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平
[摘要]多媒體技術可以從時間、空間上拓展課堂,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激趣引思、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課堂,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政治教學多媒體興趣情境拓展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88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不斷地改變著課堂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受到沖擊。多媒體教學可以從時間、空間上拓展課堂,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激趣引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并茂、視聽合一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教師精心選擇的畫面、音樂、動畫等,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高中政治必修四《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導入上通過圖、文、聲并茂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興趣。筆者首先展示了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并配樂朗誦。筆者是這樣講述的: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里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許多人對此提出疑義。北宋科學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廬山實地考察,親眼見到白居易詩中所描繪的景象,于是在《夢溪筆談》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有四月花,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根據(jù)高山氣溫垂直分布的規(guī)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降低0.6℃。白詩中的大林寺位于廬山香爐峰頂,海拔約1200米,比平地氣溫低7℃左右,因此,在農歷四月上旬,當廬山腳下的九江市已“芳菲盡”,山頂上大林寺則是桃花盛開,一片春色。由此,筆者引出第一個知識點——真理的客觀性,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參與課堂教學。
二、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的需要,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某種認知情境和情感氛圍,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從而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多媒體能為我們營造出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樣性,使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記憶。筆者在講授“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這一知識點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了在凹面狀態(tài)下和凸面狀態(tài)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等于180°的。從而使學生在獲得第一手感性資料的前提下,迅速上升為理性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真理是具體的。接著筆者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不同時期我國對于效率與公平關系的不同認識,讓學生對其正確性展開討論。最終學生得出結論: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使知識的生成順理成章。
三、拓展課堂,體現(xiàn)政治教學時代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不斷更新,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同時,由于教材編寫印刷周期等問題,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選例、信息等往往容易滯后。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強、視角廣的課程,運用多媒體及時將大量的時政信息及國際國內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能解決教材選例信息滯后和事例信息有限的問題?!对趯嵺`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一課的第三目“追求真理過程的曲折性、反復性、無限性”,內容較為抽象,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果僅限于課本上案例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且不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因此,筆者適時選取了關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兩位科學家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微視頻。視頻播放后筆者提出問題:“為什么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fā)現(xiàn)過程充滿曲折?希格斯玻色子理論標志著全世界宇宙研究者數(shù)十年來智力努力的高峰,但它是不是宇宙探索的終點?為什么?”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既增加了課堂信息量,又使課堂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突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極強的時代性特點。
綜上所述,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具有缺憾性的藝術。在政治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尚待我們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只要我們做到揚長避短,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必定能使政治課教學如虎添翼,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