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文彬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生動的實驗現象、有趣的插圖及掛圖、精心策劃的討論,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激發(fā)他們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教學;問題情景;探究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098-01
提出問題是思維的起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教學,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心理追求,激活思維,強化理解,促進學習。因此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學生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情景,以問題為主線,來調控課堂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一些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用豐富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最基本途徑。例如:在“做功改變物體熱能”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冬天,同學們的手被凍得發(fā)痛,這時候就會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學生:手發(fā)熱,暖和)為什么搓搓手會暖和?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做功和物體內能變化的關系,從而得出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因為許多學生缺乏深入探究的心里要求,只滿足于知道“是什么”,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問個“為什么?”,引導學生探究,使認識深入下去。
二、用生動的實驗現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實驗技能是科學現象在課堂中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感到驚奇、有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去探究和深思,在釋疑的過程中,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大氣壓強這一概念,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因而精心設計實驗,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教師先讓學生做水杯和厚紙片的實驗,學生看到這個意想不到的現象時,無不感到新奇有趣,繼而發(fā)出疑問:厚紙片為什么不會掉下來?是不是因為受到一個向上的力作用?那么這個力是誰施加的呢?接下來師生共同來做馬德堡球實驗,教師用抽氣機抽出空心半球的空氣后,叫兩個大個子學生用力往兩邊拉,結果學生累得滿頭大汗都沒有拉開,這更激起了學生更大的求知欲,教師打開半球的開關,嘶嘶聲響過后,用兩手輕輕地把半球打開了。學生感到驚異,經過積極的思考和熱烈的討論,學生終于認識到大氣具有壓強,大氣壓強在任何方向都有,而且很大。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給予肯定,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激起他們潛在的創(chuàng)造思維。
三、用生動有趣的插圖、掛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充分利用插圖、掛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好辦法。學生觀察插圖,分析現象,認真進行思維,在教師誘導下抓住本質所在,形成概念性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宜的問題情景,有利于誘發(fā)學生學習思維習慣,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如在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課前繪制一幅圖。上課時,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看見了什么?”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我看見了馬路、小汽車、行人,我還看見了小鳥、車上的司機和乘客……進一步啟發(fā):還有嗎?經過短暫的竊竊私語,有幾個人在說:馬路也隨著地球一起運動。又問:馬路也在動,是把哪個物體看作靜止不動的?通過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誘導,最后總結出“運動”、“靜止”、“參照物”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生們有聲有色的描述,從“靜”中看到“動”,又從“動”中認識了“靜”。
四、用精心策劃的討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知識不僅僅是科學的結論,而且包含了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過程。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己解決問題、展示才華的機會,這樣就能促使他們在自學過程中潛心思考,提高為取得討論發(fā)言權而積極尋找理論依據的自覺性,使其在教師精講過程中認真聽講。獨立分析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適當的問題,讓他們深思,鼓勵他們結合教材提出各種異想天開的問題,然后再由他們各抒己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下“跳起來摘桃”的感受。如:“滑動變阻器”是電學教學中難點之一,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如在教學中可先展示舞臺燈光明暗的有趣問題,讓學生小組活動,討論設計一個能方便地改變電路電阻的裝置,學生提出了改變電阻的三個方法:改變導體的長度;改變導體的粗細;改變導體的材料,進一步讓學生比較三種方法,得出改變導體長度是最方便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分析“直線式變阻器”使用時的不方便之處,思考改進方法,學生提出各種不同方案。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問題為線索:
(1)怎樣改變電阻的大???
(2)怎樣增大電阻的變化范圍?
(3)電子線太長,實驗不方便,如何改進?
逐步增加提問的難度,構建一個呈梯形的問題系列,分步引導學生。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討論,確定方案后做實驗。通過討論,學生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各種意見相互碰撞,認知在碰撞中失衡,又在碰撞中獲得新的平衡。在探究過程中展示設計思路,學生的主體得到發(fā)揮,教學坡度也減小了。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教學問題情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活動,在關鍵問題上應使學生有能想得起來的濃厚興趣,不但要考慮怎樣經過努力才能想得出,還要估計學生“想”的各種可能情況,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了解學生實際思維活動情況,不但要引導學生“想”的方向還要提高學生“想”的質量。但是我們要注意如果實際情況與原來設想的情景有出入,就一定要隨機應變,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健康、積極、主動地發(fā)展,培養(yǎng)尋求變異,不依常規(gu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物理教師》(2004、1) “如何在物理探究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周文闊 張延惠.
[3] 《學與教的心理學》,皮連生,華東師大出版社.
[4] 《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王 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