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摘要: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且動態(tài)發(fā)展的。學生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價值?;趯W生差異性而構建的學習共同體是高質的、高效的。學生的生活體驗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教學情境資源;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促進學習共同體的全面提升;教師在引導構建學習共同體中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實效。
關鍵詞:學生差異;教育資源;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049-01
構建"學習共同體"并應用于日常教學,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此理念已深入人心。許多教師也在實踐,但也存在很多誤區(qū),導致執(zhí)行效果并不理想。我校地理組老師設置研究專題,經(jīng)過不斷實踐,從多角度詮釋和演繹學習共同體的內(nèi)涵。本文主要從學生差異性資源方面,總結構建學習共同體的相關實踐。
1.共享生活體驗,挖掘情境資源,促進經(jīng)驗生長
學生的生活體驗是他在具體的、現(xiàn)實的、個性化的生活背景下主動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由一個班級所有學生疊加在一起的生活體驗是一種覆蓋面是非常廣的、信息量非常大的課程資源。如果所有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夠共享,對師生經(jīng)驗的生長和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所起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
在《新工業(yè)區(qū)》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請班級里面各個鎮(zhèn)的同學分別介紹所在鎮(zhèn)的產(chǎn)業(yè)狀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得出新工業(yè)區(qū)的特點,特別是晉江工業(yè)"一鎮(zhèn)一品"的特點。由于這些是學生身邊的體驗,當學生在重現(xiàn)或表述他的生命價值時,不僅可以實現(xiàn)知識資源的共享和整合,還能在情感上得到比知識本身更大的教育價值,甚至引起師生、生生之間思維上的強烈碰撞。
2.共享學習成果, 分析自身不足
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樣具有很強的個性,特別是一些開放性的作業(yè),或者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這些研究成果本身就沒有標準的答案,甚至沒有標準的形式。各有各的優(yōu)點,各自之間也可能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把這些成果拿來共享,對成果展示者和成果接受者都是一個提升的好機會。
3.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小組合作最能體現(xiàn)新課程"關注人"的核心理念,因為小組合作所體現(xiàn)的"學生之間的相互關注"比"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更有影響力,學生走出社會要面對很多"老師",但要面對更多的合作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小組合作學習已經(jīng)提了很多年,但很多老師只流于形式,忽略了學習要注重實效的本質。
3.1以學生差異或學生共性為基礎,搭建穩(wěn)定學習互助小組。學習互助小組不是老師課堂上臨時組成的學習小組,很多老師課堂上很隨意地劃分小組,這是無效的。學習互助小組不是簡單的討論問題,而是一個穩(wěn)定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關注、相互學習的一個互動平臺。其活動范圍應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活動形式也是多樣的。這樣的互助小組才是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才能"關注"到每一個個體。在搭建學習互助小組上,班主任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為了使學習互助小組的效果達到最佳,我在分配小組成員時重點考慮他們之間的互補性,組成的學習共同體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并采用"看起點,比進步,論貢獻"的評價方法,讓每個同學知道他的進步關系到整個小組的榮譽,是不可替代的,大大削弱了學生的社會惰化現(xiàn)象。一個學期以后,每個小組的年段平均排名全部上升。在與個別同學交流時,蔡某菌同學說:"我的地理和數(shù)學能夠有很大的進步,主要是蔡某峰同學對我無私的幫助。"同時蔡某峰同學的英語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本學期,我又針對部分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學生組建了"學習自律提升小組",小組內(nèi)成員分工合作,互相檢查,完成日??颇孔鳂I(yè)和背誦的落實。
3.2課堂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大部分老師在公開課上用到的形式,在評課時肯定也會提到這種學習方式,但同樣是課堂討論,效果千差萬別。如果是臨時拼湊的小組,或者平常老師沒有指導,就會有很多學生混水摸魚,根本不思考問題,更助長部分學生的惰性。課堂看似活躍,實際效果很差。老師應先明確學習任務,在討論之前,小組成員一定要先獨立思考,再把想法表達出來,然后討論,形成集體意見。如果不這樣,那討論可能就成為一些優(yōu)秀學生在發(fā)表個人意見,小組其他成員特別是一些后進生根本就只是充當聽眾的角色,這樣的討論還不如教師直接灌輸。
3.3課堂爭論,點燃思維碰撞的火花。課堂討論的成果必然要拿來共享,小組成員表述自己組的觀點后,各個小組的觀點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千萬不要放過這種思維碰撞的機會。每個小組形成某種觀點,必然有其論據(jù)的支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在這種自然生成的小組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思維不斷碰撞,學生的差異性資源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應用。
3.4共同學習,提出問題。課堂上時間是有限的,更廣泛的共同學習應該是在課外。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難度。學生提問,表面上看是一種活動,實際上是學生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學生提問能力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相互發(fā)問,一個小組經(jīng)過共同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就把問題在課堂上提出,這樣老師在把握課堂時就更有針對性。
在學校的教學公開周上,我先布置各個小組預習,并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小組的疑問。以下是學生提出而我意想不到的問題:
(1)當擠壓和侵蝕力一樣強時,地表是否會變平?
(2)火山噴發(fā)之后是否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有無價值?是否會造就新物種?
(3)人類是否可以進入火山口,直通地底?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很有創(chuàng)造性。有了這些問題,我的課堂就可以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看似不切實際但又非常大膽的想法,一定要給予肯定和激勵。如最后一個問題:人類是否可以進入火山口,直通地底。如果把這一個問題簡單的處理掉,我覺得是浪費了一個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的機會。于是我先給他兩個A的課堂評價,并且播放了一分半鐘的美國科幻片《地心游記》給學生看,做為獎勵。(影片內(nèi)容是:主人公進入地心要返回地表,在火山通道中利用巖漿加熱泉水瞬間產(chǎn)生大量水蒸氣把他們噴出地表。)并鼓勵他:"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我不能告訴你怎么去地心,但如果你去了地心回不來,影片里的方法可以試一試。"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還沒有開始學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但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得到升華,這節(jié)課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大大加強。這是學生自身生成的課程資源,深入挖掘為我所用。
4.你問我答,師生共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不一定急著回答,可以把這個機會留給學生,這樣很好地應用學生的差異性,把整個班級當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這種方式可以演變成小組間相互提問,或者學生之間點名提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加以引導和總結補充。這樣即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性資源,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表達。
5.個人幫扶,雙方激勵
一對一的幫扶,也就是"兵教兵",如果做得好,可以大大減輕老師的負擔,減少課后老師對后進生的額外工作。但"兵教兵"往往存在優(yōu)等生的熱情衰減的問題。所以,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雙方都要激勵,實行捆綁式學習成績評價,在得到學困生有所改進的心理滿足感的同時,要給予優(yōu)等生實質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