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璐
很平常的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嫦娥奔月》這篇課文,課堂上主要通過朗讀和品析詞句來理解后羿的力大無比、為民造福,逢蒙的奸詐貪婪和嫦娥的美麗善良、機智勇敢。孩子們本來對這樣情節(jié)生動的神話故事就特別喜炊,所以整堂課熱烈并有序地進行著。
當教學到逢蒙的人物特點時,我循著之前的教學主問題問學生:“那么逢蒙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詞句可以讀出呢?”話音剛落,許多只手又舉起了,這時我注意到平時課堂上甚少舉手發(fā)言的張祥也舉起了手。我看著他舉起的那只手,看著他堅定不移的眼神,想:這逢蒙的奸詐貪婪在字里行間呼之欲出,再說課文之前就已經(jīng)提到過,還是很簡單的,給他個機會吧!于是我滿心歡喜地請他回答。誰知,他站起身來,競清晰響亮地吐出了這樣一句話:“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全班頓時哄堂大笑。我當時也一驚,逢蒙是個反面角色,與“聰明”怎么會搭上邊兒?他看著同學們笑得前仰后合,似乎覺得很奇怪。
我知道,他并不是因為想惡作劇而故意給出這樣的回答,而是他對文本人物的把握完全錯誤。怎么辦?批評是肯定不行的,本來就不怎么發(fā)言的他好不容易舉手發(fā)言了,要是被批評了,不僅會打消他發(fā)言的積極性,而且批評也不能解決他理解文本偏差的問題,得讓他真正弄懂啊。想到這兒,我決定開始糾正他的說法。但轉念一想,其他同學都笑他,說明大家都知道逢蒙是奸詐貪婪而非絕頂聰明。我單獨給張祥講解,豈不把其他人晾在一邊了嘛!既然孩子們都不同意他的看法,不如就讓孩子們來說服他吧!于是,我大聲問:“看樣子大家都不同意他的看法,形容逢蒙為什么就不能用‘絕頂聰明’這個詞呢?”我這一問,學生們便按捺不住了,個個搶著舉手發(fā)言我不慌不忙,對著張祥說:“張祥,讓我們先聽聽同學們的看法,好嗎?”接著我請學生一個個說自己的理由。俊凱說:“絕頂聰明是一個褒義詞,是形容人優(yōu)點的,可是逢蒙是一個貪心狡猾之人,想自己偷吃仙藥飛天成仙,是個大惡人,表揚人的話不能用在他身上?!甭犓f得頭頭足道,與文章契合得很緊密,我想,這正是把握文章理解方向的好時機。我馬上小結:“俊凱是從從詞語的感情色彩上來分析的,找到了問題所在”季瑋琦站起來說:“如果你評價逢蒙是絕頂聰明的話,那我們不是人人都要向他學習了嗎?可他威逼嫦娥搶仙藥本來就是錯的,是我們應該批評和憎恨的”我心中大喜,繼續(xù)小結:“季瑋琦聯(lián)系了課文的中心思想來反駁,也是有理有據(jù)”俞霏然又站起來說:“如果用絕頂聰明來評價逢蒙的話,說明看待人和事善惡不分,把好的看成壞的,把壞的看成了好的,這就是不對的?!蔽倚南?,對??!從這個角度來想也是很有道理的。我馬上點評:“是的,能分清世間美丑,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素質,俞霏然角度新穎,觀點明確”我轉頭朝向張祥:“現(xiàn)在你同意同學們的觀點了嗎?”他聽了點了點頭我繼續(xù)趁熱打鐵:“讓我們來交流—下文章表現(xiàn)逢蒙奸詐貪婪的詞句有哪些?”又有更多的同學想要發(fā)言了,張祥同學又舉起了手,我請張祥交流,他果然找對了好幾處。
孩子們讀懂文本,感悟文本,交流所讀的想法,一堂課就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質疑、反駁與交流中結束了。課堂上師生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也使我更加明白了“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句話的道理有時我們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怕孩子答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包辦代替,這樣無疑是剝奪了孩子鍛煉能力的機會。課堂上我們的放手雖然有可能出現(xiàn)孩子答非所問、跳脫文本、偏離主題的情況,但我們的教學不正是解決學生所惑嗎?只有讓孩子在這樣自主探究的學習狀態(tài)下,他們所內化到的所得才是真正掌握了的。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痹诮逃^程中,不免會出現(xiàn)學生在認知意識上的偏差,而教師的職責則在于啟發(fā)誘導學生,采取拋磚引玉的方法,或者由此及彼,通過學生自己想、自己做增強參與性,激發(fā)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興趣。多給孩子們一些表達的機會,老師適時地進行引導補充,這就會是一節(jié)有意思的、鮮活的語文課。雖然張祥的“絕頂聰明”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但再仔細想想,這不就是真正的語文學習的過程嘛!真實的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