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立足原始材料的歷史認識

2015-06-05 02:35周祿豐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關鍵詞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原始史料,發(fā)散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5)09-0039-06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影響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時期興起的白話文,成為中國現(xiàn)代主流的文體;新文化運動對孔教和傳統(tǒng)道德的批判,為儒家思想在中國正統(tǒng)地位的終結以及現(xiàn)代文化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新文化運動更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梢哉f,新文化運動在很大程度上重鑄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精神。

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在中國思想史上地位極高,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更是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對新文化運動的紀念和重新解讀。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文化保守主義回潮,對新文化運動的批評和反思開始增多。同時,王奇生教授發(fā)表論文《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對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過程、主題、影響進行了重新評價,這篇論文在學術界和中學歷史教學界影響很大,其中關于“民主”和“科學”實際上不過是新文化運動擋箭牌的觀點甚至反應到了高考試題中。這些變化,一方面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一個客觀的新文化運動,另一方面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選擇史料和觀點,將這次思想解放運動盡量客觀全面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并引導他們思考和評價新文化運動,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一大難題。

湖南師大的余柏青教授曾經(jīng)在一次講座中談到,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一堂歷史課,并不一定要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問題,也許啟發(fā)他們提出很多問題的課,才是好課。歷史課也不一定非要引導學生得出某個固定的觀點和結論,能夠培養(yǎng)他們在占有史料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去分析評判問題,就足夠了。這一觀點給了我很大啟發(fā)。由于針對新文化運動的觀點眾說紛紜,我決定在課堂上多提供原始材料,少提供現(xiàn)成的專家觀點,讓學生立足原始材料去分析問題。如果一定要提供專家學者的觀點,我就盡量提供正反雙方的評價供學生參考。

導入:(起立、坐下)剛才在簡單的起立和坐下中,我們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課堂禮儀??墒且窃谂f式學堂,這個禮儀就繁瑣了。老師先帶著學生一起向孔夫子的畫像或者牌位行禮,然后老師接受學生行的大禮,還禮、訓話,才開始上課??纱蠹覄e嫌繁瑣,我們現(xiàn)場超過一半的人連接受這種“繁瑣”的資格都沒有,因為女子大多沒有上學的權力。

我們廢除這種舊禮教,其實才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近代以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廢除腐朽的舊禮教做了不懈的奮斗,這其中相當重要的,就是新文化運動。

設計意圖:生活即學問,從生活里的細節(jié)導入,聯(lián)系實際,可以形象地批判舊禮教。導入也試圖讓學生感受到,新文化運動不僅是思想解放運動,其對我們社會風俗的變革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和過程,完成同步導練。

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材料1:今人談論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德先生”和“賽先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自1915年9月問世至1926年7月終刊,《新青年》總計發(fā)表各類文章1529篇。內中專門討論“民主”(包括“德謨克拉西”“德先生”、民本、民治、民權、人權、平民主義等)的文章,只有陳獨秀的《實行民治的基礎》、屈維它(瞿秋白)的《自民主主義至社會主義》和羅素的《民主與革命》(張崧年譯)等3篇。涉論“科學”的文章也不過五六篇(主要討論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以及科學與宗教、人生觀等)。

金觀濤、劉青峰曾對《新青年》雜志中“科學”“民主”兩詞的出現(xiàn)頻度作計量分析,統(tǒng)計結果顯示,“科學”一詞出現(xiàn)了1913次,而“民主”只出現(xiàn)了305次。此外“德謨克拉西”(包括“德先生”)208次,“民治”194次,“民權”30次,“平民主義”53次。筆者根據(jù)同一光盤版檢索,所得結果略有出入:“科學”1907次,“賽先生”6次,“賽因斯”2次;“民主”260次,“德謨克拉西”(包括“德莫克拉西”、“德先生”)205次,“民治”70次,“民權”30次,“平民主義”3次。在總字數(shù)超過541萬字的《新青年》雜志中,“民主”系列主題詞的出現(xiàn)頻度極低。

——王奇生《新文化運動是“如何”

運動起來的》

師:你如何看待王奇生的這一研究成果?

