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維東
梁維東/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語言與傳媒學院講師,碩士(河南信陽 464000)。
上個世紀末,女作家丁玲寫下了特定時代背景下反映女性心理和生活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之筆大膽地剖露了時代轉軌處女人在愛情上的苦悶及靈與肉的掙扎,是現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作品。劉思謙女士將五四劃分為女性文學的青春期,那么無疑這篇作品是這一時期女性文學的典范之作。事隔半個世紀之久,中國女性文學迎來了它的成長期,大量有價值的文本涌現,在1995年,《上海寶貝》的出版發(fā)行以更加另類的姿態(tài)引起人們的驚異和關注,在現代傳媒的強力打造下,作者衛(wèi)慧贏得了美女作家的稱號。評論界在對作品的解讀過程中,很快地發(fā)現了在這兩篇以反映女性生活為主題的作品中,有許多內容和形式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采用第一人稱自敘傳式的敘事角度進行私密化敘事,情節(jié)發(fā)展皆圍繞著女性為中心的二男一女角色模式展開,比如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苦悶和性格上的反叛以及與此有關的女性意識的覺醒,甚至還有社會轉型背景下作家所帶有的類似的陣痛和迷惘等等。這當然不僅僅是一種盲目的巧合,它們帶有女性書寫內在情理上的邏輯性,然而細讀之下我們也發(fā)現這兩個跨時代文本中女性形象主體的內在心路大不相同,進而發(fā)現作者的書寫策略也貌合神離,本文將以此為線進一步分析文本深刻的內涵。
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莎菲是一個敏感、叛逆、苦悶的知識女性,在她的身上體現五四時代女性渴望獨立解放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也體現了她對封建禮教的背叛和對個性解放的憧憬,然而,更為突出的是作為女性主體的自身意識的覺醒,以及女性與生俱來的對靈與肉的愛的渴望,她就抱定要追求“真的愛情”,然而她的愛情生活又怎樣呢?在日記的開始,她首先記下的是一個軟弱、委頓的男人葦弟,他只會流淚懇求和順依,他的追求只能讓莎菲感到失望難過甚至瘋狂,這樣的愛情當然只會讓莎菲感到厭倦;另一位追求者是漂亮而有魅力的凌吉士,從第一次見面她便深深地迷上了他,莎菲甚至為了這種沖動采取較主動的方式,利用“搬家”和他接近,然而通過長時間的接觸她發(fā)現,這個有著漂亮外表的男人靈魂上的卑劣和貧乏,“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錢,他的愛情是什么,是拿金錢在妓院中去揮霍,而得來的一時肉感享受”[1]。因此,在種種矛盾的思考下,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從作品的發(fā)表一開始莎菲的形象就受到讀者和評論界的關注,即便是到了當代,公認的解讀也仍舊是時代共鳴之下的青年的“時代苦悶”的“聚光一照”,革命低潮中,青年“陷入彷徨無主的真實寫照”[2],評價者盡量以符合主流話語而予以肯否,自覺不自覺地掩蔽模糊其性別的針對意義。但通過閱讀我們會發(fā)現,莎菲的形象是可以逾出時代共鳴之下的。
在《莎菲女士的日記》里,作者以女性的視角對男性的觀照和對自己欲望的審視,對朦朧的女性意識的張揚和對女性獨立的渴望都超出了同時代一般寫女性的文本內涵,甚至超出了女性文學發(fā)展萌芽時期的內容深度。這一時期是五四文學革命的發(fā)端,其文學的主題是男人和女人共同攜手沖出舊的家庭的藩籬。在文學作品中,男性是以啟蒙者的姿態(tài)在女性的面前出現的,是高大勇敢的形象,女性文本里更多的是對同路男性的感激。部分男性作家的文本中,有吐露出這種沖破舊家庭后的新的危機和矛盾,這表現在《傷逝》中絹生在現實的碰撞中頭破血流之后對沖出舊家庭后的新的危機的自省,而女性作家的文本,無疑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也深刻地體會到了這種危機。
