接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評價,以此來保證更加公平公正的評價結果。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僅僅是高??蒲泄芾聿块T簡單地對研究成果進行數(shù)量統(tǒng)計,其中涉及多個層面的利益相關者,如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書刊出版機構、學術共同體、專門的評價中介機構、國家科教管理部門、高??蒲腥藛T、高校在讀碩博研究生、高校各院系、研究成果運用者、研究成果受用者和社會受眾等,因此評價主體的選擇就不能局限于高??蒲行姓芾碚?,應該全面考慮各種利益相關的組織機構或個人。

(2)社會監(jiān)督的規(guī)范化

通過建立和實施學術評價結果公示制、評審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措施,高校校內學術監(jiān)督成為了學術防腐的第一道“防火墻”,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隨著“學術利益鏈條”的不斷固化,校內學術監(jiān)督很難發(fā)揮原有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引入社會評價監(jiān)督主體,成立全國性的民間學術監(jiān)督機構,對全社會監(jiān)督力量進行整合和優(yōu)化,化零散性監(jiān)督為常規(guī)性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積極性與天然優(yōu)勢。

4.人文維度

良好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是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順暢運行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中的人文維度可以重點從學術自律、科研誠信、學術自由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1)倡導學術自律

目前高校學術不端事件已經屢見不鮮,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從規(guī)章制度建設上努力,也要加強培養(yǎng)學術自律意識。學術活動探究規(guī)律和探索真理的目的,以及自由思考、自由創(chuàng)新的特征,決定了很難用條條框框的規(guī)章制度來保證學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從思想意識出發(fā),采取一定的措施喚起學術人員的羞恥意識,形成學術人員的敬畏意識,激發(fā)學術人員的成就意識,這樣才能逐步引導科研工作者加強學術自律,使自身的學術活動始終符合學術倫理。除了科研工作者要加強學術自律外,眾多出版社、期刊雜志社、高校學報管理部門以及國內外知名的引文數(shù)據庫機構也要強化自身的學術自律,為營造健康和諧的學術環(huán)境貢獻力量。

(2)加強科研誠信管理

科研誠信立法是加強科研誠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科研誠信問題的根本性舉措。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教育部及一些大學雖然出臺了很多科學道德規(guī)范,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指導和警示作用,但是筆者認為當前的科研誠信違紀處罰力度總體過輕,非常有必要制定專門的科研誠信法,成立國家層面的科研誠信委員會,依法進行誠信監(jiān)督、審查與處理,確立法治的威懾力量。

(3)培育學術自由氛圍

學術自由是高校追求的核心理念,也是其立足之根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需要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才能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筆者認為要培育學術自由氛圍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快教育“去行政化”步伐;減少學術審批和弱化等級學術;降低學術機構的組織化程度;放寬學術評價的時間尺度和數(shù)量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科研工作人員所承受的外部程序壓迫,給學者以較大的支配空間,使他們能沉浸于學術創(chuàng)造之中,達到“寧靜致自由,自由成學術”。

四、結論

在科研評價管理長期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制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經常會出現(xiàn)“失靈、失效”的尷尬境遇,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究其原因,就在于評價機制運行中缺少一套完備科學的保障體系?;诖?,本文首先明確了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的基本內涵,分析了構建評價機制保障體系對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要價值,然后提出了構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基本研究思路。重點厘清了構建保障體系所面臨的評價機制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問題,設計出了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并在其指導下提出了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結構,分別從管理、技術、社會和人文四個維度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力求從全方位消除阻礙評價機制有效運行的因素,為實現(xiàn)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機制公平公正合理地運行創(chuàng)造健康有序的內外部環(huán)境,促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持續(xù)繁榮發(fā)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更深厚的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陳淳、黃宏、楊國秀,2006:《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困境與建議》,《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2] 鄧心安、彭西,2010:《中國高??蒲姓\信問題體制分析與對策》,《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第8期。

[3] 鄧毅,2004:《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改進成果評獎辦法——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若干思考》,《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 期。

[4] 韓錦標,2011:《創(chuàng)新高校科研管理體制的路徑淺析》,《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yè)化》第4期。

[5] 盧花,2007:《如何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工作》,《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6] 羅志敏,2011:《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人民日報》2月15日。

[7] 牟岱,2011:《鞏固繁榮成果重在加快哲學社會科學立法管理》,《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第3期。

[8] 邱均平、任全娥,2007:《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比較研究》,《國外社會科學》第3期。

[9] 邱均平、譚春輝、任全娥,201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上)》,武漢大學出版社。

[10]熊進,2010:《論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評價的科學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

[11]王志章,2012:《關于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思考》,《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2]楊春龍、王榮江,2012:《高??蒲辛炕u價機制弊端析要》,《江海學刊》第5期。

[13]張忠義、張祿秋,2004:《關于建立文科研究成果彈性評價機制的探討》,《科學中國人》第6期。

[14]張喜愛、曾慶平等,2008:《淺論高??蒲泄芾硇畔⒒械膯栴}和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第9期。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Tan Chunhui and Wang L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re are often “failure or malfunc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ue to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constraints from other external factors. Based on this problem,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e paper tries to buil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line with Chinas situation;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verall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technical, social and human aspects.

