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民
摘 要: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要充分運用網絡媒體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網絡多維的交互性、網絡環(huán)時空的自由性,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平臺,從而達到自主、高效、創(chuàng)新的學習目的,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8-0087-01
21世紀是網絡世紀,在網絡環(huán)境中開展教學革新已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更應該認真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網絡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不能因為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忽視了課堂教學,更不能額外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平臺,達到自主、高效、創(chuàng)新的學習目的,提高教學的智能化水平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筆者結合自己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科教學的了解與初步探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網絡媒體的多樣性,為學習激趣解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奇、特的刺激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是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而信息技術與網絡構筑的環(huán)境可以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模擬的情景和情境,把教學內容聲情并茂地展示在每個學生面前,給學生以新鮮感和驚奇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器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更加集中,激發(fā)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由靜變動、親身體驗、主動操作,突破重難點,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師生間的交流變得親切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生拓展視野,培養(yǎng)自主協(xié)作精神
網絡的最大好處是資源共享。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不僅數量大,形式多樣,視野廣闊,而且快速即時,遠遠超過傳統(tǒng)的課本和教學參考資料。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在網絡海洋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說:“給學生一支槍,讓他們自己拿槍去打獵物”,學生就可以不被教師和教材牽著鼻子走。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學習材料,可以自己設計、安排學習進度,做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樣,拓寬了學生視野,激發(fā)了探究欲望和更多交流的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度更高,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
三、利用網絡多維的交互性,做自主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效率
交互性是基于網絡環(huán)境教學的重要特征。網絡環(huán)境教學能實現學生與計算機界面的互動、學生與課程內容的互動,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而且可以立即獲得反饋信息。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自主交流,在計算機的激勵和點撥下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在人機交互制作時不管是對還是錯,都應以鼓勵為主,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網絡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能實現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師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流,避免了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羞于張口和不敢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的現象,突破了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點對點或點對面等多向信息反饋,使得參與互動交流的人群更廣泛,學生在更大范圍內取長補短。網絡環(huán)境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自由的學習空間,隨時可以向教師或同學請教、發(fā)問,也可以回答同學的提問,相互學習。教師通過多種監(jiān)控方式,快捷準確地掌握學情,調整教學節(jié)奏,進行個別化點撥和輔導,因材施教。同時也促進學生間的互相了解,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共同提高學習效率。
四、利用網絡時空的自由性,進行后續(xù)研究探索,培養(yǎng)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
40分鐘的課堂學習空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網絡技術與學科地有機融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更大、更自由的課外交流學習空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聊天室、主題論壇、主題留言板、電子郵件、微博、微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沒有解決或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內容利用網絡讓學生進行后續(xù)的探索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協(xié)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在民主、平等的網絡環(huán)境下,各抒己見,把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法跟同學進行交流,促進相互學習,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這種新穎的方式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思,有所獲,而且思考的內容更深刻、更具體,角度更廣,學生的概括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一種工具、一種教學理念,在教學時間、層次上更加靈活,在教學手段、資源上更加豐富,在教學反饋、知識更新上更加及時,在教學管理、互動與協(xié)作上更加高效。因此,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理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林海堂.試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陜西教育,2011(01).
[2]江濤.小議課件在英語課堂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