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勢利導,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的知識和能力只能來源于自身的學習活動。對于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是相當重要的,此時,高效的教學能為學生在步入初中時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明確目標,做好引導
在設計一個數學活動之前,教師必須明確這一活動的出發(fā)點是什么。教師在小學數學階段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思維訓練,有助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養(yǎng)成反思自己行為的習慣,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有關的知識、經驗,并且通過學生的主體努力和教師適當的指點和講解,從而既解決問題又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并獲得情感體驗。
1.重點知識進行整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圓柱與圓錐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包括圓柱和圓錐的形狀特征,圓柱的表面積及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及計算方法等知識。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確定位置等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圖形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發(fā)生大小變換時,可結合比例的知識進行教學。
2.誘導學生把握思維的起始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常常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及假設等變化成已知的數學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容器中的體積問題的計算內容時,有這樣一題:一個長方體容器,它的長、寬和高分別為25厘米、20厘米和15厘米,向其中注入6厘米深的水,然后將8厘米長的正方體鐵塊放入里面,請問下此時的容器中的水上升了多少?學生在讀完題目以后,對題目進行具體分析,同時筆者引導學生先找出問題出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分析,學生會根據鐵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一定會上升,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鐵塊的體積的有利條件,然后讓他們再進行討論,進而則能很容易地計算出鐵塊的體積。又如在教學應用題時,例題:一段公路,A隊單獨修需要12天完成,B隊單獨修需要16天才能完成。對于“如果兩隊合修,需要幾天才能完成這一工程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在掌握此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將“B隊單獨修16天完成”改成:(1)B隊單獨修比甲隊多用4天。(2)B隊的工作效率是A隊的60%。筆者通過此類題目的講解,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出對解題有利的條件,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作業(yè)。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激發(fā)熱情,因勢利導
在教學中應用數學學科的新觀點、新思路,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為目標,多管齊下,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學習數學學科的用途,更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才能不斷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1.在新形勢下,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實施新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分數運算的教學章節(jié)中,通過復習學的平均數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此外,教師在講解這些題型的時候,也要帶領學生溫故知新,適時對學生遺忘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復習;又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時,假如教師對新概念進行仔細的講解,小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筆者巧妙地設計準備題的搭橋鋪路,讓學生把新舊知識點聯系起來,促使知識的正遷移,這樣學生在掌握新知識點的同時也能對舊知識進行復習。
2.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課堂上,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很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例如筆者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溫度》時,首先問學生咱們當天的冬天和夏天的氣溫,夏天的溫度為“+”,從而引出用“+”表示零上的溫度;然后又舉冬天的例子引出“-”,在比較正負數大小時,筆者又請學生上來表演“10攝氏度、50攝氏度、0攝氏度、-6攝氏度”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中汲取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滿信心。這不僅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質量,而且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時間管理
在數學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tǒng)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抓好學生的基本功。積極的學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親身的經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積極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解決問題、實際應用的能力,進而實現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1.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認真及時的批改,同時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要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作業(yè)的具體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而再進行透徹的講評。同時,需要重點講解的,帶動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而不是簡單地依靠教師的引導與監(jiān)督。
2.啟發(fā)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學習。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義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進行數學活動,把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到實處。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體積”時,筆者拿出兩組圓柱和圓錐教具,每組分別等底等高,讓學生對圓柱、圓錐的底和高進行比較后,讓學生用圓錐向圓柱里裝沙子,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地參與。裝好后筆者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兩者之間的差別,學生也能輕松地理解兩者的關系,同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被激發(fā)出來。
小學高段數學的教學和學習是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作為教師,只有關注我們的數學教學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過程中成長,在過程中創(chuàng)新。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在高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及自主探究,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