生:啟蒙運動以理性為旗幟,但它的主體內容卻是資本主義代議制的設計。同理,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民主與科學,但他的主體內容可能是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學。因為辛亥革命后已經(jīng)無人敢于反對民主這個旗號,而義和團運動以迷信對抗科學失敗后,也無人敢于質疑科學。

材料2: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人教版必修1

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他表示輕視或反對的態(tài)度。那個名詞就是“科學”。

——胡適

設計意圖: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第一點,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我引入了王奇生先生的一段史料。王先生的論文《新文化運動是如何“運動”起來的》,在歷史學界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2011年天津高考試題還就這一問題做了一道選擇題。所以本課的第一個探究就是如何看待王奇生的理論: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但實際上,關于科學和民主談得較少。王教授的這一觀點,遭到了很多反駁,主要集中在兩點,一個是運用高頻詞統(tǒng)計的方式來研究歷史是否一定準確,有同行就指出,在思想變革的潮流當中,有影響力的論文或許一篇就足夠開風氣,不能以文章數(shù)量的多少來判定“民主”和“科學”是否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題。另一個批駁就是,新文化運動之前,民主和科學談不上深入人心。王奇生教授并沒有提供史料證明新文化運動前“民主”一詞在中國已經(jīng)至高無上,而我引用的胡適關于“科學”一詞在中國地位的材料也不一定能準確描述現(xiàn)狀。因此,“科學”和“民主”有沒有能力充當擋箭牌,護住新文化運動,是值得商榷的。

我在上課之前,也查閱了一些史料和專著,在我所見的范圍內,并沒有查到新文化運動時期,《新青年》上發(fā)表過大開風氣,足以載入史冊的關于“民主”和“科學”的文章。另一方面,盡管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科學”,并不等于具體的科學技術知識,而是指科學的世界觀,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但畢竟新文化運動的干將都不是科學家出身,似乎他們也不適合反復討論“科學”這一話題,因此我覺得,至少“科學”和“民主”這一主題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討論得不多,這一觀點是可以成立,是可以呈現(xiàn)給學生的。

至于“科學”和“民主”是不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前就已經(jīng)至高無上,無人敢于質疑了呢?人教版教材上有一段話,說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就深入人心,似乎可以成為王奇生教授觀點的佐證。但這一表述近年來本身就遭到了非議,許多學者認為,別說在辛亥革命后,就是新文化運動過后數(shù)十年,舉國之人,又有多少人能準確表述出“民主”“共和”的內涵呢?

關于這點,我注意到,胡適的表述中有這樣的字眼:“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他表示輕視或反對的態(tài)度?!倍跗嫔羞@樣一個表述:“到五四時期,‘民主’與‘科學’已經(jīng)成為知識界的主流話語,得到大多數(shù)中國讀書人的認同了?!睂嶋H上,無論胡適還是王奇生,都沒有認為新文化運動前,中國人人理解“民主”與“科學”,那只是“知識界”理解,不懂的人也不敢公然反對而已。結合歷史來看,辛亥革命后,盡管國人不一定理解何謂民主共和,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各種變現(xiàn)的專政方式層出不窮,但幾乎沒有人敢公然挑戰(zhàn)“共和”這一國體,袁世凱挑戰(zhàn)之后,下場極為悲慘,就是例證。

當然,王奇生教授的理論是否一定合乎實際,還可以進一步商榷,但用其作為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啟迪學生思考問題,了解歷史采樣和搜集論據(jù)的方法,把一理論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提供較為多元的材料,供他們參考,是合適的。

材料3: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仆臣臺”。

但是“臺”沒有臣,不是太苦了么?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升而為“臺”,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了。如此連環(huán),各得其所,有敢非議者,其罪名曰不安分!

——魯迅《燈下漫筆》

20年代《新青年》雜志中一篇題目為《一個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描寫一個14歲的望門寡,被她父親關在屋里強迫自殺。她的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阿毛,你怎么這樣的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jié)。又叫你娘苦口勸你走這條路,成你一生名節(jié),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又幫你打算,叫你絕粒?!@樣殉節(jié),要算天底下第一種有體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許多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說了。你要明白,這樣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實在是成全你……”

設計意圖:關于打倒孔家店,我給學生展示了魯迅的一篇文章,講述舊禮教的危害。然后摘錄《新青年》中一篇關于禮教吃人的稿件,讓學生認識禮教的危害,認識到當時打孔家店的必要性。魯迅的文章側重的是大而化之的概括,新青年的文章則是具體的事例,兩者結合,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思考打孔家店,反舊禮教的必要性。

過去我們說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持徹底否定態(tài)度,但近年來也有人說,新文化運動不曾采取全面否定的態(tài)度。他們的證據(jù)如下:

胡適提倡“整理國故”,他說,“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國故’包含‘國粹’;但他又包含‘國渣’。我們若不了解‘國渣’,如何懂得‘國粹’”?“從亂七八糟里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里面尋出一個前因后果來;從胡說謬解里面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里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

師:胡適曾說“全盤西化”,有人把他當做新文化徹底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而有人又以胡適“整理國故”來論證新文化運動并未徹底否定傳統(tǒng)文化,對此你有何看法?

