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68-02
近年來,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實施,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者也認識到學習繪畫技巧、繪畫形式不應是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小學美術應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育人根本宗旨。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要認識到喜歡涂涂畫畫是小學生的天性。但這種興趣是短暫的;學生具有好奇、易興奮、好探求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個興趣點,憑借一定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獲得知識、表現(xiàn)藝術情感的欲望,從而主動自覺地進入想象氛圍。
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注意探索怎樣培養(yǎng)、啟發(fā)、誘導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探索如何喚醒和激活兒童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加維所說:“游戲是由內驅力所策動的一種快樂活動。”那么,能不能采用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他們盡情地玩耍于其中,從中獲得各種快樂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對美術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繼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課的學習中去。
從啟發(fā)教學入手,開展趣味游戲活動,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的激情就發(fā)揮出來了。教師趁熱打鐵,抓住學生的激情,講授本節(jié)課的內容,安排學生作業(yè),學生們就能把這種激情付諸于圖畫。
一、趣味美術游戲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1.與學生心理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并且常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因此我們要經(jīng)常變換游戲方法,并且游戲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間。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時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激活小學美術課堂。
3.合作性和競爭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家托爾勒強調未來人才要具備合作意識:“他們敢于負責,懂得自己的工作與別人配合,能承擔更多任務,能迅速適應情況的變化,以及敏感地與周圍的人協(xié)調一致。”21世紀是競爭日益加劇的時代,面對無情的競爭,未來人才必須學會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環(huán)境中處于不敗之地。
4.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游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講授新課做一個鋪墊,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美術教學的效果。另外,游戲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也不能與其他環(huán)節(jié)脫離。
二、趣味美術游戲教學的方法介紹。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瘪R克思干脆把想象稱為“促進人類發(fā)展的偉大天賦。”因此,我在課堂上運用趣味游戲教學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游戲的設計,以學生和老師的互動為主,側重于學生的大面積輸入,以全班參與,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具體設計如下:
1.線的聯(lián)想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
游戲方法:教師畫出一種類型的線,讓學生回答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實物。如:教師在黑板上畫一直線,學生回答聯(lián)想到“門、箱子、鐵棍、直尺、地板磚等等”。
教學實例:在講授《畫中的線條》一課時,我讓學生在進行線條聯(lián)想前,先請學生對于直線、曲線、不同種類的曲線的實物聯(lián)想,在其中找出具有此類線代表意義的實物進行對比和體會,學生對線條的理解更直觀,感受更深。
2.形的聯(lián)想
游戲目的: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戲方法:教師用常見的幾何形讓學生想象形體近似的物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說出聯(lián)想到的物體(不能重復)。學生可以分組競賽,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最好。
教學實例:在講授《卵石動物造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把卵石概括成基本形。然后讓學生進行“形的聯(lián)想”游戲活動練習,并把想象到的結果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形象用水粉在卵石上畫出來。
3.形的添加、組合
游戲目的:通過對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組合),培養(yǎng)學生對形體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
游戲方法:讓學生認識形狀、回憶在生活中所見過的形狀,并根據(jù)形狀聯(lián)想事物,讓學生將幾何形、實物形、自由形進行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變化、去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各種新形象。 教學實例:《拓印樹葉真有趣》這一課,本節(jié)課是用樹葉拼貼成一個新形象。在課前讓學生先進行“形的組合”這一游戲活動,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學生已經(jīng)把思維打開了,這樣就為講授新課做一鋪墊,學生在進行樹葉拼貼形象時也更感到輕松自如了。
4.物的聯(lián)想
游戲目的:鍛煉學生對相關事物的快速聯(lián)想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游戲方法:教師先說出一個物體,學生跟隨說出另一個相關連的物體,最后,用這些物體、形象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教學實例:教師出示——“鳥”學生接出“鳥蛋”“鳥巢”“大樹”“樹身上的害蟲”“啄木鳥”“樹下”“螞蟻洞”“忙忙碌碌的小螞蟻”……最后一幅內容豐富的想象畫就完成了。
5.觸覺想象
游戲目的:學生運用觸覺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東西通過想象畫出來。
游戲方法:教師準備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籃、紙盒里,或用布包住,讓學生去觸摸、感覺、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東西畫(說)出來。
教學實例:在教授《材質的美》一課時,讓學生伸手往袋子里摸,摸到什么就用形容詞去描述它,讓下面的學生猜是什么。這樣,不僅使欣賞課顯得更有趣,而且,還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不同的材質給我們的感覺不同。
6.畫筆接力
游戲目的:幫助學生建立整體作畫的觀念和整體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服從大局的團隊精神。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幾組,在作畫中途停下,讓第二組學生接著上一組同學的畫繼續(xù)畫下去。畫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學生進行思考——如何銜接、如何繼續(xù),如何服從整體又能表現(xiàn)自己。
教學實例:在《連環(huán)畫》教學時,先讓學生進行簡單內容的畫筆接力游戲,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如何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接力,這樣,在講授《連環(huán)畫》時,教學難度就降低了,學生在作畫時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做美術作業(yè),而是在玩畫筆接力的游戲。
7.故事聯(lián)想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游戲方法:教師講述一個故事,通過改變一下故事情節(jié)或留下一個結尾不說,讓學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見,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節(jié)或結局畫出來。
教學實例:我在講授《假如我是巨人》一課時,我把《格列佛游記》稍做改編。一次偶然機會,我和我們班的學生闖進了小人國。接下來我講了格列佛的奇遇,只是把里面的主人公換成了多個人,而且是班里的學生。然后問學生“你們想一想,你們當時遇到了什么情況?”
8.畫音樂
游戲目的: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想象能力。
游戲方法:放一段音樂,或歌或曲,請學生欣賞,并讓學生把在欣賞過程中的情緒、感覺和想象的東西用畫筆畫出來。
教學實例:在教授《紅色的畫》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欣賞音樂,看哪位學生最先說出你聯(lián)想到哪個顏色,并說明你的理由。
9.角色游戲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游戲方法:角色游戲是學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一定的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游戲。這樣的游戲方式在低年級美術課學習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為方便的。
教學實例:如在教學《恐龍世界》這節(jié)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模仿不同種類的恐龍,想象它們在什么環(huán)境下,在干什么以及他們見面后又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三、趣味美術游戲的評價。
一個教學游戲活動結束后,必須對這個活動進行總結、評價,只有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制度,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的興趣更持久。我對游戲中獲勝的學生采用積分制。每獲勝一次獎勵1分。每組的美術組長記錄,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評比,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將以書面的形式報與家長。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趣味游戲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各種不同的游戲又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最終的目的都是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的感受和美的體驗。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總結出更多、更適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學方法,使美術課堂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