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梁西勝
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適應不良、焦慮和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適應不良的年級、地域、是否住校差異顯著,適應不良存在年級、地域、學業(yè)成績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表現為來自鄉(xiāng)村的A類學生中高一學生的適應不良高于高二學生;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地域差異顯著;適應不良對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有著正向預測作用;焦慮在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之間存在中介效應。
適應不良 焦慮 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 中介效應
學校適應性是指學生在學校的學業(yè)行為、學校參與、情感發(fā)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情況[1]。剛剛踏入高中的中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生活,往往會出現適應不良問題。中學生學校適應狀況不僅對學生的心理、行為產生影響,還會對青少年將來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2],因此,探討中學生學校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學校適應不良由八個維度組成,它們分別是失敗感、不信任感、自我放縱性、無助感、猜疑感、壓抑與忽視感、自我放棄感、依賴性[3]。本研究采用王極盛教授撰寫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對相關變量的釋義,其中對適應不良的釋義是:“中學生的適應不良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生活不適應、不愿參加課外活動、不適應老師教學方法,不適應家里學習環(huán)境等”[4]。
國外有關適應不良的研究,主要圍繞社會支持、師生關系、同伴接納等方面。如Barrera M等人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個體適應具有顯著的相關[5]。Birch S H等人研究發(fā)現,過度依賴師生關系與學校適應困難之間有較強的關聯[6];Gary W等人研究發(fā)現,朋友越多的孩子越能夠適應學校、喜歡學校[7]。
國內有關適應不良的研究,主要圍繞學習生活環(huán)境、自我概念、社會支持等方面。如譚千保等人的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環(huán)境、班級環(huán)境滿意度越高,則對學校適應越好[8][9];崔娜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的各個維度對學校適應的各個層面都有預測作用,其中家庭自我是預測力比較強的因子,其次是自我滿意和社會自我[2];李文道等人研究發(fā)現,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學生的學校適應質量越高[10]。
本研究探討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三者之間的關系。中學生焦慮主要表現為感到緊張、心神不定、無緣無故的害怕、心里煩躁、心里不踏實等;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主要表現為認為別人不理解自己、別人對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別人傷害、對別人求全責備、同異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4]。希望通過探討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教師指導學生緩解焦慮問題、提高適應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在本市某中學,采取隨機整班抽取方法,選取25個班,共1500人,回收有效問卷1326份。其中高一560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42.2%;高二766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57.8%。班干部237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17.9%;非班干部1089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82.1%。獨生子女512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38.6%;非獨生子女814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61.4%。住校生986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74.4%;走讀生340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25.6%。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520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39.3%;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806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60.7%。A類學生469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35.6%;B類學生479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36.3%;C類學生378人,占有效被試總數的28.1%。
2.研究工具
《中學生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量表》選自王極盛教授撰寫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分量表[4]。探索性因素分析發(fā)現,《中學生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量表》KMO為0.946,因子載荷量為0.329~0.762,α系數為0.894。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其GFI為0.959,AGFI為0.946,NFI為0.936,IFI為0.953,TLI為0.945,CFI為0.953,RMSEA為0.046,說明模型適配度較好。三個因子分別為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共18題,采用五級計分法,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偏重為4分、嚴重為5分,將每個分量表六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分數越高表示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問題越嚴重。
3.程序
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施測時間約為15分鐘。數據采用Spss13.0和Amo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
二、研究結果
1.中學生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差異分析
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地域、學業(yè)成績各指標得分情況,以年級、地域、學業(yè)成績?yōu)樽宰兞?,以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為因變量,進行了多元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適應不良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088,P<0.01),地域主效應顯著(F=7.165,P<0.01),學業(yè)成績主效應不顯著,但年級、地域、學業(yè)成績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F=3.226,P<0.05)。進一步分析交互作用發(fā)現,不同年級對來自鄉(xiāng)村A類學生的適應不良影響顯著(F=11.407,P<0.01),表現為來自鄉(xiāng)村A類學生中高一學生的適應不良高于高二學生。
焦慮的年級、地域、學業(yè)成績主效應皆不顯著。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地域主效應顯著(F=5.445,P<0.05),年級、學業(yè)成績主效應不顯著。
我們根據是否班干部、是否獨生子女、是否住校各指標得分情況,以是否班干部、是否獨生子女、是否住校為自變量,以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為因變量,進行了多元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適應不良的是否住校主效應顯著(F=8.553,P<0.01),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主效應不顯著。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是否班干部、是否獨生子女、是否住校主效應不顯著,三個自變量之間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2.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相關分析
表1的結果表明,適應不良與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顯著正相關,焦慮和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顯著正相關。
