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瑩+盧金玉+劉宴濤
摘 要: 根據通信原理實驗課程的特點,分析現(xiàn)存硬件實驗方法的不足,提出借助Matlab/Simulink虛擬仿真實驗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實驗方法進行補充和改革的方案;以最終構建典型通信系統(tǒng)為目的,結合理論授課重點,通過多個小實驗的設計仿真和綜合設計仿真,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培養(yǎng)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典型實例的設計和分析說明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通信原理虛擬仿真實驗方法有效可行,是實驗教學改革進程中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 通信原理; 實驗教學; 虛擬仿真; Matlab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14?0028?04
通信原理是電子信息和通信工程類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此類專業(yè)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要科目之一。通信原理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學習中公式推導多、新概念多,學生不易理解。學生不僅應該掌握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還應熟記重要結論并靈活運用。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夯實理論基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shù)墓ぷ髯黠L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
1 通信原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通信原理實驗為單一的硬件驗證性實驗,通過多年的教學觀察,這種實驗方式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2?5]:
(1) 實驗方式機械,實驗臺上的模塊已經固化,絕大多數(shù)參數(shù)已設定好,學生按照講義上的步驟一步一步接線,用示波器觀察實驗臺上已預留好的指定測試點的波形,記錄數(shù)據波形,即可完成實驗;整個實驗過程學生不用動腦分析實驗原理,也不用弄明白實驗電路的工作原理,只要實驗箱完好,并接線正確,就可以在示波器上得到實驗結果。
(2) 實驗內容不豐富,受實驗臺設備局限,實驗內容均為驗證性實驗,學生對實驗的感受不深,對設備的運行原理、運行情況了解不深,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 硬件實驗室建設、維護成本高,通信工程實驗室的建設中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和物力,由于硬件設備容易受損,加上個別學生的誤操作,致使每學期實驗課過后,完好的實驗臺逐漸減少,每年學校都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維護。
(4) 實驗缺乏系統(tǒng)性,以往通信原理的實驗內容主要是AM調制與解調、數(shù)字基帶信號、數(shù)字調制與解調、PCM 脈沖編譯碼等幾個典型的驗證性實驗,各個實驗相對獨立,不利于學生基于所學理論知識去系統(tǒng)化地了解整個通信的過程。
虛擬仿真實驗系統(tǒng)是借助于圖形圖像、仿真和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在計算機上所營造的可輔助、甚至替代傳統(tǒng)實驗各操作環(huán)節(jié)的相關軟硬件操作環(huán)境。它是現(xiàn)代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模式,有效地補充和完善了傳統(tǒng)實驗,緩解實驗方式機械、內容不豐富、實驗設備不足和滯后等問題,其優(yōu)勢在于允許出現(xiàn)誤操作,獲得“零”維護保障,便于開展設備易損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6?7]。
Matlab作為當前國際最流行的面向工程、數(shù)值和科學計算的高級語言,是通信系統(tǒng)虛擬仿真中最常用的語言之一,Matlab環(huán)境下的Simulink擁有豐富的系統(tǒng)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動態(tài)仿真集成環(huán)境工具箱,而Matlab中的GUI提供了可視化的快速開發(fā)環(huán)境,使用者通過鼠標就能迅速產生各種GUI控件,從而幫助用戶方便地設計出各種符合要求的圖形用戶界面。利用Matlab的上述功能完全可以實現(xiàn)在物理設備上所要完成的通信理論實驗,不僅可將抽象理論知識運用圖形、文字、數(shù)據等多種形式展現(xiàn),更為實驗教學提供一個界面友好、操作簡便的虛擬環(huán)境[8?10]。
2 通信原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
