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通用技術課堂的低效現(xiàn)狀,結合懸念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運用于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實踐, 分別列舉從教學設計或教學過程或教學效率層面的教學案例并加以理論綜述分析,得出結論:合理運用多元教學法是打造通用技術有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教學法;求知欲;創(chuàng)造力;通用技術;有效課堂
第八次課程改革, 在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確立了技術學習領域的獨立地位, 實現(xiàn)了我國普通教育課程結構的新突破,通用技術課程成為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然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出現(xiàn)形式化、低效化現(xiàn)象,這已成為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因此,在當前課程改革深化過程中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變得非常緊迫。
從“教”的角度講,教學法影響教學效果形成,通用技術是較為寬泛的、體現(xiàn)基礎性和通用性質的技術,合理地將成熟的教學法運用到通用技術教學中,打造出通用技術有效課堂,不但可以改變目前通用技術教學模式過于單調的現(xiàn)狀,而且可以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結合多年通用技術教學實踐,向讀者推薦幾種行之有效的教法。
1.沿用懸念教學法,激發(fā)學習通用技術的求知欲
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人們通過感官知覺得到的是一個個“完形”,當人們在觀看到一個不規(guī)則,不完滿的形狀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內在的緊張力,這種力迫使大腦皮層緊張地活動,以填補“缺陷”,能給人以意覺上的不完滿感。懸念式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用新穎的方式、生動的語言設置欲答不能而又迫切要求解答的問題。
在通用技術課程《電子控制》第三章數(shù)字門電路的應用課上,“選擇所需元器件連接自己設計的電路”課堂活動中:提供元器件時,刻意把好多元器件混在一起,讓他們自己選擇,在相互幫助,相互介紹中,各自拿到所需要的元件,而后再不失時機地插入話題,簡介各種元器件的分類、特點和應用,及選擇所需元器件的方法。
設置懸念方法多種多樣,有疑問法、誤會法、巧合法、省略法等。所選案例屬于第一種,課堂中應該結合內容的需要,合理運用;要說明的是懸念設置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絕不是閉門造“文”,瞎編亂謅。 它應該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為有效教學而服務。
2.創(chuàng)新項目教學法,于無形處形成技術創(chuàng)造力
項目教學法, 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4]。
通用技術選修模塊由七個子模塊構成, 各子模塊間無層次之分和順序要求。從課堂教學實施層面,多數(shù)選修子課程教學適合運用項目教學法。
3.優(yōu)化情境教學法,喚醒技術思維,成就通用技術有效課堂
根據(jù)認知理論, 課堂教學過程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提出問題。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學生已經(jīng)明確了要達到的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時的一種心理困境,要擺脫這種心理困境,就必須擬出以前未曾有過的活動策略,亦即完成創(chuàng)造性活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等等[5],都是寓教于形的情境。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使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形成有效的教育。
通用技術課程的知識體系核心是設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設計的一般原則一節(jié)教學內容有七大原則,教學難點是設計須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為較好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先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給同學們講兩個真實的故事:第一個故事發(fā)生在英國工業(yè)革命后期,英國北部有個女兒村,該村婦女所生孩子全為女孩。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個故事發(fā)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日本南部沿海水俁市,發(fā)生一種可怕的“怪病”(后來又稱作“水俁病”),數(shù)以千計的患者口眼歪斜,四肢不停抖動,走路東倒西歪,手拿食品卻無法自行送到嘴里,精神遲鈍,呆若木雞,短期內死亡百余人。更令人震驚的是:一批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也發(fā)生了這種怪病。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兩個故事令同學們嘩然,于是先解釋女兒村的成因:原來是該村的附近有個廢舊的鋅礦,男人們飲用了含有大量鋅和鎘離子的水,影響了Y精子的運動能力所造成的。再解釋“水俁病”成因:原來,水俁市畔的水俁灣邊有一家生產(chǎn)氮肥公司,把廢水源源不斷排入水俁灣。
這時,學生恍然大悟,既恨又惜。緊接著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理性分析后認為采礦、化工等生產(chǎn)活動應該在確保環(huán)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進行生產(chǎn)和設計必須考慮未來發(fā)展。
教學活動進行到這一程度,學生的認識已越來越接近教學目標,目標的達成只差捅破最后一層窗戶紙了,于是安排閱讀教材歸納總結完成“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教學。
4.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中學教育的首要任務。 通用技術課程是高中課程的一朵奇葩,初始綻放,無成規(guī)約束,打造有效通用技術課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主陣地。
教無定法然而教有定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學生“運”到知識的彼岸,而是引導學生“游”到知識的彼岸,這就需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思維潛力。因此打造有效通用技術課堂應該講究課堂藝術,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好的優(yōu)秀的教學法都可以靈活運用到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打造出有效通用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顧建軍.我國技術教育的學科發(fā)展及其路徑選擇[J].中國電化教育.2010(11)
[2]倪維楚.《通用技術》課堂教法的探討[J].魅力中國 ? 2009(16)
[3](美)卡爾·考夫卡著.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施瑾.淺析項目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上海教育科研 2007(12)
[5]李吉林.談情境教育的課堂操作要義[J].教育研究 ?2002(03)
【作者簡介】
吳愛林(1973-)漢族,江蘇如皋人,江蘇省如皋市通用技術教育實驗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碩士學位,南通市物理教學專業(yè)委員會會員,市骨干教師。
(作者單位:如皋市通用技術教育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