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明
【摘 要】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基礎教育。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特殊手段,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科教學中更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這對學生的素質、道德、智能培養(yǎng)有著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教育;德育
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學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特殊手段,音樂科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的一門主要課程,科任教師應牢固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課堂有德育側重點,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技能教育和理論教育的同時,要把德育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
學校音樂教育包括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兩部分。課堂音樂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教育天地,教師可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方法用健康向上的音樂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下面我就教學實踐中如何加強德育滲透,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在唱歌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
在唱歌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師通過歌曲藝術形象感染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智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唱歌的技能和技巧,而且還要緊扣歌曲的主題思想,貫穿整堂課中,因此,每學會一首歌曲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請同學們談一談唱完這首歌曲的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如在教唱《國歌》這首歌,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情感為主線,從情緒上把它劃分為幾個段落,即內心的憤怒、振奮、激昂、奮進等。教師在教唱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品抒發(fā)的感情保持一致,只要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唱好歌曲,而且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使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達到高峰。如在教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雖說是一首流傳久遠的歌曲,可真要唱好的確不容易。教師可向學生講述此歌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首歌曲的詞作者叫美麗其格,且一個蒙古農(nóng)奴的女兒,是新社會才使她改變了當牛做馬的命運,并走進中央音樂學院進修。試想,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這首歌的?在遼闊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農(nóng)奴一邊揮動羊鞭,一邊用草原牧民特有長調唱起這道歌……此刻,再讓同學們唱一遍,藍藍的天上白云下面馬兒跑……就會顯得歌聲高亢悠遠,情意綿綿,這樣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縷縷情絲與美妙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心田。也只有學生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進入到表現(xiàn)的最佳狀態(tài)——“情在弦上”時,歌聲才真實感人,才具有生命力。再如:在教唱《大海啊,故鄉(xiāng)》時,這是一首真摯親切的抒情詩,借助對大海的思念和贊美抒發(fā)了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祖國和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祖國像媽媽一樣呵護著我們,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源泉,從而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在視唱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
音樂教育最終是要以感情來打動人,因此,教學的方法十分重要。比如,我們要向別人介紹梨子的味道,哪怕用上全世界所有的詞匯和圖片來描述,也不及讓他親自嘗一口來得更準確,在這里感性認識起著決定性作用;音樂教學中也要強化感性認識,只有讓學生親自聆聽音樂,學生才能判斷音樂有沒有打動自己;如果打動了自己,是怎樣打動自己的;這樣才能進行發(fā)自內心的表現(xiàn)和評價,而不是重復老師的審美體驗。而學前教育的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開展視唱教學,要在視唱教學中學生掌握識譜能力,在識譜的基礎上還要積累一定量的兒歌。大部分兒歌都有自己思想教育目的,這些兒歌哲理豐富,這就要教師去挖掘和發(fā)現(xiàn)。比如說《外婆的澎湖灣》,學生不但學會歌曲,還要理解歌曲的寓意,這首寫得是歌唱家潘安邦童年在澎湖與外婆祖孫情深的故事。整個視唱教學過程中,就是通過歌曲的寓意,形象的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視唱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還要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教育學生要想當好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要積累大量的兒歌,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更要具備職業(yè)道德,才能為人師表。比如說《每當走過老師窗前》,學生不僅要學會這首兒歌的曲譜,根據(jù)歌詞理解歌曲的寓意,這首歌曲歌頌了老師為培養(yǎng)一代新人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尊敬、熱愛之情。
三、在欣賞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
音樂教育課程的價值在于提升人的審美能力,教師要以 “審美為核心”,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想象與音樂情感聯(lián)系起來,將音樂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自覺地審美體驗過程。而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欣賞課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通過對事物的比較和評價,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從音樂藝術中理解美好的事物。學生只有具備區(qū)分美與丑的能力,才能進一步防范各種低級、庸俗的不良風氣對自己的侵蝕。
比如在欣賞《春節(jié)序曲》會感到節(jié)日歡慶的氣氛。而聽到《病中吟》會產(chǎn)生一種哀怨、凄涼和壓抑的心情。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從歌詞中可以看到國家和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時,喚醒了中華民族這頭雄獅,所有的愛國同胞拿起武器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血與火的斗爭。通過欣賞,使學生不斷地感受和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黨、熱愛我們偉大的國家,時學生明白我們國家的和平是來之不易的。
四、在課外其它音樂活動中加強德育滲透
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恒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其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么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音樂課外活動這塊陣地很重要。學校合唱隊作為音樂教育在課外的延伸,合唱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唱歌技巧訓練的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集體意識,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審美教育和藝術實踐的鍛煉。
音樂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樂隊、舞蹈等興趣小組,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集體責任感、榮譽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并培養(yǎng)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良好風氣。
總之,德育培養(yǎng)在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學生求知欲很強,也富于好奇和幻想。他們接受能力較強,但對事物是非的辨別能力還不強,容易接受好的東西,也容易接受壞的東西。因此我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必須將德育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長期堅持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還能美化學生的心靈,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最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合格的中職生。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
[2] 江群飛.《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2007年1月8號
[3] 付玉蘭.《淺談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2006年11月20日
[4] 謝莉莉.《音樂》(基礎第二版),2006年6月
[5]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