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摘 要:“任務型”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列舉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66-01
所謂“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教學途徑,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一、“簡單性任務”教學模式(Easy tasks)
簡單性任務教學的基本特征是:⑴一般只有1~2個步驟;⑵學習者獲得的信息相對比較單一,要做的事情比較簡單和具體;⑶運用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比較單一;⑷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請看下例:
例:Listen to Jim talking about the Christmas gifts he is going to buy for his family members. While you are listening, match the gifts with the people to whom the gifts will be given.
grandfather watch
grandmother tie
father football
mother dress
sister radio
brother storybook
在例中學生只需根據錄音把六件禮物與相應的家庭成員進行匹配。無論是需要獲取的信息還是需要做的事情都比較簡單,但是,形式上簡單的任務其難度并不一定很低,學生在邊聽錄音、邊連線的同時,獲取了相應的信息。
二、競賽性任務型教學模式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提供競賽性的教學任務,借助熱烈的競爭氣氛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使他們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課堂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而強烈的競爭氛圍可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主動性、獨立性、多樣性等特征。我把全班學生分成A,B兩大組,各組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圖片或卡片等,按次序說句子,且不能重復。我給他們呈現(xiàn)了一張他們語文老師的照片:
T: Who is she? Whats she like? Please talk something about her.
S1: Shes Miss Wang.
S2: Shes Wang Weijing.
S3: Shes our Chinese teacher.
S4: Shes from China.
S5: Shes from Huzhen.
S6: Shes my good friend.
S7: Shes Miss Mas good friend.
S8: Shes tall.
S9: She has long hair.
S10: She has big eyes.
S11: She likes music.
S12: She likes white.
透過眾多靈活的答案,我看到了學生們活躍的思維和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種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樣的競賽性任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迅速做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反應,而意義,又恰恰是語言交流中的核心。
三、“做中學”任務型教學模式
讓學生在做事情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挖掘學生的自身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任務,讓學生自始自終通過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教授PEP教材Book 4, Unit 2時,我布置學生每人制作一個時間轉盤(可以每小組一個),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在小組內撥動時間轉盤,相互詢問時間(What time is it? Its …. )。最后,各小組成員討論不同時間段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向全班匯報(Its …. Its time for/ to….) 。通過制作“時間轉盤”, 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樣的活動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表達能力。
四、實際性任務型教學模式
在教學“What do you like ?”句型時,教師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學習內容后,對句式及詞匯作了進一步的拓展,設計出這樣的活動:“School Club”。小組討論個人愛好,用選擇自己喜愛的俱樂部并報名參加的形式——中西文化的結合,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在討論了自己的愛好后踴躍地報名參加自己喜歡的俱樂部。For example :The children may say in this way :----- Hi ,what club are you in ? So I am in dancing club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真實生活的體現(xiàn),在學生報名之后并沒有停止這個環(huán)節(jié),而是繼續(xù)討論報名的結果,這是真實生活的一種延續(xù),使這個環(huán)節(jié)更具備實際性。此活動的設計不僅將所學的表達 加以靈活運用,同時使語言“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使學生在真情實景中感知、體驗和運用語言。
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運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