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貞貞,丁又青,鄧顯玲
2001年,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必須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教學。”[1]然而,在理工類課程雙語教學中,存在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學生積極性不高,不主動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進多種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美國學者Kolb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體驗式學習模式,指出學習成長是 “積極嘗試—親身體驗—觀察反省—總結領會”不斷循環(huán)整合的過程[2]。由此可知,體驗式教學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目標,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有機結合的一種方法[3]。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理工類課程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緊密結合企業(yè)的實際需要,培養(yǎng)合格的專業(yè)人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是絕對權威,教學場所以課堂為中心。在體驗式教學中,“體驗式學習圈”是較全面的體驗學習模型,它遵循“布課、熱身、體驗、分享、總結、提升、應用”等七循環(huán)[4],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圍繞一定主題將自己的想法、見解充分表達出來,通過互動學習和交流獲取新知識或技能。本文以重慶科技學院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雙語課為研究案例,對體驗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團隊、教學內容、教學體驗和教學評價等進行探討。
在教學師資方面,雙語課教師應組成教學團隊,在教材內容選取、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雙語課程涉及石油、冶金、機械等內容,著重體現(xiàn)石油、冶金專業(yè)的特色,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機械設計制造的相關內容,但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可供選擇。因此,教學團隊的成員應該根據(jù)課程特色進行合理構建,充分發(fā)揮團隊成員在各自專業(yè)領域的特長,通過團隊協(xié)作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選取或編寫,達到專業(yè)特色突出、專業(yè)內容全面的目標。除此之外,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差異較大,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和重點應經過教學團隊的充分討論后,最終確定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企業(yè)實際需要的教授內容。
學生英語水平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雙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學生實際掌握和運用專業(yè)英語的能力為導向,將雙語教學方法分為三個方面:(1)英語專業(yè)資料的閱讀和理解;(2)專業(yè)內容的英文寫作;(3)專業(yè)知識的英語交流和表達。對應用技術型高校而言,建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英文交叉講授,鼓勵學生采取積極調研—充分表達—深入討論的學習模式,從而將學習內容與工程實際需求結合起來。
在每節(jié)課中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演講,內容涉及上一節(jié)課或者之前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這種方式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吸收和鞏固,而且教師也方便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學團隊應精選3~5個專業(yè)案例,讓學生選取感興趣的主題,在課堂內分角色進行情景模擬或者討論,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和具體化。同時,注重提升教學硬件和軟件水平,提供相關的體驗式教學道具,增強學生對體驗環(huán)境的真實感和融入感,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如我們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雙語課教學中,提供了陸地/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模型、冶金機械模型,以及模擬石油鉆井等,讓學生融入體驗式教學情景中,拓展思維空間,在仿真的情景中訓練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及英文表達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習場所不再局限于課堂,可以是實踐活動場所、實習基地,也可以是車間、實驗室等。通過認知、體驗、討論、總結這些環(huán)節(jié),最終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我們在校內石油基地和冶金裝備現(xiàn)場的體驗式教學實踐中,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模擬企業(yè)工作人員,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吸收知識并延伸知識內容,訓練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滿足未來企業(yè)需要的能力。
教學團隊可結合情景模擬和案例討論,遵照“體驗式學習圈”中的“布課、熱身、體驗、分享、總結、提升、應用”等七循環(huán),布置雙語課程作業(yè),要求學生針對課堂將要討論的內容或實踐內容積極查閱資料或進行調研,在課后將課堂討論的內容進行提煉,并按照科技論文寫作規(guī)范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提升、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英文寫作能力。
體驗式教學的評價體系應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團隊合作能力等都納入成績評價體系中。國外許多知名高校的課程成績不單憑學生的期中、期末成績來評定最終成績。如筆者曾就讀的美國密西根大學,學生的課程報告(寫作)、演講(表達)、團隊合作(溝通)等都按一定比例納入課程最后的成績評定,比例占總成績的50%~60%。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的貫通融合,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控制教學質量,從而提升以應用技術型即社會需求為目標的體驗式教學效果的評價水平。
[1]馬曉楠,徐慰倬,徐威,等.理工類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的思考[J].科教導刊(旬刊), 2011(11).
[2]張然,周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信息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3(5).
[3]付國輝,徐雪英,陳國壯.關于“概論”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0(3).
[4]盧桂珍.淺議體驗式教學分享環(huán)節(jié)的技巧 [J].瓊州學院學報,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