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宇
【摘 ? ?要】新課程改革給高中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各科任課教師對于進行有效性的課堂教學都實施了不同方案,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是一門比較復雜而且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要忽略學生才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等問題,從而進行有效性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34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而不是僅僅為了學好知識點,在各種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高中地理的教學也如此。地理作為文科性質的學科,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不喜歡這樣死記硬背的科目。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課堂氣氛壓抑,而且?guī)熒g的互動交流較少,從而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效果。作為地理教師,應該想盡辦法改善這種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從教師自身出發(fā)進行有效性教學
為人師表,就是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效仿的榜樣。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想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有新意。其次,我們應該提升自身的語言魅力,能在課堂開始的時刻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開始講新的課程時,傳統(tǒng)的教學中,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往往都是以“學生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等很直白的話語開篇。學生每節(jié)課都會聽到相同的開場白,對這個意思的話語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厭煩,教師說什么都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們要改變開場的方式,用古詩詞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等來開篇,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再引到我們今天要講的課題上來。我們自身生活的地區(qū),有很多地理的相關知識,在遇到一些比較抽象復雜難以理解的現(xiàn)象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們能夠在本地見到的地理現(xiàn)象向學生解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的更透徹,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地理課程進行實踐探討的興趣。這樣,不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提升教學質量。
二、從課堂的提問出發(fā)進行有效性教學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反饋手段。課堂上科學巧妙的提問,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
但是課堂提問時,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我們常常在教學的過程中遇見這種情況,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有時會目瞪口呆,根本不知道如何作答。這不一定就是學生不會,可能是我們的問題跨度比較大,學生沒有反應過來。因此,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有時我們不應該單刀直入的提出來,要設置鋪墊,從簡單的到深入一點點引導學生,并最終得出答案。這就好比登山,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沒有誰會一步登上去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精心巧妙地設計問題,注意思維的連貫性,從簡單的問題開始慢慢引導學生。例如,我們學習到近日點遠日點的時候,可以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從近日點到遠日點,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是如何移動的?大多數(shù)學生一時難以回答上來。但是如果我們把問題改變一下,逐步深入,效果就會大不一樣。首先問從春分到秋分,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移動方向如何?然后問從5月1日到10月1日,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移動方向如何?最后再問從近日點到遠日點,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是如何移動的?由此從簡到難、逐步而上,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學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同時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
三、從彈性教學出發(fā)進行有效性教學
學生即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又是截然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要對所有學生都是一個要求,一個教育模式。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折中方式,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吃不飽,對于差等生來說過于飽和,這就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這便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性,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彈性教學。
彈性教學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進行了改革,以適應所有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就是為了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個性潛在優(yōu)勢,使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最好的水平。人們常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就是這個意思。實施彈性教學,主要也就是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學的質量。在開始進行彈性教學之前,作為地理任課教師,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要充分的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要全方位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從平時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以及考試成績考慮,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級別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這樣分不是對學生的歧視,而是為了找到更恰當?shù)慕虒W方法促進學生學習。之后便要求教師對教學課程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把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分解開來,設計出針對不同等級的問題、練習和評價標準。
例如,對于優(yōu)等生,他們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教師只要對他們稍作指導便可以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關注的就是他們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逐步去解決不會的問題。而對于中等生,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沒有那么高,教師講得多他們自然學到的就多,這部分學生靠的就是教師。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和他們的互動,盡量全面的講授課程。通過這個方式,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相當于對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對中等生來說,接受更全面的汲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差等生的教育教學,他們不是不聰明,不是學不會,只是我們采用的方式方法不適合他們。對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對他們的要求只是保持課堂紀律,多少能學進去一點就可以。致使這部分學生自暴自棄,產(chǎn)生嚴重的抵抗心理。然而對于他們,我們要更加細心有耐心,什么問題都要簡單化,轉化成易于他們接受的。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作業(yè),我們不要對其要求太高,要采取多多鼓勵的方式,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傊?,采取彈性教學,始終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總體來說,要實施高中地理有效性的教學,我們必須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教師要去除偏見,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科的興趣,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以上三方面只是自身的一點看法,課堂有效性教學是一個永恒的問題,需要教師們不斷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