這個探究題設計得比較深,學生陷入了沉默和思考。但最終還是有學生作答,這位同學讀書較多,他借用了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的觀點加上自己的思考作答,他說,胡適的整理國故,雖然還在研究傳統(tǒng)文化,但他其實是在宣判舊有文化死刑的基礎上,把中國的文化不再看作一個有生命的完整的思想體系,而是看作西式歷史學研究使用的材料。就好比法國人在研究埃及金字塔,不等于法國人在認可和學習古埃及的文化。

設計意圖:關于新文化運動是不是徹底否定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有許多爭議。就這一點,我自己是傾向于認同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是徹底否定的,雖然新文化運動中有部分學者,包括陳獨秀后期的文章也談到要給傳統(tǒng)思想一個客觀評價,但這并不妨礙徹底否定傳統(tǒng)文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對于這種爭議問題,我想我不能直接給出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就這個問題準備了兩套方案。如果學生經(jīng)過思考,認定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持有徹底否定態(tài)度,那我下邊跟進的提問就是如何看待這種否定態(tài)度。如果學生認為新文化運動并沒有徹底否定和徹底打倒,那我下邊跟進的提問就變成,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師: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文化采取的徹底否定的態(tài)度?

生1:在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下,否定封建禮教對解放個人和反對復辟帝制有積極意義,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徹底否定是不恰當?shù)?。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中國的誕生有積極的意義,韓國的現(xiàn)代化很多受益于儒家思想,而日本在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也沒有拋棄其傳統(tǒng)文化,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也是宗教改革而不是廢除基督教。徹底割裂了傳統(tǒng),就算在物質層面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也只是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成功,而不是中國的崛起。

生2:我認為在當時那種萬馬齊喑的情況下,適當?shù)钠た梢岳斫?,不作驚人之語,意見就無法發(fā)表出來。正如現(xiàn)代社會上做行為藝術的藝術家,并不一定是瘋子。徹底否定的態(tài)度和保守的社會環(huán)境一對沖,就剛剛好了。實際上新文化運動之后的中國,還是保留了較多的傳統(tǒng)文化的。

材料4: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

——魯迅《無聲的中國》

魏晉時代,崇尚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因為魏晉時代所謂崇尚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于是老實人以為如此利用,褻瀆了禮教,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對禮教。但其實不過是態(tài)度,至于他們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禮教,當做寶貝。現(xiàn)在說一個容易明白的比喻罷,譬如有一個軍閥,從前是壓迫民黨的,后來北伐軍勢力一大,他便掛起青天白日旗,說自己已經(jīng)信仰三民主義了,是總理的信徒。這樣還不夠,他還要做總理的紀念周。這時候,真的三民主義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說你反對三民主義,定罪,殺人。沒有別法,真的總理的信徒,倒會不談三民主義,或者聽人假惺惺的談起來就皺眉,好像反對三民主義模樣。所以我想,魏晉時所謂反對禮教的人,有許多大約也如此。他們倒是迂夫子,將禮教當做寶貝看待的。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首先我希望學生應當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化,不應當與傳統(tǒng)割裂,西方的先進文化應當與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相融合。實際上,傳統(tǒng)文化中的許多觀念,可以看作是對西方文化弊端的補充和調整,而重新解讀后的儒家文化,是可以和現(xiàn)代化對接的。另一方,魯迅等新文化干將舊學功底較深,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他們也未嘗不知道,他們的偏激很可能是一種策略。我給學生提供的魯迅的文章,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后人批判新文化運動時,常指責他們不能設身處地理解古人,對古人缺乏溫情的敬意。而我們批評新文化運動時,又何嘗帶有溫情的敬意呢?

材料5:

“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

“妻喪速歸”

黃侃調侃白話文■嗦

“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p>

“干不了,謝謝?!?/p>

胡適反擊文言文繁瑣

設計意圖:黃侃和胡適的爭論,重點在于闡述,文言文精煉,但用典過度,反而繁瑣。

《蝴蝶》

胡適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曲江二首(節(jié)選)》

(唐)杜甫

穿花蛺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

暫時相伴莫相違。

師:新文化運動主張廢文言文,你對此有何看法?