首先,日記里表現了對男性的審視,打破了男性為中心的神話,我們可以看到葦弟和凌吉士是女性視野中的兩種形象,是滿足了女性的母性和妻性兩種情結的內心體現。莎菲可憐葦弟,但是卻不是真正的愛情,而凌吉士對她的性上的吸引卻仍舊無法滿足她的對靈與肉的愛的向往,從某種程度而言,他們都讓她感到失望,這樣就粉碎了五四以來對男性的夸大形象,無形中重塑了女性的面貌,將男女的地位納入一個平等的可與之對話的真實階段;其次,對女性主體意識的呼喚,在當時無疑是有更為重大意義的,這包含有很廣闊的內容,比如女性的獨立、個性的解放,最為主要的是對自身欲望的肯定和正視,而非傳統(tǒng)的簡單意義上的個性張揚。在與凌吉士的交往中,即便是莎菲一再認識到凌吉士的虛偽和卑劣,但還是情不自禁地愛上他,“唉!無論他的思想怎樣壞,他使我如此癲狂的動情”[3],并且在決定搬走時,還整天地念著他。這種種女性的真實的內心感受,除了加強文本的現實主義力度之外,更為細膩地傳達了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在這種靈與肉的掙扎中,莎菲的形象溢出了一般的女性文本,具有了人性的深度。
那么,在《上海寶貝》里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小說的開始,主人公COCO(倪可)就在引言中告訴讀者,“我所要做的事是什么呢……找一個愛人”。她是一個有個性和才華的都市女孩,野心勃勃、精力充沛,與天天相遇便墜入愛河,然而這個“有著美麗而脆弱五官”的天天在性生活上存在障礙,我與他之間的愛情只能在精神上交流,相互依戀,于是,在安靜的清晨,“我一次次地在愛人身邊用纖瘦的手指自贖,讓自己飛起來”[4]。直到遇到了德國人馬克,COCO便不可救藥地沉溺于性愛之中,這個德國人給她飛起來的感覺,以至她不知道該舍棄哪一個男人,她陷入矛盾之中。直到馬克的回國和天天的死去,她好像經歷了一場夢。
在這里,靈與肉的分裂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現象,和天天深入到靈魂的精神交流掩蓋不了女性對肉體之欲的本能需求,同樣,和馬克的肉體之歡又讓她無法逃脫內心的負罪和虛無感,因為靠身體彼此存在,但身體又恰恰是他們之間的屏障,毫無精神交流。但在一次次和馬克的幽會后,主人公再也沒有這樣激烈的矛盾沖突,而是無法掙脫那種性的誘惑,從某種程度上說,精神已屈服了身體,靈已屈服了肉,莎菲的那種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和希望在這里變成了肉體的沉淪。
康正果指出:“身體是沒有內在的尊嚴的。”[5]女性肉體的放縱和享樂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事實上,只會讓她們陷入更多的空虛和男權社會下的不可避免的傷害,她們只會在一片混沌的欲望之海中沉淪,在肉體的狂歡中無力分辨自己的女性之軀,喪失了女性的自主意識,墮入男權話語的陷阱,這種女性的“解放”很難讓人看出希望。而在寫作策略層面,大片段性愛場面的描寫也使小說充斥著情色小說嘩眾取寵的噱頭,反映出作者對女性身體描寫的理解的誤區(qū)。
通過對兩篇作品的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上海寶貝》充其量也只是一個鬧劇。倪可被自己五顏六色的繁雜欲望所淹沒,她并沒有愛情的理想,而是非常現實地追求愛欲的滿足和名利,沒有反省且不自知,她以為通過尋找刺激和放縱自己就是女性的自由,其實適得其反,那樣只帶來了靈魂的痛苦和毀滅?!渡虾氊悺分皇且活惛≡隃\薄的年輕人對人生價值淺薄可笑的理解,享樂和放縱會使生命毫無意義,而倪可卻頭腦不清醒地把有價值的東西肆意揮霍,走向愛情和人生價值的沉落。
《莎菲女士的日記》帶有一種悲劇色彩,其中最為可貴的是莎菲對自身的情欲表現和認可的同時,在實際的行動中并沒有放縱和沉溺,雖然她曾經一度陷入這種性愛的白日夢里,但她始終是清醒的,既沒有放棄對真正愛情的追求,也沒有放棄對自身的追求,故而,她也始終保持著女性的尊嚴。莎菲選擇的是正視自己身體的同時,也要珍視精神上的共鳴與和諧,并不為種種曲折和艱難而放棄,不成為身體的奴隸和靈魂的背叛者。所以在小說的結尾,莎菲在決定放棄時也告訴自己,“悄悄地活下來,悄悄地死去”。莎菲的悲劇是“性格悲劇”,她面對愛的理想難以實現的現實,抑郁困頓以至于時時想到死,認為唯有如此,才使其感情得到升華。莎菲限于時代歷史環(huán)境找不到正確的道路,但她的痛苦是高貴的,讓人體會的是理性的價值。
[1][3]丁玲全集(第3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2]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衛(wèi)慧.上海寶貝[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5]康正果.身體和情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