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甫
一、要深入課堂教學
教研員是教學研究人員,也應該是一名最普通的教師,所有的研究都應該為引領教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服務。教研員長期遠離課堂,就會造成思維與語言表達的嚴重脫節(jié),也許可以想得很周全,設計得很用心,但指導不得力,沒有關注到學生。教學不僅需要我們想得周全,還要表達得好;教師不僅能夠表達得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研員只有同時做老師,才能體會到一線教師的不容易。我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需要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要將教學設計諳熟于心,又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無法預知的問題,這就更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只有當教研員能夠用課堂實踐展現(xiàn)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的時候,老師們才會真正平等地與教研員進行對話交流,這時候教研員方可聽到教師真實的聲音。
實踐證明,教研員只有深入教學第一線,才能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只有扎根課堂教學實踐,教研指導才有針對性。教研員要深入課堂跟蹤指導:指導教師怎樣上課,參與并指導教研組的活動,指導開展學科建設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指導教師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因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最具體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必須最終落實到課堂教學,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深入學校聽常態(tài)教學課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導,是教研員的常規(guī)工作,也是了解課改真實情況,推進新課程深入實施的有效途徑。
二、要深入教學研究
1.“研”《新課標》和教材
教研員要率先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精神。一是做好新老課標的比較。這樣可以更好地讓我們了解到修改了那些地方,是什么內容,有什么好處。為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提供幫助。只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各學段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各學段各知識點要求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生的能力達成要求。同時,學習新課標應成為教研員及教師的自覺行為。新課標之所以新,就在于它體現(xiàn)了時代性,與時俱進。教研員及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不能停留于老觀念里,要繼續(xù)學習,在傳承中學習,明白新形勢下課標對各學段的具體要求,讓自己知道各學段該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做。
教研員要深入研究文本教材。傳統(tǒng)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員依綱據(jù)本把重點工作放在幫助教師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上;幫助教師吃準,吃深,吃透教材上;以教材為中心,全力以赴“教教材”。新課改要求教師以人為本,教學要致力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而教研工作的內涵和外延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僅要研究文本,更要關注課程理念的變化,研究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教師的教學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
2.“研”教師和學生
教研員是專業(yè)的課程領導者,是引領學科發(fā)展方向的帶路人,是教師的親密伙伴。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與否,是教研員的責任。教研員要及時轉變廣大第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教研員要研究教師,不但要從理論上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要從行動上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在理論方面,教研員經常組織一線教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組織教師到不同的學校學習,聽觀摩課,觀看學生學習的種種情形;在行動上,積極組織與指導優(yōu)秀教師上好優(yōu)質課,或者教研員自己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上示范課,從而讓教師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互相進步。
教研員在“研教”的同時,還必須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研究學生身心成長的規(guī)律,研究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差異和個性特點,更要研究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差異,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適合個人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這樣的研究需要教研員身臨其境。如果教研員不深入課堂,不及時掌握了解這些真實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那研究工作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研”教學方法
好的教材出臺了,但是如何教?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作為教研員,在這些方面就應該多下些功夫,去研究、去探討。如果教研員在這些方面僅僅是應付而不作進一步的探究,不做多層次、多角度的探討,那么,再好的新教材,也會變成白紙。所以教研員就應該有很強的責任心,把新教材研究好,探討得更深刻。以研究教材去帶動學生學習;以研究教材的教法帶動教師的課改;以研究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帶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此等等,都是教研員對于教學研究的責任。
在新的教育與教學環(huán)境之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就是教研員的重要責任,研究學法也是必要的,因為學法可以牽動教法,新的學習方法可以帶動教師的方法的轉變;學生新的學法也可以促進教師教法的更新,“教”與“學”應該是同步的,這才能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因此,教研員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就是其本身的重要責任之一。
4.研“真”問題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研員面對一系列富有挑戰(zhàn)性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課題,開展以課題為載體的教學研究,不僅能夠促進教研員的專業(yè)發(fā)展,而且是實現(xiàn)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因為教研員做課題研究根植于課堂教學,采用的大多是行動研究的方法,這樣使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合為一體,研究的學術味道更濃,學術品位更高;另外,教研員做課題研究更關注校本教研模式,即基于問題研究的真實、基于研究的樸實、基于課堂的扎實,這樣就能把教研與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了教研方式,而且能引領學科教師專業(yè)成長,從而提升本區(qū)域學校的教學質量。教研員主持開展課題研究,才能與教師產生共鳴,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借助教研活動,實現(xiàn)教研、科研、培訓的一體化目標,這樣不斷實踐、學習、反思、再實踐,注重階段提煉成果、后續(xù)的研究方向,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的飛躍。同時,教研員開展學科課題研究,既是一種工作職能,更是一種科研方法和策略的運用推廣。這一過程中教研員要由教師教學水平的鑒定者轉變?yōu)榻處煂I(yè)發(fā)展的促進者,開展一系列有效的課題研究活動,提高教研員課題研究的意識,才能引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促進教研員在新課改中與教師一同成長?!?/p>
(作者單位:浙江永嘉縣烏牛鎮(zhèn)嶺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