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朔
摘要:“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這已經(jīng)成為很多教師的共識。但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依然是令許多教師苦惱的問題。上好語文閱讀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鍛煉他們健全的心智,鼓勵他們形成獨立的思想,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 閱讀 批注
新課標實施幾年以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边@一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卻普遍感覺學生對語文課根本提不起興趣來,他們不愛讀書,語言蒼白,詞不達意;寫作文材料匱乏,陳舊、老套的例子被反復使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課標的實施與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矛盾依然尖銳,語文教學往往變成了解剖文本,使得本來搖曳生姿的文章被“大卸八塊”,必然導致學生的反感,另一方面,其他學科大量擠占了語文課外閱讀的時間,導致學生視野狹窄,情感淡漠,缺乏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因此,開設語文閱讀課,必將成為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那么,如何才能讓語文閱讀課真正地發(fā)揮作用,使其有效并有趣起來呢?
一、需要教師精心選擇閱讀材料
這些材料,可以與課堂教學相關,也可以完全無關;可以是文學名著的節(jié)選,也可以來自《讀者》《意林》等大眾讀物;可以來自網(wǎng)絡上的文學作品,也可以來自報紙中的社會熱點。或文辭優(yōu)美,或觀點新穎,或思想深刻,或知識前沿,總之,只要是值得學習、討論的并相對完整的文章,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教師挑選的文章不宜過長,以一節(jié)閱讀課能通讀三到四遍為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最喜歡的閱讀材料分別是:
(一)社會熱點類
比如去年北京發(fā)生了公交車站摔嬰兒事件之后,我把網(wǎng)上的新聞和一篇名為《你知道垃圾人定律嗎?》的文章打印下發(fā)給學生,引起了他們熱烈的爭論和深刻的反思,之后很多學生在作文中引用了這一事件。
(二)生動細膩類
比如,《讀者》中的經(jīng)典文章《一碗清湯蕎麥面》,情意濃濃,生動感人,在讀的過程中,學生被人與人之間那種淳樸的關懷所打動,情感上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熏陶。
(三)觀點鮮明類
記得曾經(jīng)發(fā)過一篇《臺灣人為什么不愿意統(tǒng)一》供學生閱讀,學生看后感慨萬端,既覺得龍應臺的話語尖刻,又不得不看到大陸的差距。之后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深刻的反思,學生的思想在探討中獲得歷練與提升,他們也更能客觀地對待自己祖國的得與失。可以說,這是一節(jié)融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閱讀課。
二、不可做“放羊式”閱讀
教師把材料下發(fā)之后,不提任務要求。而應該提出具體要求:如本節(jié)課重點是鑒賞語言,還是體味寫法,等等。
當然,也不能以讀后感或者練習題來作為檢查的手段,因為這樣,學生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變成為“交作業(yè)”而硬著頭皮閱讀,使得本該情趣橫生的閱讀課變成新的課業(yè)負擔。
三、要教給學生做批注
批注的形式豐富多彩,可大致鍛煉學生學習以下幾種:
(一)感想式批注
如在讀了畢淑敏的《蒼蠅向何處飛》一文后,學生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后寫下這樣的批注:“畢淑敏這樣著名的作家,都有過這樣無端懷疑自己的經(jīng)歷,而且被影響了十幾年之久,那我所謂的我太笨,學不會英語之類,是不是也是影響著我的蒼蠅呢?”在讀到《民國大師上課時的開場白》之后,有學生如此批注:“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不僅僅因為學問大,他們更是一個個大寫的人”。如果堅持這樣讀下去,我們想信學生一定會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二)質疑式批注
這種閱讀方法學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廣,適合于各類學生各類文體。讀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時,文中最后一句是這樣的:“這個家庭最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和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睂W生質疑:“老舍不是最喜歡濟南的冬天嗎,不是覺得北京風太大嗎?怎么理想的家又說在北平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這個學生又自己查閱了老舍的生平和大量作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聯(lián)想式批注
如在《蓮的心事》批注中,有學生寫到:“讓我想起了《一棵開花的樹》。”如此看來,他真的是讀懂了席慕蓉的作品。
又如上課學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有的學生一連寫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意境類似的很多詩句。他們由原詩引發(fā)出這么多的聯(lián)想,做到觸類旁通,真正把知識學活了,內化成了自己的一種能力。
(四)評價式批注
如學生在讀了《失落的一角》一書后,評價道:“畫面樸拙,充滿童趣,內涵豐富,含蓄深刻?!甭犅牐嗫陀^的評價,多老辣的語言!而在讀完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的自傳《遇見我人生的燈塔》之后,有學生這樣寫道:“政治,讓人們變得冷漠與勢利,苦難,也能讓人變得沉穩(wěn)而大氣!”這樣的評價,未必正確,卻很獨到,教師可以找到學生思想中的閃光之處,做恰當?shù)狞c評與引導,必然使得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厚自己。
又如讀完《你知道習得性無助嗎?》這篇科普小文之后,有一個學生寫到:“我不要做那個失敗幾次之后就只會哀嚎的狗,我不要做那個蹦了幾次后就絕望放棄的小白鼠,我是一個百折不撓的人,我要跟‘我不能說再見?!庇械膶W生查到作者馬丁·塞利格曼其人,把他的生平事跡、主要貢獻寫在文章的天頭處,并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起來,這也算是這次閱讀的意外收獲了吧。
四、閱讀課上必須重視討論與分享
教師要允許學生馳騁思維,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尊重他們對文本的不同解讀,并給予一定的指導。這個過程,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經(jīng)過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閱讀材料才會內化成他們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才使得閱讀成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這樣的閱讀課持續(xù)一段時間之后,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他們的知識面寬了,寫作文不再絞盡腦汁;他們的口語能力強了,回答問題不再期期艾艾;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細膩了,還學會了恰當?shù)谋磉_;他們的思想深刻了,看問題逐漸不再那么偏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閱讀中找到了讀書的樂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獨立的思想,擁有了自主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袁靜.語文素養(yǎng)與閱讀.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
[2]胡新華.享受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學論壇,2004(6).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