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 要:為了了解哈爾濱師范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狀態(tài),構建和諧校園,對我校大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重點分析了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活活力等情況以及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并給出了提升在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了160名大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狀況良好,結果和幾年前的研究相比偏低。
關鍵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3-0172-02
一、幸福感的定義
幸福感是21世紀新興的研究領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幸福就要創(chuàng)造幸福感,因此幸福感教育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幸福感是指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chǎn)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fā)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二、調(diào)查對象與工具
1.調(diào)查對象:本次調(diào)查取自哈爾濱師范大學本科生共160人,采取問卷法,回收問卷151份,其中有效問卷140份,取樣分布:(1)獨生子女68人,非獨生子女72人;(2)年齡:18歲~19歲兩人,20歲~21歲54人,22歲~23歲74人,23歲~25歲10人;(3)性別:男生19人,女生121人。
2.調(diào)查工具:綜合幸福問卷。
3.統(tǒng)計分析:調(diào)查回收結果采用spss1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調(diào)查結果
1.總體幸福感情況。本調(diào)查采用自述幸福感作為衡量整體幸福感水平。本研究測評的分數(shù)全距在3分~9分之間,最大值是9,最小值是3,痛苦1人,占0.7%,有些痛苦10人,占7%,中等15人,占10.7%,有些幸福28人,占20%,幸福39人,占27.9%,很幸福26人,占18.6%,非常幸福21人,占15%;5分以下合計占7.7%,5分以上合計占66.5%。
2.各維度分數(shù)表示。友好關系平均分最高(5.583 3),負性情感(2.017 9)平均分最低,幸福感9個指標F檢驗發(fā)現(xiàn)平均分數(shù)之間差異顯著,顯現(xiàn)如下態(tài)勢:高友好關系、高健康關注、高自我價值、低負性情感三高一低模式,更進一步檢驗發(fā)現(xiàn),友好關系>健康關注>自我價值>利他行為>生命活力>正性情感>人格成長>生活滿意>負性情感,見表1。
表1 各維度分析結果
3.幸福感水平比較。
(1)性別比較。性別比較發(fā)現(xiàn)男女大學生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生活活力、人格成長四個維度有顯著差異,顯示出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表現(xiàn)為更高的生活滿意、更多的正性情感、更少的負性情感、較為關注人格成長,但在其他五個方面女大學生低于男大學生。見表2。
表2 各維度的性別差異
(2)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比較。結果顯示獨生子女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方面高于非獨生子女,而負性情感低于非獨生子女。見表3。
表3 是否是獨生子女各維度的差異
4.結果總結。(1)大學生幸福感水平較高,中等以上幸福占66.5%。但各維度的平均分數(shù)相比于幾年前的研究偏低。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就業(yè)壓力:隨著大學畢業(yè)生的增多,就業(yè)壓力也在逐年遞漲,這在無形中會降低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第二,期望壓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幸福感的期望也提高了。第三,家庭壓力: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其一生的心血幾乎都投注于一個人身上,這回給大學生帶來很大的思想負擔,進而導致幸福感指數(shù)的降低。(2)各維度分布顯示友好關系>健康關注>自我價值>利他行為>生命活力>正性情感>人格成長>生活滿意>負性情感,積極心理品質(zhì)占優(yōu)勢。(3)性別比較發(fā)現(xiàn)男女大學生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生活活力、人格成長四個維度有顯著差異,顯示出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表現(xiàn)為更高的生活滿意、更多的正性情感、更少的負性情感、較為關注人格成長,但在其他五個方面女大學生低于男大學生。(4)獨生子女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方面高于非獨生子女,而負性情感低于非獨生子女。
四、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
1.客觀因素。(1)家庭因素: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今天,每個人在體驗幸福感的過程中最注重的就是家庭因素。家是心靈的歸宿,家是心靈的港灣。有研究表明:無論年齡大小,家庭和睦一直是影響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庭對幸福感的影響要大于其他因素。(2)經(jīng)濟因素:對于經(jīng)濟狀況與幸福感的關系一直有著非常大的爭議。有的研究證明收入與幸福感呈正相關。也有的研究表明收入低的時候經(jīng)濟對幸福感有影響,一旦人們的最底層需要滿足時,經(jīng)濟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就很小了。研究發(fā)現(xiàn)低家庭經(jīng)濟收入的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低于高家庭收入的大學生。
2.主觀因素。(1)人格特質(zhì):人格的五因素,即開放性、宜人性、外傾性、責任心、神經(jīng)質(zhì),它們對幸福感的影響各有不同。有研究表明神經(jīng)質(zhì)和外傾性都與幸福感有較高的正相關,而其他因素不影響幸福感。
五、提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策略
從個體自身和外部環(huán)境條件考慮,可從內(nèi)外兩個方面來提高主觀幸福感。首先,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由于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存在高相關性,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自尊和改善自我評價的方式來提高主觀幸福感。因為歸因方式、自我價值感和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影響自尊的高低,所以,要培養(yǎng)高自尊感就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由消極的歸因方式轉變?yōu)榉e極的歸因方式,所謂積極的歸因方式是指將行為的成功歸因為內(nèi)部可控因素,例如努力程度。而將行為的失敗歸為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例如,運氣,任務難度等。
其次,具體的做法是給自己設定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功的目標,通過完成這些目標來培養(yǎng)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從而樂納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
最后,糾正消極自我暗示的思維模式,部分個體之所以存在消極的自我暗示,其原因是片面地夸大了外部條件的困難性,同時貶低了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理性地分析外部因素的限制因素和內(nèi)部可利用的資源來克服消極自我暗示的影響。
六、幸福感研究的展望
進入新世紀以來,幸福感研究顯示出正從外在變量到內(nèi)在機制、從描述性研究到解釋性研究、從籠統(tǒng)到精細、從偏狹到全面的態(tài)勢。但我國對西方有關幸福感研究結果以及研究工具引進介紹都不夠充分,尚未形成研究規(guī)模。當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國外幸福感研究成果不能生搬硬套,這就需要有個本土化的過程。這一任務很艱巨,但很有意義。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研究與積累,逐步形成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幸福感理論與研究工具,從而更好地造福人類、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嚴標賓,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1).
[2]苗元江等.幸福感研究新視角——社會幸福感概述[J].社會心理學科學,2008(2).
[3]韋煒等.高校大學生幸福感的調(diào)查與思考[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4).
[4]馮光.培養(yǎng)大學生幸福感——增強高校德育的一項基礎性教育[J].南京社會科學,2008(6).
[5]姜宏波,尹德濤.大學生幸福感的若干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6(6).
[6]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腋8欣碚撆c測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9(8).
[7]梁哲,等.幸福感預測中的影響偏差[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10).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