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芳,龔子君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大學生幸福教育的路徑研究
鄭芳,龔子君
摘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對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內涵、必要性和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四個結合”的教育實施路徑,即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群體互助與個體自助相結合、全過程指導與專題教育相結合、幸福教育與感恩教育相結合,以推進大學生幸福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幸福教育;路徑
近年來,幸福、幸福教育在國內外學術界、教育界得到持續(xù)關注,幸福理念對于高校教育的影響日益強烈。在大學生幸福觀中,占據(jù)主要地位的不是個體外在的幸福情緒表現(xiàn),而是內化于個體的價值觀。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去詮釋大學生幸福觀的內涵,去探索大學生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徑,是高校大學生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徑。[1]正確認識大學生幸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有地位,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追求幸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幸福品質,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幸福教育
有關幸福觀的定義有很多,例如,有學者將幸福定義為持久的快樂加意義;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nhneman在《重新定義幸?!分兄赋觯腋0ǎ赫w的幸福感、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情緒、愉快的感覺。心理學家Ed Diener則言簡意賅地指出,幸福就是生活滿意度高,積極情緒多而消極情緒少。[2]
人的幸福觀是在需要得到滿足時的積極體驗,這是內在需求和價值取向凸顯的過程。幸福觀依賴于人對于周圍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和看法(也就是價值觀)。[3]所以,價值觀是大學生幸福觀的基礎,不同的價值觀會使大學生在相同的現(xiàn)實條件下產(chǎn)生不同的幸福體驗。幸福觀和人的價值觀是緊密聯(lián)系的,幸福是自我完善的心理體驗,它本身就包含了人生目的和意義,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是價值觀提升的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了詮釋,體現(xiàn)了三者在價值目標上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發(fā)展觀,它所包含的價值觀是唯物辯證的,也是積極向上的,必將引導大學生擁有積極的幸福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更是大學生體驗積極的幸福感的需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幸福觀的形成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正確的幸福觀,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shù),這就需要加強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視角,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幸福觀,把人生和價值融入到對國家、社會、人民的熱愛與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中來,在為人民服務中獲取人生的美滿與幸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在助人和奉獻中感受幸福。
(二)大學生幸福教育的主要內容
重視和倡導大學生幸福教育,不僅是對大學生個體身心的關切,更意味著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提升。[4]通過幸福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幸福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與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對幸福生活的構建。筆者認為,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即認識幸福;(2)為大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幸福氛圍,即讓學生體驗幸福;(3)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去發(fā)現(xiàn)幸福,即追求幸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和幸福觀教育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斷發(fā)展,螺旋上升,將知識性的價值觀理念教育負載在積極的幸福觀體驗上,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現(xiàn)狀以及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筆者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采訪,從大學生對幸福的認識、追求方式與評價以及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等方面了解情況。此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40份,回收605份,其中有效問卷598份,男生264人,女生334人。
(一)大學生對幸福的感知整體向好,對待未來滿懷希望
在問題“你認為自己幸福么”的選擇中,有31.5%的同學認為自己非常幸福;50.9%的同學認為自己比較幸福;選擇“不太幸福”和“很不幸?!钡膶W生分別占13%和4.2%。問及不幸福的原因時,占據(jù)前四的選擇依次為生活壓力大(24.7%);精神空虛(17.3%);缺乏目標(17.3%);學習就業(yè)壓力大(17.1%)。此外,在“對自己未來幸福的預期”一題中,“充滿信心”和“比較有信心”的同學占66.4%;“沒有信心”的同學占11.5%??傮w上大學生的幸福程度較高,對未來也比較有信心。雖然,他們很多人在生活與學習方面面臨著種種的挑戰(zhàn)和困難,但心態(tài)都較為樂觀,能夠感受和發(fā)現(xiàn)幸福。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較弱,這與他們自身的心態(tài)以及錯誤的價值觀有關。
(二)大學生對幸福的目標取向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大,對個人幸福的追求強烈
在“你認為幸福是什么”的問題中,問卷列舉了與幸福相關的九個因素,分別為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有知心朋友、生活富裕、學業(yè)順利、有良好的社會關系、浪漫的愛情、為社會做貢獻以及事業(yè)成功。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20.1%的學生選擇了身體健康;15.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幸福;14.3%的學生選擇了有知心朋友;10%的學生選擇了浪漫的愛情。說明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對于健康、家庭、友誼與情感等因素相對重視,這種偏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是積極向上的。另外,大學生的幸福目標取向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傾向,但是,只有8.1%的學生選擇了“為社會做貢獻”,并且這個因素在總共9個因素中排名第7,顯然,很多大學生還存在著一些認知的偏差,不明白幸福的最高層次就是奉獻。同樣,在另一題“你更注重個人幸福還是社會幸福”中,25.2%的同學選擇了“個人幸?!?,也同樣反映出少部分大學生狹隘、自私的幸福觀。
(三)大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較強,少數(shù)學生的耐挫折能力有待提升
幸福能力包括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與感受幸福的能力。很多人都知道幸福需要去創(chuàng)造,因此,他們不斷地去獲取資源,追趕幸福。其實,享受奮斗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只要端正態(tài)度、用心體會,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快樂與幸福。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不錯,對自己的現(xiàn)狀比較滿意。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待提高,遇到挫折總是選擇逃避,碰到困難就一蹶不振,學業(yè)落后、就業(yè)不順或戀愛遇挫都能成為他們自暴自棄的理由。還有部分大學生沒有理想、安于現(xiàn)狀、不愿意吃苦,缺乏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無法領略到同齡優(yōu)秀大學生不斷進步的幸福感。
