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嬋娥
內(nèi)容摘要: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作為未來幼兒教育師資的主要來源,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應重新認識和定位。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空前重視,尤其重視兒童身心協(xié)調(diào),能力培養(yǎng)。大力倡導雙基教學,及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本文著重了解學前教育專業(yè)基礎英語學習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學前教育專業(yè)基礎英語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出發(fā),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重點闡述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基礎英語雙基教學中聽說能力提高的探究,以期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英語水平,適應時代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 雙基教學 聽說能力
一.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方面
目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yè)生,他們大部分英語基礎薄弱且參差不齊,而且他們在中小學的學習往往注重文化理論的學習而忽視英語技能的掌握,這使得理論和技能脫節(jié),不能很好的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運用。選擇學前教育專業(yè)以后,又會發(fā)展成另外一種極端,那就是,太重視技能課的學習,輕視甚至忽略語言理論的學習。這同樣導致理論和技能運用脫節(jié)的后果。另外,由于基礎薄弱,有的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普遍不高,這成為他們自我學習和提高的瓶頸。
2.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條件方面
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師往往專業(yè)性比較強,重視語言理論的輸入與理解,在強調(diào)對語言技能的掌握時有時會較為單一,橫向聯(lián)系運用不夠。其次,相對而言,這部分英語教師很少接觸基層的學前教育和教學,存在與具體幼兒教學實踐相脫離,缺乏幼兒階段英語教學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年輕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根本就沒有幼兒英語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另外,教學條件和語言大環(huán)境的影響也使得教師教學不能達到最佳效果。
3.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
這些年我國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改革,摸索著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體制和模式。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出現(xiàn),被認可以及成熟完善都是需要時間和努力地,我們?nèi)匀辉诼飞稀喈斠徊糠纸處煹慕虒W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節(jié)拍上,大多數(shù)學生也還是注重應試,對聽力,口語則很忽視,造成許多學生在英語聽力口語方面“先天不足”,基礎很差。比如在筆者所教的班級中,有的學生雖然能順利的完成句型語法等筆頭作業(yè),但在課堂上,卻不能流暢的回答問題,甚至有個別學生根本不會讀。
因此,基礎英語雙基教學模式下英語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應具有明確的目的,其主要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的學習、實踐和探索,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也要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雙基教學模式下聽說能力的提高
基礎英語雙基教學指的是英語基礎知識。即語音、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和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這些學生作為未來幼兒教育師資的主要來源,對英語教學應重新認識和定位。基礎英語雙基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基礎英語詞匯教學中要音、形、義統(tǒng)一起來。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統(tǒng)一。
1.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天生的聾子必然是啞巴,無論是母語學習還是外語學習,學說前都要有聽的先導。一個人一生中大約45%的時間在聽其他人講話,聽收音機,聽音樂等等。從語言學角度來講,給學生大量聽的訓練是增加他們詞匯的一個好的方法,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從而圍繞“聽”進行多方面的訓練。
1)imitation and repetation
該模式要求學生模仿重復所聽內(nèi)容,重點是模仿和記憶。先要求學生聽單個的單詞,詞組,或者一個句型,然后要求模仿重復,尤其是要求記憶所聽內(nèi)容。學生通過大量句型操練,重復對話和記憶預先編制的日常用語句型,熟悉掌握英語重音語調(diào)模式。這一模式主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低年級學生進行。其優(yōu)點之一就是它可以集中進行發(fā)音訓練,包括語音模式和短語句子重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模式的操練。
2)assignment teaching
聽之前,先布置階梯式的聽力任務。然后讓學生以所聽信息做出反應,口頭完成布置的任務,如辨別方向,完成工作,解決問題等等。這一過程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分析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listening and improvement
聽力訓練中,既要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數(shù)據(jù)、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實,又要兼顧把握大意的訓練,這就必須把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交替練習,即把精聽和泛聽分成各自獨立的練習,聽時穿插安排,也可把一個故事或報告分成精聽和泛聽段落,有些部分精聽,其余泛聽。
另外,在平時的訓練中,要盡可能擴大聽英語的范圍。這就是說盡可能多聽英語母語人士的談話。同時也要多聽非英語國家人們的談話。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面向世界的廣播是聽地道的英語的極好來源,觀看電影錄像也是如此。說英語的本族人在說話時,通常省掉一些詞,以求省事,我們必須習慣他們的說話方式。所以教學內(nèi)容安排應盡量每周欣賞一部英文原聲電影,然后簡單談談感想,自由發(fā)揮,能說多少說多少,逐步提高。這一部分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高年級同學進行。
2.“說”的培養(yǎng)和訓練
1)在每節(jié)課前圍繞課文內(nèi)容巧妙地布置話題。作為其freetalk 的練習內(nèi)容。由學生自由地去搜集和組織材料。例如,準備一段景物描寫;一則社會見聞;一段短評;一個故事講述;或最簡單的課文復述等等。
2)每周設計一節(jié)課時間由學生進行英語自由表演。對主講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剖析,肯定他們的成績。要為學生大膽的“演”營造一個自由與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糾錯和改錯熱情,觸動靈感,訓練全體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endprint
3)最好采用連環(huán)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認知新語言知識。讓學生在真實的、合乎生活語境中自然掌握新知識。如在學習Food Vocabulary部分時,教師上課前準備一些實物帶到課堂。如糖蒜,辣椒油,芝麻,醋、火鍋佐料等。問What is this?What is it used for?How do you taste it?Can you taste it for me? 由實物引出一些詞sweet, sour,spicy, alty等。形象生動由具體到抽象。連環(huán)提問簡明扼要地點撥。使原本枯燥的語言傳授變成活潑的英語思維訓練過程。
3.聽說在基礎英語課堂中的整合
1)培養(yǎng)學生多種表達的思維模式。
一種表達方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比如,I love you,按中國的替換方法就把you換成her,my mother,them等,這種替換和小學生練描紅沒有什么區(qū)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zhàn),沒有啟動思維。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變,我聽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聽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換為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
2)要注重英語習語的介紹和使用。
因為任何語言除了標準化的東西以外,不容易學、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東西就是“習語”。比如kick the bucket,drive someone up the wall,drive somebody round the bend,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就會出笑話。
3)要有猜測能力。
為什么美國人和美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chǎn)生岐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覺得猜測對學好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梁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三.總結
我認為,教育對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是全輻射的,而語言文明是最顯性的方面之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基礎英語教學模式,全面調(diào)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這也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本文為河北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課堂雙基教學模式研究”(130408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單位為河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
(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