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芳
【摘 要】句法復雜性是衡量二語寫作質(zhì)量的主要指標之一。本研究選取某農(nóng)林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一、二年級不同階段的英語寫作習作作為分析語料, 比較教學干預前后學生的寫作抽樣樣本的句法復雜性特征, 分析和檢驗教學干預對學生寫作的影響, 并找出學生習作中句法復雜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寫作 ? ?句法復雜性 ? ? 教學干預
一、引言
衡量作文質(zhì)量的語言特征中,句法特征占重要位置, 即句法的復雜性、準確性和多樣性。而英語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必然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掌握并深入分析學生寫作中的句法發(fā)展特點, 然后更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反復的教學試驗,有利于達到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的目的。
寫作的發(fā)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寫作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對復雜性的研究較少。Wolfe-Quintero et al.(1998: 29) 指出:句法復雜性是指文章中句法的復雜程度和變化程度。本文基于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句法復雜性的特點進行分析,試圖弄清寫作中句法復雜性、學生年級水平和寫作水平三者的關(guān)系。
二、研究問題及設(shè)計
(一)研究問題
正如馬廣惠、文秋芳(1999)從語言變量和寫作水平的關(guān)系來解釋學習者的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特征,本文以研究本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寫作, 通過對寫作文本句法特征的分析, 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句法問題。通過抽樣樣本在不同階段句法特征的對比來分析大學英語寫作中的句法問題, 從中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通過研究不同教學層次或年級水平之間在二語句法復雜性特征上的差異,如Cooper(1976),以及通過研究句法復雜性測量以檢驗學生寫作水平是否隨時間推移得到提高。因此研究的焦點集中在:
第一, 通過教學干預,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一、二年級階段在句法復雜性方面是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第二, 針對學生寫作中的句法復雜性方面的特點, 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以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二)研究設(shè)計
本研究借鑒秦曉晴、文秋芳(2007)等人的研究方法,將寫作單位長度、句子類型、從屬子句的18個指標作為分析依據(jù),從我校非英語專業(yè)一個班的學生的期末英文寫作中隨機抽取30個樣本作為分析語料。然后參加研究的班級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行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師給予的兩周一次的主題討論,隨后小組的每位成員就該主題完成該主題寫作并交叉互評。教師追蹤并分析樣本在英語句法復雜性特征上的差異, 通過教學干預加強學生對特定的一些句子和從句的學習,輔以大量閱讀、摘抄和摘要練習等輸入訓練,從而影響學生的書面語言使用。一年之后再次提取這30個樣本的二年級期末作文,分析教學干預前后的具體差距,并找出學生作文中句法復雜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以有效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寫作教學效果。
三、研究結(jié)果及討論
我們將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整理。通過各項寫作單位長度的分布、 句子類型的分布、 從句類型的分布及復雜性比率的分布, 可以看出教學干預前后,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句法復雜性的應用的對比使用情況。
可以看出,句法復雜性的各項指標在教學干預后大致上呈上升趨勢。這與鮑貴(2010:16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由此可見,教學干預對學生的寫作影響顯著。隨著學習的深入和任課教師在句法復雜性各個方面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語言接觸量增大,最終體現(xiàn)在語言輸出的能力不斷提升。
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學生作文的長度指標在一年期間內(nèi)增長較快,而密度指標沒有明顯的發(fā)展;第二,句子類型上,學生在一二年級兩個階段的寫作中應用最多的是簡單句,而且一年級比二年級使用得更多,而并列句和并列復合句的應用較少甚至沒有使用;第三,從屬子句中,狀語從句和賓語從句使用較多,在一年的學習中,定語從句的使用增長幅度大,但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使用率特別低,而且發(fā)展不明顯甚至無變化;第四,三項密度指標變化幅度都很小,說明復雜的句子較難掌握,發(fā)展緩慢。
四、結(jié)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學英語寫作課上仍然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語法意識、句法意識的培養(yǎng),尤其是重視子句密度的發(fā)展。特別是一些特定基本句型和句子結(jié)構(gòu)的概念,如并列句、并列復合句以及從句中的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
另外,在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應該掌握并深入分析學生寫作中的句法發(fā)展特點, 通過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特別是加強學生對自己習作的自評以及合作學習中的互評環(huán)節(jié),然后更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反復的教學試驗。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反映不同年級、年齡或課程水平的學習者的句法復雜性的發(fā)展趨勢,從而對學習者的語言發(fā)展水平進行動態(tài)跟蹤。當然, 句子長度的增加并不僅僅依賴于從屬句的增加,名詞化短語、 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結(jié)構(gòu)或修飾語等的增加都會使長度單位內(nèi)用詞數(shù)量增加( 鮑貴,2009: 291) 。因此,在教學中要結(jié)合寫作發(fā)展的其他方面,如詞匯多樣性、準確性、流利性等,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呈現(xiàn)學習者作文句法復雜性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模式。
【參考文獻】
[1]Cooper T C.Measuring written syntactic pattern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German[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6( 69) : 176 -183.
[2]Wolfe-Quintero K, HY Kim.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writing: Measures of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plexity[M].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3]鮑貴.英語學習者作文句法復雜性變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9,41( 4): 291-297.
[4]鮑貴.英語學習者語言復雜性變化對比研究[J].現(xiàn)代漢語, 2010,33(2): 166-176.
[5]馬廣惠,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 :34 -39.
[6]秦曉晴, 文秋芳.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研究[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