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亮
【關鍵詞】 新課改;歷史教學;教師;教學觀念;轉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88—01
目前的歷史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它給歷史教師帶來了無法回避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莫過于對傳統(tǒng)舊角色和舊觀念的挑戰(zhàn)。因此,以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歷史教學的核心,這是擺在廣大歷史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筆者就中學歷史課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談一些自己的拙見。
一、互換師生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歷史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歷史課程改革應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爆F代教育理念也認為,課程教學不僅要看“教”,而且要看“學”,看“學”的中心就是“以學論教”。“以學論教”可以使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手段、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在對問題情境進行探索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問題,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這時候學生會主動向教師請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更為主動,這可以讓學生自身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思維持點在這種主動的探究學習中激活,也可讓學生“從做中學”,通過對原始文獻資料的搜集、尋找、閱讀或運用,圖表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手段來增加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機會,使整個學習充滿吸引力,充滿探索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轉換觀念,加強師生間的平等交流
歷史教師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這種方法讓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逐步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更是師生彼此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還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交往對話成為課堂上師生間的重要鏈接。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的甘甜。交往還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所以,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應該從教學的“權威寶座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與學生在同一個平臺一起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學生的學友”,在激烈的爭論中做“裁判”,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三、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因材施教
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為它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為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教育家的。筆者以為,這不僅僅是作為歷史教師應該轉變的教學觀,而且還應該成為所有教育者的教學觀。
四、加強教師自身的研究性學習
實施新課標,歷史教師必須學會反思、創(chuàng)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所謂研究型教師,除了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之外,還應具有敏感的教學研究意識和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
歷史教師應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反思,探討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對歷史教學活動始終保持一種探索的習慣,并及時加以總結。通過“思考—探索—總結—再思考—再探索—再總結”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不斷總結和探索歷史教學問題,逐步形成理論性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教學研究的能力。同時,還應關注著名史學家的學術論文和教學經驗及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理論,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理論功底。
總之,新課標的實施給師生提供了較大自由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空間,要真正落實歷史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歷史教師需從傳統(tǒng)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價值觀念,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