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質(zhì)量的好與壞,既取決于教師的授課水平的高與低,更取決于學生聽課質(zhì)量的優(yōu)與劣,本人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劑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藥方”。
【關(guān)鍵詞】興趣;重點;設(shè)備;換位
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也有“對癥下藥”之說,作為一名長年從事語文教學的中學教師,我認為實際的教學工作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古代教育家孔子推崇“因材實教”,本人理解就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才是好貓”,我自己根據(jù)工作經(jīng)驗開了一劑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藥方”,淺述如下。
一、藥方成份之一:“提興趣”
藥方成份第一個重點在“提興趣”。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何做到善下“藥方”,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應(yīng)該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第一要素。我本人給藥方提供的細料有:
(1)語言幽默有笑聲:通過幽默的方式,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情緒高漲。比如有一次講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時,我舉了個老外寫追求信的例子。某外國留學生給自己愛慕的中國姑娘寫追求信,因為忘記了“娘”字如何寫,想到中國文字當中的“媽”和娘是同一個意思,于是靈機一動把開頭寫成了“親愛的姑媽”,當我提高音量并且繪聲繪色的念出這幾個字的時候,學生們哄堂大笑。從而促使學生精神亢奮、思維活躍。
(2)氣氛輕松無壓力:教學的時候面帶微笑,以鼓勵的眼光看待學生,用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記得在上公開課《胡同文化》的時候,平時活躍的學生緊張得不敢回答問題。這時,我笑容可掬,神態(tài)和藹地說道:“你們一定行的,再好好想想,老師相信你們……”學生們卸下了心中的憂慮,并圓滿的回答了問題,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諧。
(3)以情動人留意境:情字的運用,最好是在課堂開講后十分鐘內(nèi)。比如在教《淚珠與珍珠》一文時,我的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一位母親在29歲那年被診斷為白血病,寧波市民得知后紛紛慷慨解囊。于是她把自己在寧波的遭遇寫到了給孩子的信里,希望他學會感恩。緊接著,我聲情并茂地朗讀了這封信。學生緣情而入文,整個教學的過程變得非常自然流暢。
二、藥方成份之二:“抓重點”
教師必須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奔淳o抓住課義的重點,牽一發(fā)動全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歸園田居》一課,我是從標題的“歸”字入手,設(shè)計了三個問題:誰歸去?為什么要歸去?歸去心情如何?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設(shè)計提問,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快解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
三、藥方成份之三:“用設(shè)備”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資訊暴發(fā)的時代,通過讓學生欣賞音樂、觀賞圖片、觀看影碟、放映幻燈片等現(xiàn)代的教學設(shè)備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與聯(lián)想力。記得我在教《祝?!芬徽n時,我播放了一段電影版《祝?!返慕Y(jié)尾:衣衫襤褸、消瘦憔悴的祥林嫂左手提著裝著破碗的竹籃,右手拄著一支下端開裂的長竹竿跌跌蹌蹌地行走在漫天風雪、爆竹聲聲的路上,這樣的情景喚起學生對祥林嫂的同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造成她悲慘命運的根源。這樣利用多媒體教學,既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專注力,又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藥方成份之四:“常換位”
通俗的說就是改變角色位置,這就要求教師“以變求活”。
(1)通過轉(zhuǎn)換角色,靈活的把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充分吸收的需求。如我從開學初始,就定好每周五的語文課為課外閱讀課,安排學生到圖書室看書,并要求做好摘錄工作;如布置寫景作文時,我先帶領(lǐng)學生走進學校的桃李園,讓他們細心觀察;再比如邀請別班一起舉行知識競賽、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目的就是讓課堂形式多姿多彩。
(2)設(shè)計好課堂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例如我們可以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開展課堂辯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在由“一言”向“群言”的轉(zhuǎn)變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同時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
(3)對學生多甜味少苦澀,多夸獎少斥責。陶行知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處于叛逆期的中學生有著極強的自尊心,我們對他們不應(yīng)該吝嗇自己口中的“獎勵”,多些鼓勵,少些指斥。
俗話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上述這個我開出的“藥方”,只是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淺見,希望這劑“藥方”,能夠解決我們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從而讓我們的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靜.《淺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文藝生活,2011年第9期
[2]劉卓民.《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學周刊,2011年32期
[3]劉紅英.《運用多種形式優(yōu)化語文教學》.學周刊,2013年30期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作者簡介:
龍法嬋,(1980~ ),女,廣西平果縣人,中學二級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