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營營
(黑龍江省八五七農場學校 黑龍江雞西 158100)
淺談翻轉學習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葛營營
(黑龍江省八五七農場學校 黑龍江雞西 158100)
2014年,我參加了中國大學MOOC學習,了解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轉變成將教學內容以微課、微視頻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以更自由、更舒適、更方便的方式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因此我比較認可這種教學模式,也在教學中嘗試進行微課設計教學,還參加了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組織的第二三四屆全國微課大賽并獲獎。教學中的成功加上專家的認可,給了我繼續(xù)下去的動力,又一個契機則給我更深入研究這一教學模式的勇氣。
2015年我校承擔了“翻轉課堂應用于初中教學的模式和實踐效果的研究”課題,我有幸成為課題研究成員之一。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讓我對微課——翻轉學習——翻轉課堂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愿意將研究心得與大家分享。
在課題實踐中我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微課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校課題網站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解決學生學習困難。我校有90%學生為住家生,還有10%為寄宿生,住家生在家中可以自由進行翻轉學習,但是寄宿生就沒有如此的便利條件,這也為翻轉教學增加了難度。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敞開平板教室供寄宿生使用,這樣,可以保證所有學生都有條件進行翻轉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已經認可這種學習模式,也認可教師制作的微課。因為觀看微課微視頻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我在設計微課的時候就增加了教學內容,有些在傳統(tǒng)課堂中來不及拓展的內容,都可以呈現(xiàn)在微課中,使得學生獲得更廣泛、更深入的學習。
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要求教學在備課時厚積、上課時薄發(fā),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并不能將所有內容呈現(xiàn),翻轉課堂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對于寫作背景、作者的介紹是教學內容之一。傳統(tǒng)課堂只是幾句話帶過,不會對作者生平、寫作背景進行深入的介紹或講解,而這些恰恰就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源頭,不了解這些就無法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更無法理解詩歌的主旨內涵。因此,我在進行古詩詞翻轉教學時,將大量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融入微課,讓學生了解活生生的作者其人,了解作者寫作目的、寫作背景,了解詩中用字用詞用典情況,教師更輕松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對詩歌學習更有興趣、記憶更深刻。
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具體說明我的做法:
例如:在教學李商隱的《無題》時,我從李商隱生活軌跡入手,讓學生了解李商隱其人、其事,作者為什么要以“無題”為名兩方面拓展本詩。
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詩名的詩共計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和玉陽山靈都觀女宋華陽之間戀情的詩。這些無題詩音調諧美,深情綿邈,含蓄隱澀,富于象征和暗喻色彩,兩人之間的情感難以用語言描述,用《無題》恐怕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法。“相見時難別亦難”這首詩記敘的是兩人在春末一次短暫相見又離別的景況。
“東風”即春風,隱指季節(jié);緊隨著用“百花殘”點出時令,是為春暮。在這樣的時節(jié),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舍”。按一般而言,詩歌是先寫景,后抒情;在這里,作者卻是先述離情,再描悲景,更襯出詩人處于“兩難之境”的傷悲心情。“難”之一字,是為全篇的詩眼。
緊接著,作者在頷聯(lián)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xiàn),極為熨貼?!按盒Q”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yè)的忠誠執(zhí)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頸聯(lián)“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早晨對鏡梳妝的時候,擔心因飽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頭發(fā);夜晚對月低吟的時候,害怕不能表達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覺月光的清寒。對“鏡”,是顧影自憐;對“月”,則是形只影單;再加上一“曉”一“夜”的時間點示,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lián)“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芭钌健?,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是很恰切的。“青鳥”,是神話中給王母娘娘當信使的神鳥。當時,詩人處于玉陽山東山,雖與戀人同處一山,距離不算遙遠,但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能見容于社會,所以會遭遇到種種的波折和阻礙。句中的“無多路”,可作“沒有多遠的路”或“沒有別的什么路”來理解,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詩人卻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鳥”來探聽消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么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
在微課中講解以上學習內容,學生對本詩的寫作目的、對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寫作內容、表達感情非常明確。這樣既加深學生記憶,又降低教師教學難度,節(jié)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事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古詩學習感興趣。
語文古詩、古文教學都可以采用翻轉學習的方法,教師將提前做好的微課發(fā)布到學校平臺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由學習,這樣的翻轉學習方式確實很適合實際教學。這種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增加備課量,制作輕松有效的微課,讓學生有興趣、堅持去觀看教學視頻,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還要求教師多監(jiān)督鼓勵才行。
翻轉課堂、翻轉學習雖然進入我國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但是應用在初中教學一線的比例還很低。對于語文學科來講,教師學生家長三方聯(lián)動,形成教與學的新模式并且貴在堅持,一定會對教學有幫助,既降低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壓力,有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同時還能給學生更廣泛、深入的學習,優(yōu)勢顯而易見。
葛營營,女,漢族,1979-01,黑龍江雞西人,黑龍江省密山市八五七農場學校,本科學歷,一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