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芳
摘要:葉圣陶教育思想內(nèi)涵豐富,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為本思想、教為不教思想、養(yǎng)成習慣思想和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等。學習與踐行葉圣陶教育思想必須植根于課堂教學,那么,基于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的品德課堂應具備怎樣的特點?本文通過三個案例,闡述了“以生活為基石,體現(xiàn)學生本位,凸顯從容、豐實的蘇式課堂特點”、“以研索為核心,體現(xiàn)過程本位,凸顯靈動、覺悟的蘇式課堂特點”、“以創(chuàng)新為推力,體現(xiàn)能力本位,凸顯共生、智慧的蘇式課堂特點”的觀點,積極踐行了葉圣陶“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葉圣陶教育思想;品德課堂;生活;研索;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7-031-2
葉圣陶教育思想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在20世紀我國社會變遷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它具有普遍意義、當代價值和民族風格。葉圣陶教育思想內(nèi)涵豐富,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為本思想、教為不教思想、養(yǎng)成習慣思想和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等。[1]筆者認為,學習與踐行葉圣陶教育思想必須植根于課堂教學,正如中國著名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所說:“課堂是一種生活,怎樣在這段時間里積極地、主動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們的研究重點。”
一、品德課堂的研究重點
品德課堂是系統(tǒng)傳授和學習有關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識、觀念、理論,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認識、觀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所在,是真正培育德性的所在。[2]葉老認為:學生決非“空瓶子”,等著“揭開瓶蓋,把各種知識、各項道德條目裝進去”;“學生是主體”,是“有生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fā)生長的機能,只要給予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長成佳谷、美蔬、好樹、好花”。因此,品德課堂的研究重點應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在知識、技能上“自為研索”、“自我歷練”,在思想、品德上“自辨是非”“自我修養(yǎng)”;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書,自己去實踐,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
二、基于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的品德課堂
“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導引,使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盵3]“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是葉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述,是他長期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結晶。品德學科的教學是一種德育過程,是個體品德社會化和社會道德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有目的的或有選擇性的道德的社會傳遞與個體道德體驗相統(tǒng)一的過程,它既要有社會正向價值的傳遞(“教”),同時,又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建構,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道德選擇能力,形成完整的品德結構(“不教”)。[4]那么,基于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的品德課堂應具備怎樣的特點?
1.以生活為基石,體現(xiàn)學生本位,凸顯從容、豐實的蘇式課堂特點。
品德課堂需要不斷開發(fā)并優(yōu)化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葉瀾教授告訴我們:“每個學生以完整的生命個體狀態(tài)存在于課堂生活中,他們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而且是教育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盵5]
案例:《誠實的孩子》
小晨是個活潑聰明的男孩。因為靜不下心來,他的試卷上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天的語文練習卷,小晨破天荒地得了滿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墒蔷驮谙挛绨l(fā)下試卷的不久,他悶悶不樂地走上了講臺。因為他的試卷上有一處明明扣分了,但老師在算分時卻漏扣了……
低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就有一課名為《皮諾曹的鼻子》。很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喜歡用“狼來了”或“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做導入。而我的這個故事就成為了我教學這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并組織學生圍繞這件事展開討論:小晨該表揚嗎?為什么?你或者你的身邊有無這樣的事例,請你贊一贊。這個例子源于生活,比起那些不是發(fā)生在孩子們身邊的其他例子,學生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顯然更有說服力。
生活即教育。“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生活”,這是新課標的理念之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體驗感悟為途徑,從而使全體學生從中受益,并最終運用于生活,這就是德育的宗旨所在。
2.以研索為核心,體現(xiàn)過程本位,凸顯靈動、覺悟的蘇式課堂特點。
品德課堂是圍繞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的目標要求而展開,是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運動狀態(tài)?!皟和奶煨员臼亲⒅厥聦嵉?,歡喜自己去做的。”葉老這么說,教育“宜為學童開發(fā)心靈”“使學生有自由發(fā)展思想的能力”。因此,品德課堂是師生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教育活動過程。
案例:《我的這六年》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中,有一篇名為《我的這六年》的課文。實施教學的前一周,我就布置孩子們以“我的成長記錄”為話題,收集自己小學六年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或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一棵成長樹。話題是樹的主干,照片或故事是片片樹葉,每張照片或故事邊都伸展出許多枝椏來,那是自評、互評的空間。為期一周的時間里,教室的墻壁上貼滿了學生自制的,別具風格的“成長樹”,老師、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會在學生的“成長樹”上做點評、寫留言。每一個踏進教室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即將離別的師生們是多么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們在繪制、裝飾各自的“成長樹”的同時也在互相欣賞、互相評價,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凈化。
新課標指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才是課程的核心所在?!毙W品德學科的教學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淡化課堂模式觀,用活動溝通心靈,用體悟培育師生的人格力量,建立一種促使學生在原有人格特征基礎上,得到充分自由發(fā)展的學習場。
3.以創(chuàng)新為推力,體現(xiàn)能力本位,凸顯共生、智慧的蘇式課堂特點。
品德課堂的生命力借助于對話,植根于思辨。但對話式的思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先讓學生根據(jù)思辨的中心內(nèi)容畫出思維導圖,教師就能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思考過程,然后有選擇地進行對話式交流,課堂的效果會更佳。
案例:《網(wǎng)絡連接你我他》
六年級下冊第四課《網(wǎng)絡連接你我他》,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或侵害,而后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筆者認為,教學時切忌簡單說教,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自悟,才能達到自省與自醒。教學中可以以“我看電腦熱”為中心議題,讓學生畫出思維導圖,交流思維過程,從中有效地辨析網(wǎng)絡的“利”與“弊”。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有效的引導,明確正確的做法。如圖所示,教師做適當引導后,學生可以只完成圖中的空白處,也可以重新思考、羅列利與弊的表象。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yè)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與態(tài)度和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比~瀾教授說得太有道理了。我們只有用教育的智慧去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才能達到教育的共贏。品德學科教師的教育智慧就集中體現(xiàn)在愛的藝術上,這種愛是從容的,溫潤的。我們用藝術的愛傳遞情感,培育出充滿幸福感的學生,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給學生的品行帶來潛移默化的改變。
葉圣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為人生”是其精髓所在,為學生的學習人生,也為教師的教學人生。在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下的蘇式品德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參與、共同成長的教育人生。以生活為基石,以研索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為推力的蘇式品德課堂,充分體現(xiàn)學生本位、過程本位、能力本位的新教育理念,凸顯“溫潤以豐厚累積、靈動以注重感悟、共生以激發(fā)智慧”的蘇式品德課堂特點。學習葉圣陶教育思想,踐行葉圣陶教育理念,這將是姑蘇教育人永恒的坐標。
[參考文獻]
[1]沉默是金.從葉圣陶教育思想所想到的——讀〈六位教育家〉有感之三[CP].http://blog.sina.com.cn/hongdulrx,2010(03).
[2]班華.現(xiàn)代德育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蘇州葉圣陶實驗小學.葉圣陶教育論語[G],2005.
[4]成尚榮.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Z]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2).
[5]葉瀾.“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M]三聯(lián)書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