生:當時來看,為了普及新思想,傳播大眾文化,需要提倡白話文。但文言文典雅、優(yōu)美,不應當被廢除,可以考慮作為少數(shù)人的傳承。

設計意圖:用胡適和杜甫的詩做對比,意在闡述文言文相對白話文的典雅和優(yōu)美。把文言文和白話文雙方的優(yōu)缺點擺出來。這樣就能給學生一個客觀評價白話文運動的情景。

材料6:中國古人了解,語言最多三十年一個變化,因地方不同帶來的語言變化也是一種,所以把語言和文字脫開。后人只要花兩年的時言,學會了一兩千個字,幾千年以上的書也能讀懂。外文不同了,譬如英文,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二十萬字,還在不斷地發(fā)展下去。一百多年前的外文古書,現(xiàn)在人已經(jīng)看不懂了,非要專家研究不可。中國文字不同在這里。

——南懷瑾《南懷瑾講演錄》

請將下列文字翻譯為文言文

圓錐曲線:到定點的距離與到定直線的距離的比e是常數(shù)的點的軌跡叫做圓錐曲線。當e>1時為雙曲線,當e=1時為拋物線,當e<1時為橢圓。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fā)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xiàn)象被人們統(tǒng)稱為光電效應。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fā)射、光電導效應和阻擋層光電效應,又稱光生伏特效應。

師: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白話文運動的評價。

生1:南懷瑾的提法是有道理的,但我剛才試圖翻譯老師提供的兩段定義,發(fā)現(xiàn)非常困難。因為文言文名詞較少,一詞多義,語法結構不精準,含糊性和隨意性較大,邏輯關系不嚴密,很難精準地翻譯科學文章。所以是不是文言文適合做藝術,白話文適合做科學。

生2:不能翻譯可能是我們水平不夠。比如圓的定義,清代人將其翻譯為“一中同長”,多么簡潔精妙的表述。

生3:我不同意這個看法。你預先知道了圓的白話文定義,當然能夠理解“一中同長”。如果你隨便給別人看這四個字,他們知道這在說什么嗎?歧義太多,“一中”還可以是長沙市一中呢。所以文言文肯定是不適合傳播科學的。

生4:文言文適合藝術和傳承文化,白話文適合傳播科學。而當時傳播科學比傳承文化更加迫切。另外,白話文更適合傳播新思想,只要識字就能看和寫白話文,掃盲的速度提高了。所以白話文運動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意圖:作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義者,臺灣學者南懷瑾這段對白話文的攻擊,是傳播較廣的。文言文脫離口語反而更利于文化傳承,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觀點。我把這個觀點提供給學生后,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有一個班的學生大體認同他的觀點。但他們結合第二個探究活動,還是認為由于白話文有精準的名詞和嚴格的語法,更利于傳播科學。

而另一個班有學生更進一步指出,文言文的詞匯和語法也會跟著時代變化,口語的變化也會反應到文言文中,所以南懷瑾的論述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這個學生就體現(xiàn)出更高層次的思維品質。

2.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課后延伸)

請大家結合教材,回去閱讀下列論文,然后以小論文的形式,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王奇生《新文化運動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錢穆《國史大綱·引言》

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魯迅《燈下漫筆》

在講述三提倡、三反對時,通常有一種講述方法,是講述三個提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而我舍棄了這個講述。因為新文化運動并非一場事先有戰(zhàn)略策劃、聯(lián)合發(fā)動的運動。新文化運動,很多學者參與其中,他們彼此的立場、觀點并不一致,很難說對于這三提倡他們之前做過什么安排和設計,有精確的戰(zhàn)略部署。實際上很多問題,他們自己也在論戰(zhàn),如胡適和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之爭”。由于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并不出自一個管理嚴密的政黨,新文化運動也沒有預先做出宣傳上的戰(zhàn)略策劃,所以我覺得三提倡之間基本沒有什么嚴格設定好的內在聯(lián)系。其實三提倡更多是后人的總結,所以我放棄了這一講述。

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我認為這樣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僅憑教材做出判斷過于簡單,所以我把它做了課后延伸,讓學生閱讀推薦論文后,完成論文寫作,這樣可以打通課堂內外,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和寫作論文的能力。

關于這堂課,課后不少同行提出了修改意見。比如沒有很好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史料對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旗幟的歷史意義進行挖掘,又如對打倒孔家店這一口號的偏激之處、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意義沒有進行深入挖掘。這些意見都很有深度,如果能夠再做一次修改,我想會做得更好。

【作者簡介】周祿豐,男,中學一級教師,湖南長沙長郡中學歷史教師,主要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王雅貞】

猜你喜歡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下篇走向覺醒的文化與精神
覺醒與解放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電氣工程畢業(yè)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永城市| 淮滨县| 庆城县| 洛浦县| 宁化县| 宁武县| 潞西市| 高唐县| 琼中| 平邑县| 高清| 大同市| 长沙市| 正安县| 积石山| 南开区| 长汀县| 大庆市| 虎林市| 台安县| 尚志市| 西昌市| 芒康县| 梁平县| 临泉县| 昌黎县| 治多县| 娄底市| 迁西县| 都江堰市| 三门峡市| 手游| 延长县| 吉安市| 合作市| 泗阳县| 玉林市| 隆子县| 泽普县| 民丰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