表2以適應不良為自變量,以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為因變量,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適應不良對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都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分別解釋了焦慮變異的34.3%(p=0.000<0.01),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變異的35.7%(p=0.000<0.01)。
3.焦慮中介效應
我們假設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是Y,焦慮是M,適應不良是X,適應不良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回歸系數是C,適應不良對焦慮的回歸系數是a,焦慮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回歸系數是b,回歸方程依次如下:
(1)Y=cX+e1
(2)M=aX+e2
(3)Y=c'X+bM+e3
模型如下:
我們采用中介效應檢驗三步法,依據表3統計分析結果,適應不良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標準化系數c(0.598)達到顯著(p=0.00<0.05),適應不良對焦慮的標準化系數a(0.586)達到顯著(p=0.00<0.05),焦慮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標準化系數b(0.595)顯著(p=0.00<0.05)。放入焦慮作為控制變量后,適應不良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標準化系數c'(0.249)降低,差異顯著,說明焦慮在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SE表示標準誤
三、討論
1.高中生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差異討論
根據結果可知,學生的適應不良存在年級、地域差異。高一學生的適應不良高于高二學生,因為高一學生剛剛步入高中,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相對于高二學生,適應比較困難。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適應不良問題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嚴重,這與汪清華等人的研究一致。汪清華等人研究發(fā)現,城市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顯著高于農村學生[11]。鄉(xiāng)村學生適應不良問題相較于城市學生更為嚴重,原因可能是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相比于來自城市的學生,對市高中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更為陌生,升入市高中后,適應起來比從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困難。
研究還發(fā)現,適應不良的是否住校主效應顯著。住校生的適應不良問題大于走讀生,這與已有的研究一致。崔娜研究發(fā)現,住校生學校適應狀況比走讀生差,在對待學校的態(tài)度情感和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及常規(guī)適應方面都較走讀生差[2]。住校生的適應不良問題大于走讀生,原因可能是住校生不僅需要處理學習問題,還要處理與舍友之間的關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這需要住校生相互之間進行磨合。
本研究中,適應不良的學業(yè)成績主效應雖然不顯著,但學業(yè)成績、年級、地域三者之間存在交互作用,表現為不同年級對來自鄉(xiāng)村的A類學生影響顯著,來自鄉(xiāng)村A類學生中高一學生的適應不良高于高二學生。不同年級對來自鄉(xiāng)村的B類學生、C類學生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是來自鄉(xiāng)村的B類學生和C類學生相對于A類學生,學習往往不是他們的全部,他們更熱衷于參與各種校外活動,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適應能力相對較好。
根據研究結果,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地域主效應顯著,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度高于來自城市的學生,這與已有的研究一致。張晉等人研究發(fā)現,農村中學生問題行為傾向總檢出率為38.4%,檢出率最高的是學習不適應為21.7%,其次是人際關系不適應為15.1%[12]。這可能是因為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相對于來自城市的學生,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上更為拘謹,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更為敏感,從而引發(fā)人際交往問題。
2.適應不良、焦慮與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相關關系討論
研究表明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之間顯著正相關,適應不良對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都有較好的預測作用。這表明學生如果長時間對學校生活不適應,無法融入新的集體,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就會緊張、害怕,沒有安全感,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就會影響到學生與他人的正常交往,造成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
3.焦慮中介效應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焦慮在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即當適應不良變化時,焦慮水平也會隨之改變;當焦慮水平改變時,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也開始改變。當把焦慮作為控制變量時,適應不良與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顯著相關關系變弱。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學習緩解緊張焦慮的放松技巧,讓學生學會自主排解緊張焦慮感。當學生的緊張焦慮感減少,變的更加自信、更有安全感,適應不良和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問題也會得以緩解。
綜上所述,適應不良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會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感,還會造成學生的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教師不應忽視學生的適應不良問題,應該通過開展學習學法指導、集體生活指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學學習和生活。教師還可以授學生以漁,指導學生學習緩解緊張焦慮的放松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學會自我放松、自我調節(jié),從而緩解適應不良和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
本研究探討了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關系,同時探討了焦慮對適應不良和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的中介作用。針對適應不良的探討尚有不足,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還可探討不同緯度的適應不良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劉萬倫.中小學學生學校適應性的發(fā)展特點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2).
[2] 崔娜.初中生學校適應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3] 譚千保,黃娟娟,梁燕.中小學生學校適應不良圖式問卷的初步編制[N].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4] 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
[5] Barrera M,Ramsay T.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scale of social support:Studies on college stu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1(9),
[6] Birch S H,Ladd GW.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35).
[7] Gary W,Ladd.Having Friends,Keeping Friends,Making Friends and Being Liked by Peers in the Classroom:Predictors of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0(4).
[8] 譚千保,劉志軍.論學生學習環(huán)境滿意度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9] 譚千保,陳宇.班級環(huán)境對初中生學校適應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
[10] 李文道,鄒泓,趙霞.初中生的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3).
[11] 汪清華,張通昌,孫曉明.社會環(huán)境與青少年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J].中國社會心理科學,2007(Z2).
[12] 張晉,魏嗣瓊,張建新,等.農村中學生問題行為傾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3(2).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