(四)大學生在追求幸福的方式上存在一定偏差,“等、靠、要”等想法依舊存在
在“你認為如何獲得幸?!钡膯栴}上,有44.9%的同學選擇了依靠自己的努力,說明能認識到自身奮斗才是實現(xiàn)幸福的必要條件。但仍有不少學生選擇了依靠父母、親戚朋友、甚至是結婚對象的幫助自己獲得想要的幸福。這個調查結果也反應了當今社會“啃老”的現(xiàn)象。一部分年輕人傾向于坐享其成而不是努力工作,缺乏奮斗目標,追求物質享受,并希望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得成功的捷徑。因此,有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出身不好,沒有有權有勢的父母,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并以此為借口放棄個人的奮斗,這種想法嚴重影響了他們建立正確的幸福觀。
大學生對幸福的強烈追求,對于幸福教育的渴望,迫切需要高校結合青年的特點、發(fā)揮高校的優(yōu)勢、融入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開展大學生幸福教育。認清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內容及其對個人、學校、社會的重要意義,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將其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布局,明確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必要性。[5]
(一)從個人層面上來看,價值觀的多元化導致大學生幸福觀產(chǎn)生偏離
多元文化的互動,使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再單一和同質化,而是日漸多元化。受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多元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幸福觀也出現(xiàn)了多元化趨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我主義等不合理的幸福觀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多元中如何立主導、多樣中如何謀共識,這就需要加強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引導正確認識和應對時代背景和多元文化,樹立和踐行正確、合理的、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的幸福觀。[6]
(二)從高校層面上來看,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傾向,導致大學生幸福感的缺失
不少高校把培養(yǎng)大學生當作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手段,將高等教育降格為只以訓練人掌握生產(chǎn)技能技術,謀求職業(yè)做準備的層次。大學生的學習目的被單一的對等為找份好工作,學生天天忙著考證、學習,在這種氛圍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學生的幸福感大大降低。這就需要通過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培養(yǎng)感知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只有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才能感知真正的幸福;也只有在感知到真正幸福時,才能體會到創(chuàng)造幸福的價值所在。
(三)從社會層面上來看,以人為本的大學生幸福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趨勢
大學生幸福教育立足于關注人、關心人、理解人、發(fā)展人,在關注物質生活和外在需要的同時,尤其注重大學生的內心訴求和心理感受,以促進和增加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加強幸福教育正是時代提出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著力點,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德行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精神狀態(tài),既能影響個體的精神健康,又對整個社會的和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幸福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可借鑒的經(jīng)驗很少,教育的路徑與方法都在探索和嘗試之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進行大學生幸福教育,注重幸福教育知情行的統(tǒng)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內化、外化的過程。以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筆者從“四個結合”的角度去探索和實踐大學生幸福教育。
(一)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
加強宣傳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幸福。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場地。建立大學生幸福教育的統(tǒng)籌和保障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將幸福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去,讓學生感覺到獲得的不僅僅只是技能,還有成功和創(chuàng)造的幸福。課外是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校園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社會實踐、科技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文藝展示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自我的價值,體會身心愉悅的滿足和幸福。
(二)群體互助與個體自助相結合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判斷,讓學生在集體、個體之間體驗幸福。在幸福教育中,建立教師引導、朋輩互助、個人自助的學習模式,開展各類幸福教育教學活動。同時,積極發(fā)揮朋輩和個體的作用,通過團體輔導、個體咨詢、朋輩交流等方式,加強幸福觀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享受生命的意義。針對各類特殊學生,如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障礙學生、危機失范的學生等,注重柔性化教育和引導,開展個性化的幸福教育。弘揚助人為樂的幸福觀,提倡助人自助的觀念,在利他行為中追求個人幸福。
(三)全過程指導與專題教育相結合
指導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追求幸福。在高校全過程育人的基礎上,建立有效地專題教育途徑,加強大學生幸福教育。如新生始業(yè)教育、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主題班會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教育需要與教育活動吻合。通過樹立典型示范、榜樣教育,以美好的品質去感染學生。
(四)幸福教育與感恩教育相結合
將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幸福觀進一步升華,在“大我”的幸福中體會和追求“小我”的幸福,要把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充實在幸福教育中。組織開展如“感動十大母親、父親”評選活動、中秋思親家書評選、勵志大學生事跡報告會、篤行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高校感恩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等情感,從中體會幸福。
參考文獻:
[1]孫穎.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與大學生心理幸福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梁津安,杜敏.幸福心理學[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3]張曉菲.幸福就在你身邊——聆聽哈佛的十堂幸福課[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
[4]蔡潔,元會芳,鄧飛.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0(12):189-191.
[5]李京樺.高校德育中的幸?;窂竭x擇[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46-248.
[6]張雪,張麗競.柔性管理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3):99-101.
[責任編輯李漪]
基金項目: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大學生幸福教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4Z02)
作者簡介:鄭芳,女,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龔子君,女,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16)11-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