通信原理理論課在本科教學中,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主要涵蓋了模擬通信系統(tǒng)、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和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3大部分。傳統(tǒng)的實驗內容各自獨立,缺乏系統(tǒng)性。在通信原理課程實驗教學改革中,以典型通信系統(tǒng)為應用背景,按照理論授課的重點內容,將系統(tǒng)分解為多個部分,隨著各部分實驗內容的完成,典型的通信系統(tǒng)也就應運而生,使學生不但深刻理解了各實驗部分的原理,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對枯燥專業(yè)理論的興趣。
虛擬仿真實驗系統(tǒng)在Matlab環(huán)境下,利用Simulink功能模塊、調用M函數(shù)或編寫S函數(shù)等,根據實驗大綱要求開發(fā)通信原理仿真實驗虛擬儀器庫,然后將開放完成的虛擬儀器按照實驗設計要求連接構建成通信系統(tǒng)。具體實施方法步驟為:
(1) 按照理論內容系統(tǒng)化設計實驗系統(tǒng),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信原理實驗應該包括模擬通信系統(tǒng)、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以及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多路復用通信系統(tǒng)3大系統(tǒng)。
(2) 根據所需實驗,做整體系統(tǒng)設計,確定仿真選用的虛擬儀器及連接框圖,匯總虛擬儀器功能,比如信號發(fā)生器應包含余弦信號、直流信號和單矩形脈沖信號等、濾波器應包含低通濾波器和帶通濾波器等。
(3) 利用Simulink功能模塊或Matlab語言實現(xiàn)虛擬儀器功能,封裝相應模塊,按照通信系統(tǒng)的一般模型可包括:信源模塊、濾波器模塊、調制器模塊、噪聲模塊、解調器模塊、PCM編/解碼模塊和信號分析模塊等。
(4) 由虛擬儀器連接構成虛擬實驗通信系統(tǒng),設置仿真參數(shù),如仿真時間、步長等。
(5) 運行仿真模型并合理選擇測量點,設計信號分析模塊,分析仿真結果并與理想結果比較。
其中信號分析模塊是對測量信號成分的分析,包括輸出信噪比的計算、輸出信號頻譜分析;與物理硬件實驗相比,利用物理硬件系統(tǒng)得到的觀測值,計算系統(tǒng)指標中參雜了硬件噪聲和讀數(shù)誤差的影響,并且有些參數(shù)無法讀出,如噪聲功率和信號頻率,導致系統(tǒng)性能分析的不準確或無法計算,而利用Matlab實現(xiàn)的軟件系統(tǒng)可直接精確提取系統(tǒng)運行參數(shù),在Matlab軟件平臺中附加指標計算公式,用于方便比較和評價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
通信原理虛擬仿真實驗系統(tǒng)開發(fā)只要一臺PC機,安裝Matlab軟件即可。由于Matlab在通信仿真領域的應用廣泛,開發(fā)技術相關資料也很容易搜集;虛擬仿真實驗系統(tǒng)開發(fā)完成后,投入實驗課程中所需硬件條件為一臺PC機,要求安裝Matlab軟件和虛擬儀器庫,理論條件為學生掌握Matlab軟件。在我校通信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第三學期開設了“Matlab程序設計”課程,第四學期開設“通信原理”理論課,第五學期開設“通信原理實驗”課程;因此本課程實驗的教學改革從開發(fā)到使用都具有較強可行性。我校通信原理課程配8個驗證性實驗,以最終構建典型通信系統(tǒng)為目的,結合理論授課重點,通過多個小實驗的設計仿真和綜合設計仿真,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理論知識,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從系統(tǒng)化的角度進一步理解通信系統(tǒng)的概念。
3 典型實驗舉例
AM調制解調通信系統(tǒng)是通信原理中最基本的一種模擬通信系統(tǒng),文中該實驗涉及到載波調制、相干解調、包絡檢波等基本通信理論。
3.1 AM調制原理簡介
假設調制信號為[m(t)],直流偏量為[A0],載波為[cosωct],則可得AM調制信號表達式為:
[sAM(t)=[A0+m(t)]cosωct] (1)
調制系數(shù)μ為:
[μ=m(t)maxA0] (2)
由理論分析可知,當[μ≤1]時,可采用包絡檢波和相干解調兩種解調法恢復出原始信號;而[μ>1]時將出現(xiàn)過調幅現(xiàn)象,只能采用想干解調法恢復原始信號。
3.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AM調制解調實驗設計
如圖1所示,AM調制解調系統(tǒng)包括AM調制模塊、AM解調模塊和信噪比計算模塊。通過該實驗的設計,要求學生掌握乘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由乘法器構成的振幅調制和載波調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掌握包絡檢波和想干解調的工作原理和特點,了解不同調制系數(shù)[μ]對系統(tǒng)的影響。
圖1 AM調制解調通信系統(tǒng)模型
