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初步掌握寫作方法。情境教學強調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和促進思維發(fā)展,有效激起學生的習作興趣,使作文教學直接影響到兒童觀察能力的發(fā)展、情感的陶冶、思想觀點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作文情境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然而,多年來,雖然不少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都在努力,我國中小學生中“作文難”仍成為了教育界一個突出的問題。
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等(《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的要求逐步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小學作文教學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上都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形成了許多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其中情境教學原理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成為眾多教學方法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其順應了兒童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使作文教學直接影響到兒童觀察能力的發(fā)展、情感的陶冶、思想觀點的形成,彰顯了作文教學在兒童全面發(fā)展中具有深刻的意義。在李吉林老師所著的《情境教學與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情境教學的作用不僅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教材、理解詞句,訓練貫穿其中,把訓練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結合起來,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有效地完成語文教學在認知、教育、發(fā)展諸方面的任務,促使兒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許多一線教師認為情境教學無法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僅將其作為應付公開課的“道具”,恐怕就是對情境教學的教學作用認識不夠全面的原因。
二、李吉林老師的寫作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作文”,就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以及作文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情境和氛圍,對學生進行的作文訓練。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認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也人心之一境界?!敝袊鴤鹘y(tǒng)文化的“意境”學說,闡明了“物”“情”“辭”三者的關系。對情境作文的特點認識上,臧三虎總結了如下四點:“快”——抓住時機迅速捕捉觀察對象,迅速記下自己的認識感受;“實”——寫實實在在的人和事,要寫出真情實感;“新”——內容新穎,形式多樣,要寫出新鮮感;“短”——篇幅短小,不拘一格。
李吉林的寫作情境教學主要是從兒童的思維特點以及兒童的特定心理和學習語言特點出發(fā),提高兒童的寫作水平。首先,從生活中優(yōu)選典型場景,引導他們去認識周圍世界。其次,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動機。第三,在情境中打開思路。第四,范文引路。她的情境教學的運用使作文教學出現(xiàn)了生氣勃勃的現(xiàn)象,觀察情境教作文,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激起他們的表達欲望。李吉林的寫作情境教學是依據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語言、思維發(fā)展等進行探索研究的,雖是從小學生的角度闡述,但對研究寫作情境教學具有科學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三、采取作文情境教學的方法
李吉林老師說過觀察說話、寫話是作文起步的極好形式。觀察情境作文就是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觀察也不僅僅是隨便看看,而是抓住最優(yōu)的觀察客體循序漸進地進行。因此我針對《寫某處的景物》這個作文題目的要求選擇了校園里的植物作為觀察客體,校園作為學生最熟悉的場景,學生可以利用許多時間去觀察,此外校園里綠化情況很好,有著許多值得觀察的植物,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會讓學生更明白仔細觀察的重要性。
我主要安排了“觀察植物積累材料——回憶觀察所見——舉一例學習方法——合作討論學會說話——片段習作檢查效果——習后評價指導”這樣的教學思路。觀察之后利用圖片播放,帶領學生回憶所見所感,利用一系列的問句“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歡什么?”“你覺得它美在哪里?”“它像什么?”再現(xiàn)觀察的典型情境,喚起學生對觀察客體的回憶和急于表述的動機,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寫出通順的文章提供基礎。對于三年級的孩子而言,此時的思維較活躍,因此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以充分的觀察為基礎,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一植物的形象和特點,在內容上做了鋪墊,孩子才有可能根據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形象的結合,寫出富于想象的作文。
為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實際觀察,即讓學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到校園中尋找植物進行觀察,并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其習性、整體形態(tài)特征、花枝葉的形態(tài),提供學生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激發(fā)其寫作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是交流討論,融入情境,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有了豐富的寫作資料和對實際情境的體驗,回到課堂中去再創(chuàng)情境,帶領學生用合理的方法回放觀察到的情景,并通過交流討論將其轉化為語言文字,在想象和聯(lián)想的過程中拓寬思路,在說的過程中整理思路,并完成片段描寫。
完成片段描寫的目的有二:一是通過學生練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評價,并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進一步掌握本課所學內容,更好理清寫作思路,明確寫作重點;二是通過找學生上來展示作品,給同學們提供示范,明確寫作內容,推行“小步子走”教學,先解決文章重點段落的寫作,便于學生更好把握,不至于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四十分鐘時間完成習作。第三環(huán)節(jié)是習后指導,在學生完成習作之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有必要,通過挑選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他修改習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提高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第四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總結評價性任務,在整堂課結束前,就這堂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的概括和評價,為學生如何寫作,如何寫好作文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力求學生能通過這堂課打開學生的寫作大門,愛寫作,學會寫自己的作文。
四、寫作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倘若沒有什么要表白,沒有什么發(fā)生感興,就不感到必要和歡喜,就不用寫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寫才寫。若不是為著必要與歡喜,而勉強去寫,這就是一種無聊而又無益的事。”由此看來,作文指導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愿望。想把一堂情境作文課上好就要在課前準備上下功夫,不僅學生要做課前準備,作為老師自己也需要做很好的準備。為此我首先上網查閱了相關資料,對校園里的植物情況有了大致了解,以便能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時回答學生們提出來的各種問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觀察,搜集所需的寫作資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作文教學剛剛起步,很多老師都喜歡給同學們一些模式去寫,強調技巧的教學,發(fā)現(xiàn)還會有老師給學生好的詞句去套用,這樣使得寫作文成為了一種填空題,寫出來的作文必然失去靈動,失去孩子們本身的童真童趣。而李吉林老師明確提出要避免攙扶過多甚至包辦代替、要求過細乃至畫地為牢。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原來老師松開了緊握住學生們的手,學生們非但沒有跌倒摔跤,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用孩子們的眼睛不斷地看著這個世界”,這也是為何要在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的時候運用情境教學的最重要的原因——讓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文章。可見情境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是多么重要,要利用一切機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也是情境教學最核心的任務,對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努力,帶領學生更快樂、更輕松地學習寫作!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