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生+魏環(huán)+李宏+莫文玲
[摘 要] 大學物理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科學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任?,F行的大學物理教學和考核模式不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出“導論課、理論課、實踐課和講座課”的多元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考試與綜述性小論文”的考核模式,以期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 大學物理教學;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4-0044-02
0 引言
大學物理是大學低年級學生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可以為學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礎,同時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適應新世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很多大學物理教師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值得學習和借鑒。作者也結合自己在本校大學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大學物理在教學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1 現行大學物理教學與考核模式的弊端
現行大學物理教學體系是以基礎物理知識學習為目標,教師基本采用“復習講過內容、引入新內容、講解例題、布置作業(yè)”的課堂教學模式,按物理概念、規(guī)律等知識內容自身的結構邏輯關系確定授課順序組織教學。對學生主要采用出勤考察、平時作業(yè)、期末考試三種形式的考核模式。在這種圍繞理論知識教學與考核模式下,導致學生注重知識,忽視研究;注重結果,忽視過程;注重理論,忽視實踐。教師只注重書本內容的講授,學生的學習內容也僅局限于教科書以及教師講授的內容上,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不足。時間長了,學生難免感覺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厭學情緒,甚至經常逃課,考試只求及格。把本來一門離大家日常生活、工作很近的科學變成了看起來好像無用的知識廢品,這已經偏離了開設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目的。大學物理教學出現如此不盡如人意的局面,引人思考。
2 轉變教育觀念是進行大學物理教學體系 改革的基礎
大學物理教學首先要根本轉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物理知識為核心的教育思想觀念。大學物理教師應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引領學生經歷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領悟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以探索物理問題、啟迪物理思維為手段,培養(yǎng)大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師,不僅希望學生能順利通過物理考試,而且希望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提高。學生修完這門課后經過一定的時間,可能會遺忘具體的物理知識,但在大學物理課堂上所得到的物理方法的訓練、科學思維的熏陶將終生受益。
大學物理教學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大學物理的整個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但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的責任是喚起學生對物理學的愛好,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物理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這種教育觀念,并不是要推卸教師的責任,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愿意跟你走進物理學的“門”。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愿意接受的、有趣的、生動的、活潑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3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提高大學物理教學 質量的關鍵
現行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為核心,已遠不能適應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要求。需構建以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根本目標的新的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打破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導論課、理論課、實踐課和講座課”的多元課堂教學模式。
導論課不僅只是一個完整知識模塊總的引言,而且是整個知識模塊課堂講授的主要模式。導論課不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也沒有物理公式的推導,但要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在導論課上,教師可以選擇一、兩條主線,盡量遵循歷史發(fā)展的順序,串講這部分內容中的重要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定律的產生背景、發(fā)展過程及意義??梢园丛佻F物理情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在教學中,注意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向學生滲透形象化思維、類比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導論課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改變以前教師費力講、學生被動消極學的局面。加強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教師提出質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導論課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有所收獲,使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有上課的欲望。
理論課是在學生已經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定律發(fā)展過程基礎上的總結和提高課。教師在理論課上可以遵循物理概念、定律和規(guī)律之間的相互聯系所確定的主從順序,基本按現行教科書中所構建的知識體系組織教學。通過理論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和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從整體上認識和掌握物理學,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普適性和適用范圍,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和時空觀。理論課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有限的學時內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物理知識、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擴大課堂的信息量。對理論課上講的內容,學生下課后要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主動學習。理論課是一種提綱挈領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責任不是“嚼爛喂給”,而應告訴學生多少東西需要“嚼”以及“如何嚼”,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應努力去“爭取知識”。學生通過理論課上教師的指引,再通過自己動腦、動手爭取到的知識才會是牢固的、有用的。
實踐課是以可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物理實驗或者計算機物理實驗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物理、實驗物理與計算物理并列為當今物理學研究的三大手段。由于非物理專業(yè)大學生一般不設計算物理課,而且很多高校中大學物理與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分別設課,造成教學與實驗可能脫節(jié)。如果暫時不能做到教學課程與實驗課程教學相互呼應,也不能消極地把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變?yōu)榧兇獾睦碚撜n,采用實踐課教學模式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實踐課將課程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通過實驗演示,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增加感性知識,達到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另外通過實踐課,可以適當向學生介紹計算物理基礎知識,鼓勵學生學習計算和模擬的常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用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工具分析、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講座課是在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教學內容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向學生講授與大學物理課程內容有關前沿科學進展、技術應用的教學活動[1]。大學物理是一門非?;A的課程,由于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學生在學完大學物理后普遍感覺所學與當代的科學技術相隔遙遠,而且又沒有后續(xù)的物理課程,教師和學生都“意猶未盡”。講座課正是把大學物理內容與當前的物理科學技術前沿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通過講座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很多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并不神秘,它們就建立在自己所學的大學物理基礎之上。趙凱華教授說過,教師應在適當的地方開一些“窗口”,引導學生向窗外的世界望一望,哪怕僅僅是“一瞥”,都會對開闊他們的眼界、加深對本門課程的理解有好處[2]。
在現有大學物理教學課時不變的情況下,考慮到大學物理課時不斷被壓縮的實際情況,建議按下面的原則來安排課時:(1)保證導論課的教學;(2)壓縮理論課的教學;(3)在每個知識模塊中,都可以加進一次兩個學時的實踐課和講座課。在近代物理部分,甚至可以安排四至六個小時的講座課。
4 考核模式的轉變是推進大學物理素質 教育的保證
現行的大學物理考核模式以物理知識的傳承為目標,主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量進行考核,不適
(下轉第49頁)
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需要探索對學生素質考核的新模式。建議采用以基本內容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為主的綜合考核模式,具體可采用“卷面考試和撰寫綜述性的小論文”兩種方式并行的方法[3]。兩者加權平均記為學生的總評成績。
卷面考試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獨立完成規(guī)定的試題,可以采用閉卷或半開卷的方式。試卷的命題除了要考查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識以外,應當有一定比例的題目考查學生的科學素質。試卷中可適當減少“選擇題、填空題和計算題”等標準化題目,增加“論述題或探索題”等綜合性或開放性的主觀試題。試卷中的綜合性題目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開放性題目則要求學生能將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新的具體環(huán)境中去,自己提煉出科學問題并加以解決,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綜述性的小論文是要求學生就某一方面的問題,搜集、查閱相關材料,綜合分析而寫成的小論文,論文數量以每學期2~3篇為益。論文內容選擇要多樣,可以是有關物理學史、物理學家、新技術、科學前沿或熱點問題,也可以就某一物理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fā)展前景等進行綜述。學生可以自愿結組,每組一個題目,題目由教師擬定,也鼓勵學生自擬題目。其實寫小論文并不難,只要能就物理學史或物理問題寫出自己的所想、所思、所做就行,并不要求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評價小論文的依據也是看學生是否真的思考了、真的做了。只要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動就很好,要杜絕抄襲,尤其是網上拷貝。如果學生有公開發(fā)表的與大學物理內容相關的論文,可以直接評價該項考核為優(yōu)秀。通過搜集文獻資料的過程,可使學生熟悉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能力。
5 結束語
總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采用導論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和意識;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物理體系的理解和認識;開展前沿科學進展、技術應用專題講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考核中增加了題材廣泛的綜述性小論文的要求,可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物理教師,應不斷探索和深化大學物理教學改革,以適應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本袁,張玉萍,殷實,葉善專.關于大學物理課程教改中專題設置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04,(1):41-43.
[2]趙凱華.普通物理課程的現代化問題[J].大學物理,1992,(9):6-8.
[3]張淳民.大學物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J].大學物理,2003,(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