AM調制器的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通過加法器實現(xiàn)了調制信號[m(t)]與直流偏量[A0]的加和,輸入端In3為載波信號,最終,通過乘法器形成了AM調制信號[sAM(t)],從端口Out1輸出。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下將模塊封裝,則構成了圖1中的AM調制器。
圖2 AM調制器模型
包絡檢波器的結構如圖3所示,本實例中的包絡檢波器可直接采用Saturation模塊來模擬具有單向導通性能的檢波二極管,Saturation模塊的上、下門限分別設置inf和0,檢波后通過低通濾波器。該模塊封裝后,構成了圖1中的包絡檢波器。
圖3 AM包絡檢波器模型
相干解調器的結構如圖4所示,相干解調采用的載波由端口In2輸入,與調制載波同頻同相,可以直接從發(fā)送端載波引入,解調后通過低通濾波。該模塊封裝后,構成了圖1中的相干解調器。
圖4 AM相干解調器模型
實驗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實現(xiàn)AM調制器、包絡檢波器和相干解調器3個模塊,掌握系統(tǒng)的核心原理,然后將這3個關鍵模塊連接,接入信號源、噪聲、示波器和信噪比計算模塊構成整體的AM調制解調通信系統(tǒng)。由于信噪比計算模塊比較復雜,可直接由教師構造模塊,講解功能后由學生選用,方便進一步分析系統(tǒng)。
3.3 AM調制解調實驗結果
本實例中,假設載波為[cos(106×t)],直流偏量為[A0=1],調制信號為[m(t)=0.3cos(103×t)]。調制信號[m(t)]與 [m(t)+A0]分別如圖5上、下兩波形所示。
圖5 基帶信號[m(t)]與[m(t)+A0]波形圖
由式(2)計算可得,本例中調制系數(shù)[μ=0.3],則該系統(tǒng)可采用包絡檢波和相干解調兩種解調方法。理論上,在大信噪比條件下,包絡檢波器的性能接近相干解調器性能,但隨著輸入信噪比逐漸降低,包絡檢波器將出現(xiàn)門限效應。實驗中,可使學生通過修改噪聲參數(shù)觀察門限效應現(xiàn)象,通過修改調制信號幅度和直流偏量值觀察不同調制系數(shù)下包絡檢波和相干解調的性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當噪聲方差為0.3時,解調器前端信號如圖6所示,其中上部信號為無噪聲信號,下部信號為方差為0.3的有噪信號。
噪聲方差為0.3時,解調器輸出波形如圖7所示,其中上部信號為包絡檢波器輸出,下部信號為相干解調器輸出信號。由圖可見此時包絡檢波器和相干解調器均可正常解調信號。
圖6 解調器前端信號波形圖
圖7 噪聲方差為0.3時解調器輸出波形圖
當噪聲方差為1時,解調器輸出波形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觀察到,此時包絡檢波器已經出現(xiàn)門限效應,而相干解調器可以正常工作。
4 結 語
在“通信原理”實驗課程中利用Matlab構建虛擬仿真實驗系統(tǒng),使得通信系統(tǒng)的仿真用計算機模擬實現(xiàn),免去構建硬件實驗系統(tǒng)的不便和開銷,而且操作十分簡便。通過這種實驗方式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理論,而且為學生今后使用Matlab進行通信系統(tǒng)的分析和設計打下基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輔助分析和設計控制系統(tǒng)的綜合能力。
圖8 噪聲方差為1時解調器輸出波形圖
參考文獻
[1] 孫云山,張立毅,耿艷香,等.“通信原理” 虛擬實驗仿真系統(tǒng)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0,13(6):101?103.
[2] 鐘麗輝,呂丹桔.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實驗教學改革[J].電子設計工程,2012(6):76?78.
[3] 程鈴,徐冬冬.Matlab仿真在通信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117?119.
[4] 馬冬梅,朱正偉.通信原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0(4):17?19.
[5] 劉宏波,李麗華,劉琴濤,等.Matlab在通信原理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0):87?89.
[6] 孫愛晶,張明遠,劉毓.軟件仿真平臺在通信原理實驗教學改革中的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7):95?96.
[7] 周翔.軟件仿真在通信原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34):131?131.
[8] 趙乘浪,喬閃,曹周俊.基于Matlab面向課題的通信原理課程實踐教學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9(2):49?51.
[9] 肖珂,張月清,賈宇琛,等.Matlab在“通信原理”課程實驗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11(2):243?246.
[10] 關雪梅,陳純鍇.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實驗教學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