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海
摘要:文章從課前洗課、課中洗課和課后洗課三個方面談了如何更好地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篩選,選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以達到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洗課;有效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8-0073-03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26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的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1]。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質(zhì)量成為如何實施新課程的“試金石”。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大力提倡推進有效課堂的背景下,要想“砍得更多的柴”,“磨刀”是必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把刀磨得又快又亮”的有效途徑便是“洗課”。
“洗課”①是指在上課過程中,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篩選,選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以達到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目的。正如煮飯前要淘米,買衣服前要試穿一樣,也許這樣會多花一些時間,可能會增加老師的負擔,但這都是表面上的,因為米只有淘過了飯才會煮得更白更香,衣服也只有試穿過了才知道是否更合適自己。同樣的,課只有“洗”過了,才會發(fā)現(xiàn)課本身存在的問題,才能讓我們的課真正做到“簡約而不簡單”。
一、課前的洗課
1. 洗教學目標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目標應(yīng)該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如果再把每一類目標細分,那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最起碼要達到七八個,目標太多就會浮光掠影,教師看著這些形形色色的目標,反而迷失了教學的方向,不知道該從哪教起,該怎么教。所以,我們就要洗教學目標,也即是對教學目標進行篩選。而篩選的前提便是班級的學情,因為課堂不是針對優(yōu)等生,也不是針對學困生,更不是我們老師表演的舞臺。洗過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從整個班級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要讓每一個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后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如在講授《物質(zhì)的變化和性質(zhì)》這一課題時,被我洗過之后的目標變成了:①要每位學生掌握物理變化和性質(zhì)、化學變化和性質(zhì)的概念,以及能夠正確地區(qū)別它們;②掌握通過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本質(zhì)的方法;③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而我在上課過程中,就圍繞洗過的教學目標來展開,兼顧了每一個學生,而學生在教學目標的引領(lǐng)下,也明白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目的地去聽課學習,效果當然是“事半功倍”的。
2. 洗教學設(shè)計
洗教學設(shè)計,實際就是對教案進行再次思考。在洗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刪繁就簡,去偽存真”的原則。因為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總是追求“大而全”的理想化結(jié)果,總想盡可能多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殊不知,效果卻往往是“過猶不及”。學生會對繁瑣的新知產(chǎn)生一種疲勞,從而有了畏懼的心理?!敖裉爝@節(jié)課內(nèi)容怎么這么多?”“今天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枯燥?”等等。正因為我們教學設(shè)計的不合理,所以學生慢慢的對化學學習喪失了興趣,喪失了信心,成績自然也就不如人意了。那我們到底應(yīng)該如何來洗教學設(shè)計呢?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首先,我們必須要有米可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積攢很多的教學素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容許我們對其進行刪刪減減,而在刪減的過程中,確保45分鐘的內(nèi)容是前提,內(nèi)容目標化、目標問題化、問題要點化、要點練習化、練習應(yīng)用化是關(guān)鍵。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洗了之后的教學設(shè)計,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全面深入的把握。讓我深有體會的是在上《燃燒和利用》這一課題時,我準備了火種起源視頻、燃燒的利用、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生實驗、視頻)、滅火的原理、滅火方法的探究(視頻、實驗)、滅火器的介紹、發(fā)生火災(zāi)時自救方法、相應(yīng)的練習反饋等等,課上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反應(yīng)強烈,而開始在準備這一課時,想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逐步進行,卻發(fā)現(xiàn)并不能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而且達成度不高,可經(jīng)過這么一洗之后,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課中的洗課
教師在上公開課時,往往喜歡把課件做的精彩紛呈,游戲、表演、故事、影片、音樂、互動一大堆,讓人目不暇接;而上完公開課后,再強調(diào)、再訓練讓人氣喘吁吁。究其原因,卻是太追求光彩而忽視了實在,過于繁華而忘記了樸實,可謂真正的“華而不實”??蛇@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嗎?這會是學生想要的嗎?盡管課堂上很熱鬧,學生反應(yīng)也很強烈,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學生究竟又掌握了多少呢?所以,我們提倡教師在課堂中也要洗課。
課中的洗課,要求教師在內(nèi)容選擇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