Key Words: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Evaluation Mechanisms; Supporting System

責任編輯 余凡

參考文獻:

[1] 陳淳、黃宏、楊國秀,2006:《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困境與建議》,《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2] 鄧心安、彭西,2010:《中國高校科研誠信問題體制分析與對策》,《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第8期。

[3] 鄧毅,2004:《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改進成果評獎辦法——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若干思考》,《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 期。

[4] 韓錦標,2011:《創(chuàng)新高校科研管理體制的路徑淺析》,《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化》第4期。

[5] 盧花,2007:《如何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工作》,《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6] 羅志敏,2011:《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人民日報》2月15日。

[7] 牟岱,2011:《鞏固繁榮成果重在加快哲學社會科學立法管理》,《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第3期。

[8] 邱均平、任全娥,2007:《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比較研究》,《國外社會科學》第3期。

[9] 邱均平、譚春輝、任全娥,201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上)》,武漢大學出版社。

[10]熊進,2010:《論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評價的科學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

[11]王志章,2012:《關于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思考》,《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2]楊春龍、王榮江,2012:《高??蒲辛炕u價機制弊端析要》,《江海學刊》第5期。

[13]張忠義、張祿秋,2004:《關于建立文科研究成果彈性評價機制的探討》,《科學中國人》第6期。

[14]張喜愛、曾慶平等,2008:《淺論高??蒲泄芾硇畔⒒械膯栴}和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第9期。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Tan Chunhui and Wang L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re are often “failure or malfunc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ue to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constraints from other external factors. Based on this problem,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e paper tries to buil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line with Chinas situation;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verall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technical, social and human aspects.

Key Words: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Evaluation Mechanisms; Supporting System

責任編輯 余凡

參考文獻:

[1] 陳淳、黃宏、楊國秀,2006:《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困境與建議》,《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2] 鄧心安、彭西,2010:《中國高校科研誠信問題體制分析與對策》,《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yè)》第8期。

[3] 鄧毅,2004:《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改進成果評獎辦法——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若干思考》,《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 期。

[4] 韓錦標,2011:《創(chuàng)新高??蒲泄芾眢w制的路徑淺析》,《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化》第4期。

[5] 盧花,2007:《如何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工作》,《科技管理研究》第10期。

[6] 羅志敏,2011:《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人民日報》2月15日。

[7] 牟岱,2011:《鞏固繁榮成果重在加快哲學社會科學立法管理》,《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第3期。

[8] 邱均平、任全娥,2007:《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比較研究》,《國外社會科學》第3期。

[9] 邱均平、譚春輝、任全娥,201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上)》,武漢大學出版社。

[10]熊進,2010:《論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評價的科學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

[11]王志章,2012:《關于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思考》,《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2]楊春龍、王榮江,2012:《高校科研量化評價機制弊端析要》,《江海學刊》第5期。

[13]張忠義、張祿秋,2004:《關于建立文科研究成果彈性評價機制的探討》,《科學中國人》第6期。

[14]張喜愛、曾慶平等,2008:《淺論高??蒲泄芾硇畔⒒械膯栴}和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第9期。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Tan Chunhui and Wang L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re are often “failure or malfunc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ue to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constraints from other external factors. Based on this problem,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e paper tries to buil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line with Chinas situation;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verall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technical, social and human aspects.

Key Words: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Evaluation Mechanisms; Supporting System

責任編輯 余凡

猜你喜歡
研究成果保障體系評價機制
專業(yè)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構建研究及實踐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
中外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比較
論轉化醫(yī)學的當代成果和未來前景
1978年-2015年武術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下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模式構建
我國環(huán)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基于采購績效的供應鏈采購質量控制對策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微
三原县| 道真| 寿光市| 城口县| 永城市| 顺平县| 廉江市| 西城区| 古蔺县| 五家渠市| 罗山县| 临武县| 古交市| 涿州市| 浦江县| 镇江市| 辽阳市| 虎林市| 呼伦贝尔市| 柘城县| 庄河市| 景东| 锦屏县| 定陶县| 当涂县| 兴海县| 西宁市| 陇西县| 黎川县| 吉木乃县| 罗定市| 凉城县| 牟定县| 清水河县| 商南县| 鹿泉市| 石台县| 石狮市| 厦门市| 旌德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