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思維過程主要來源于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有價值的問題,提真正能讓學生探討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點燃學生的思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這樣的問題導航我們的課堂,學生的閱讀會有出奇制勝的功效。
【關鍵詞】提問方式;高效課堂;激趣;遞進;承接;引領
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仍是教學的關鍵。作為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在拿到一篇課文后,一開始總覺得沒有頭緒,無從下手,在經(jīng)過一番熟悉教材,閱讀備課資料后,漸漸地,我們會理出一堂課的思路,再選定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展開生動地教學。期間,在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時常會通過幾個問題來引領,那么這些問題如何去設計,讓學生能夠根據(jù)所提的問題去進行閱讀,這是至關重要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激趣提問,愉悅課堂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后就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痹谡n堂上,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也學得快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在課堂上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關鍵。特別是在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是教師譜寫一篇優(yōu)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比如在教學《燕子專列》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與學生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燕子嗎?有誰能唱一首關于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寫燕子的古詩?”學生自告奮勇地唱了“小燕子,穿花衣……”吟誦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蓖ㄟ^簡單而輕松的提問后,再問學生燕子是鳥,自己能飛,怎么就坐上專列了呢?有的說天氣太冷了,凍僵了,飛不動;有的說人們關愛燕子,是在保護動物……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他們能聯(lián)系所學的課內外知識,進行自由交談,能在輕松愉快中進入課堂,為接下來的課堂順利進入狀態(tài),進行有效學習做好感情鋪墊。
二、遞進式提問,深入課堂
課堂提問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教學《萬年牢》一文時,教師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萬年牢”的含義時,如果直接讓學生回答,肯定會有難度,學生無法全面回答,只會是只言片語。那么我們不妨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師:文章中帶有“萬年牢”這個題目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劃出相應的句子。
生:共出現(xiàn)三次,(劃出相應的句子)。
師:(學習第一處)這種糖葫蘆,父親是怎么做出來的?
生:(體會父親做糖葫蘆認真實在,所以他的糖葫蘆經(jīng)久不衰,這是萬年牢。)
師:(學習第二處)父親是怎么走正道的?
生:(體會公平買賣,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師:(學習第三處),父親是怎樣教導我的?
生:(體會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
師: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生:懂得產(chǎn)品質量好才能贏得顧客,做事實在、可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師:通過學習你是怎么理解父親做人的道理的?結合具體生活事例來說明。
生:(結合文中的事例來進行具體闡述。)
師:那么你準備怎樣做一個具有“萬年牢”品質的人呢?
生:我要講誠信、做事認真、不欺詐……
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萬年牢”的含義,該教師從文本入手,從最明顯的語句著眼讓學生讀懂萬年牢的意思,并通過字里行間,具體從三個方面感受到做糖葫蘆、做生意、做人都講究萬年牢。再探究三處萬年牢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真正體會萬年牢的本質含義。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提問,逐步推進,使學生漸漸領悟文本的含義。所以教師在提問前一定要思考“如何提問學生才會聽,才會思考,才會記憶深刻”。
三、承接式提問,引領課堂
我們的文本內容豐富多彩,有的介紹一個方面,圍繞一個中心闡述,有的圍繞一個主題多方面闡述。因而我們的問題設計也要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容靈活多變。以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為例,文章介紹了地球可愛和容易破碎這兩方面的特點。首先我讓學生找出“從哪些地方我們能感受到地球的可愛”?學生通過前三個自然段地學習,從地球的外觀美麗、渺小、慷慨三個方面體會到了地球的可愛。緊接著承接這一問題,“宇航員看到的地球是如此可愛,那為什么又容易破碎呢?”這一過渡問題是為了引出下文第四自然段關于人類給地球造成生態(tài)災難的學習,從而理解地球為什么容易破碎的原因。這種承接式的提問,能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階段的學習。用這樣的方式引領課堂,使整個教學內容更完整,更容易使學生理解。由此可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去設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里,更能體現(xiàn)教師的創(chuàng)造精神。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精心設計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技巧,必然能催生出高效的語文課堂。我們教育的責任就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提問的藝術在于促進思維發(fā)展。只有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才能煥發(fā)出提問的精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應為如何有效提問,不斷地摸索、總結經(jīng)驗。
作者簡介:
趙巧珍(1981~),女,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人,工作單位:浦江縣巖頭鎮(zhèn)中心小學,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