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甜(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
削落的美學
——《那個夏天,最寧靜的?!冯娪敖庾x
田 甜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北野武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日本的美學特色在其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赌莻€夏天,最寧靜的?!肥潜币拔鋵⒑喖s之美做到極致的一部電影。論文以這部電影為文本,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以及音樂的使用上來分析“削落的美學”在這部電影中的展現(xiàn)。
關鍵詞:《那個夏天,最寧靜的?!?;敘述風格;鏡頭語言;音樂
《那個夏天,最寧靜的?!肥侨毡緦а荼币拔涞淖髌贰k娪芭臄z于1991年,是北野武從事導演創(chuàng)作以來的第三部作品。北野武是日本現(xiàn)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風格多變,既有彰顯暴力美學的個性之作,也不乏風格清新、空靈之作,比如:《那個夏天,最寧靜的海》,以及《菊次郎的夏天》等。他將暴力與溫情這樣極端、對立的因素融為一體,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創(chuàng)新和突破,是日本新電影導演的代表。
《那個夏天,最寧靜的?!废蛭覀冎v述了一個有關生命、理想和愛情的故事。電影的男主人公米倉茂平是一位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職業(yè)是垃圾回收員。故事從他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斷裂的沖浪板開始。茂將沖浪板撿了回去,仔細地修補好,和他的女朋友,也同樣失聰貴子,來到海邊。從此茂便迷上了沖浪,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貴子則坐在岸邊靜靜地看著海中的茂。漸漸茂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被人嘲笑的新手成為技藝嫻熟的沖浪手,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曾經(jīng)高價賣給茂沖浪板的店老板被茂的堅持所感動,建議茂去參加沖浪比賽。茂和貴子充滿期待地來到比賽現(xiàn)場,茂卻因為聽不見喊他上場的廣播,喪失了比賽的機會。茂的不幸使店老板產(chǎn)生了同情,他主動幫助茂,并成為了茂的朋友。不久,第二次沖浪大賽開始舉辦了,茂成功地參加了比賽,并獲得了名次。此時的茂和貴子完全沉浸在喜悅與幸福之中。然而,之后的一個雨天,茂獨自一人來到海邊練習沖浪,卻再也沒有回來,留下的只有被波濤送回到岸邊的沖浪板。貴子收起茂的遺物,并將她與茂在那次比賽勝利后的合影貼在上面,抱著沖浪板走向大海。
電影《那個夏天,最寧靜的?!废袷且皇讓τ谏陌г姡磉_了對過去時光的追思。整部電影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哀而不傷的情緒,給人留下悠遠的回味。電影風格清澈、簡潔,展現(xiàn)出一種削落的美。
影片中主人公的生存背景被大大簡化了。我們只知道茂是一個垃圾回收員,而對于他的家人,他的過往,我們一無所知,包括他的女朋友貴子,也是無任何生活背景的交代。導演刻意忽視人物背景可以去掉那些情節(jié)中不必要的枝枝蔓蔓為講述故事清除了噪音的同時,對故事的情節(jié)盡可能地淡化處理。影片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愛上沖浪的茂練習沖浪并獲得認可。甚至,對于女主人公貴子角色的設定只是讓她處在一個守望者的位置上,是茂生活的見證者。影片最多出現(xiàn)的場景就是茂在海里沖浪,等待在岸邊的貴子靜靜地看著茂。影片在情節(jié)上簡化的處理制造了一種寧靜的氣氛,這正與影片想表達出的思想與風格相吻合。人物在語言表達上更是簡潔。貴子和茂是有聽覺障礙的殘疾人,他們之間甚至很少用手勢大部分時候只是用眼神來交流(片中只出現(xiàn)過兩次他們用手勢交流的鏡頭,一次是在商店門口,貴子進去詢問沖浪板價格前,另一次是在海灘上貴子示意茂自己要去買些飲料)。但是他們心靈是相通的,無聲的語言在他們之間流動,沒有任何交流上的障礙。兩個人的情感純凈、美好。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冷靜的敘述風格,影片將故事娓娓道來、不緊不慢,用影像推動敘事,卻不使人覺得沉悶與拖沓。這與影片的剪輯是分不開的,本片是北野武親自動手剪輯的,他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鏡頭,也保持著鏡頭之間嚴密的邏輯性,這均顯示出導演對于簡潔的追求。