“三講”指的是:①講重點,而重點的確立是建立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chǔ)上的,比如“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變化”中重點就是物理性質(zhì)和變化,化學性質(zhì)和變化的理解和區(qū)分?!把鯕狻敝兄攸c就是氧氣的性質(zhì)、制取和用途等等,重點就必須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②講難點,難點指的是班級中有近50%的學生感覺到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而其本身又是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對于這一類的知識點,教師要認真思考,尋找既能夠讓學生容易理解又不覺得十分枯燥的有效途徑。比如“氧氣的制取”實驗中,涉及到七步最基本的實驗步驟,而在很多題目里面,往往把這七個步驟打亂了,要求學生排列正確的操作順序,學生在遇到這樣的難題時,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那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理解了,而且不容易忘記,于是我就總結(jié)出了“查裝定點收離熄”的規(guī)律,取諧音既為“茶莊定點收利息”的味道,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且容易理解不容易忘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有效的教學方法。③講迷惑點,迷惑點指的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比較容易出錯,比較容易遺漏的知識點。比如:“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液氧 B. 高錳酸鉀 C. 河水 D. 氯酸鉀 ”,因為學生知道高錳酸鉀、氯酸鉀通過加熱分解都會生成氧氣,所以很自然的選擇答案B與D,而如果學生理解“氧分子是構(gòu)成氧氣的最小粒子,含有氧分子就等同于含有氧氣”的話,就容易選出正確答案A和C,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再比如“某物質(zhì)經(jīng)過測定只含有一種元素,則該物質(zhì)可能為(〓〓 ) A. 單質(zhì) B. 化合物 C. 混合物D. 無法確定”,因為學生理解了單質(zhì)是由一種元素組成,所以很肯定的選擇了答案A,殊不知,同一種元素還可以組成不同的單質(zhì),所以這題的正確答案應(yīng)該為D,這就是比較典型的具有迷惑性的知識點。
“三不講”指的是:①學生會的不講,比如在每上新課之前,教師總喜歡進行復(fù)習提問,“溫故而知新”固然沒有錯,但是對于上節(jié)課教師強調(diào)的重難點,學生若已經(jīng)掌握了,那我們只需要一句話帶過,或者只需要輕輕點撥一下,不需要在這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②學生能學會的不講,因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至關(guān)重要,教師要是一味的重復(fù)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內(nèi)容,那就等于在浪費時間,又何談高效課堂呢?③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講,在我們的教材上,往往會遇到一些怪題,它對于我們的學生的知識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去掌握,那就不切合實際了。當然這并不是說要我們提倡遇到困難就放棄,只不過要求我們要“有的放矢”。如果總在那些艱深甚至無謂的問題上打轉(zhuǎn),其實也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endprint
三、 課后的洗課
1. 洗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對于鞏固學生的新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許學生在上課聽懂了,但是課后如果不花費時間去消化的話,會很容易健忘。所以教師在思考課后練習布置的時候,也一定要“洗”一番。我們要重視基礎(chǔ)題的訓練,但是并不等于要陷入無窮無盡的題海戰(zhàn)中,所以這要要求我們教師在布置課后習題的時候,一定要精挑精選,尤其是易錯的典型的題目,還要做上適當?shù)臉擞洠热纭啊铩薄啊ぁ?“”等等。但是光有基礎(chǔ)題還不夠,每次也要適當?shù)倪x擇一些提高的題目,來激活學生的大腦,并且在旁邊要做上“你想試試嗎” “Try your best”“老師相信你一定行”等鼓勵性語句,讓學生看到老師對他們的信心,并且讓他們也自信起來,勇于嘗試??梢?,洗課后練習也確實要讓教師動一番腦筋,但是付出總會有回報,因為我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洗課后評價
課后評價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一堂課下來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它也包括了教師的課后反思。但是評價不能流于形式,它不是簡單的“好”或是“不好”,所以,課后評價教師也要洗。一堂課后,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并鼓勵其再接再厲;表現(xiàn)比較沉悶的學生,教師要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表現(xiàn)比較浮夸的學生(指的是總是喜歡插嘴回答問題但是正確率不是很高的學生),教師不能把他們“一棒子打死”,我們要肯定他們的積極思考,但是同時也要指出這樣做的不良后果,會對班級學生造成誤導作用。我相信,經(jīng)過“洗后評價”的學生,一定會更愿意把心交給老師,一定會更加相信老師,也一定會更加進步的。當然,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也要洗。這節(jié)課成功在哪?失敗在哪?有什么改進措施?比如在上“質(zhì)量守恒定律”這一課題時,因為“白磷燃燒前后質(zhì)量的測定”比較難操作,所以我用動畫課件代替了學生的動手探究,結(jié)果課上的很平穩(wěn),但是卻不能讓我自己滿意。于是,我就深刻反思了這節(jié)課,其實也確實存在很多反思之處。比如讓學生觀察動畫,可以保證不出什么意外,效果也比較明顯,但學生少了一份積極性,少了一份參與性,四平八穩(wěn)的課固然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但是如果在課上能發(fā)生一些小插曲,再從這些小插曲中引發(fā)討論,效果將會更好。比如為什么我的實驗在反應(yīng)前后質(zhì)量不守恒?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不是更加可以拓寬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嗎?不是更加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嗎?還有就是能否在“白磷燃燒”這個難操作的實驗上下工夫呢?教材上用燒紅的玻璃棒去引燃白磷,我能否利用白磷著火點較低,用水浴來加熱呢?這樣不是可以避免由于拔出或者插入橡皮塞可能造成的實驗誤差了嗎?其實,如果教師能夠經(jīng)常及時的對自己的課進行“洗后評價”,那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教師本身,都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常言道“淘盡黃沙始見金”,洗課提煉的是質(zhì)——課的含金量;洗課過濾的是量——課的摻水量。洗課,讓教學審美重建;讓教學追求歸真;讓教學投入有效,洗出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習更富自由和開拓;洗出智慧,把挑戰(zhàn)還給師生,讓思維更具延伸和交互;洗出品格,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學更有個性和風格!洗課,正如磨刀,它不會耽誤我們的砍柴,它不會增加我們授課的負擔,相反,要想砍更多的柴,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磨刀,洗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 37-4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