導演這一系列的做法完成了一個類似于寓言化故事的講述。人物是單一的符號化的存在,只是為了寄托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抒發(fā)的情感。茂對大海仿佛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他對于沖浪的迷戀,未嘗不是一種對于命運的抗爭。導演把茂設定為一個失聰?shù)娜?,殘酷地把他置于弱勢的群體,借著茂一次又一次在海里摔倒和爬起不放棄地練習著沖浪的場景,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宿命的反叛。他把這種堅韌的精神不動聲色地埋藏于平靜的影片敘事中,正是客觀地展示其意義的高明之舉,從而使影片更加發(fā)人深省、意味深長。
本片的敘述特色,從一方面充分展示了日本文化簡約淡泊的審美觀。日本人對簡約的好尚達到了比較極致的程度,這在日本其它的藝術門類里均有表現(xiàn),淡雅的繪畫,旋律單一的音樂,動作緩慢、柔和的舞蹈。而本片所營造的意境和風格,正是它民族文化和美的體現(xiàn)。
本片的鏡頭語言是很有特色的。在片中,導演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固定鏡頭,使整個影片呈現(xiàn)出很冷靜的氣質。在這些固定鏡頭所展現(xiàn)的相對靜止的空間內,觀眾就仿佛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冷靜地觀看空間內人物的生存、情感狀態(tài)。而在這種觀賞情境下,會使人不由自主地對影片中意象的深層含義不斷追問,對人物命運進行猜測,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影片的效果。我們靜靜地看著大海中與波濤抗爭的茂,岸邊默默守望的貴子,沙灘上的人群,茂和貴子面向大海的背影等等,細細地品味這些固定鏡頭里營造的那些或堅定,或恬靜,或清澈,或哀愁的情感。
還有值得稱道的是,導演將鏡頭內的舒緩和鏡頭之間的省略做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導演大膽地對影片進行剪輯,鏡頭之間的省略做到了極致,在保留鏡頭與鏡頭的邏輯性的基礎上做了最大限度地剪裁,留下了無窮的空間讓觀眾自己去思考、猜測、和想象。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說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所強調的“留白”的效果,使影片顯得意味深長。比如:對于茂的死,導演用極省的筆墨,只用一個孤零零地被沖上岸邊的沖浪板來表現(xiàn)。貴子最后的命運,也只是描寫到她抱著沖浪板走向大海,貼著她和茂合影的沖浪板被海浪沖刷著的鏡頭暗示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死亡,達到了生與死最和諧的過渡。這樣的鏡頭表達,給觀眾留下了思考和感觸地空間,悠長、哀婉的韻味,展現(xiàn)了一種“削落的美”。
在畫面上,本片無論從構圖還是色彩的運用上無不體現(xiàn)了導演的獨具匠心。本片導演多采用全景和中景。片中最常出現(xiàn)的背景是大海,導演將人物放置在這一背景下,用大全景來展示,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也展現(xiàn)了在大自然中人的渺小,更突出了主人公茂身上那種與命運抗爭的不屈和堅韌。影片中還多次出現(xiàn)過茂和貴子面向大海的背影,多選擇全景和中景來表達,隱約透出一種對愛情的堅定,對生命的尊重,彌漫著淡淡的哀愁。本片的構圖上力求簡約,畫面中所容納的物體非常少,像是數(shù)筆勾勒而就的寫意畫,其間卻含有很深的意味。當主人公茂第一次看見廢棄的沖浪板時并沒有撿走他,而是坐上垃圾回收車,在固定鏡頭里,畫面的最左邊是安靜靠在墻邊的沖浪板,茂的車越來越小直至運動到了畫面的最右邊,車停了下來,然后茂下車奔向沖浪板。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畫面,汽車在即將運動出畫面的時候停止,沖浪板在最左邊是近景,汽車在最右邊是遠景,沖浪板在畫面上所占的絕對空間是大于汽車的,這展現(xiàn)了這塊沖浪板對茂強大的吸引力,仿佛一塊巨大的磁鐵將茂從遠處拉了回來。這其實也隱喻了茂的希望和理想,在發(fā)現(xiàn)沖浪板的同時他就和它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也同大海連在了一起。導演用這樣簡單的畫面?zhèn)鬟_了深邃的意義。在影片的最后,一個俯拍的畫面,背景是深藍色的大海,畫面中央是茂白色的沖浪板,沖浪板飄在海中,就像一片羽毛,那么安詳,表達了對死亡平靜到似乎迷戀的感覺。白色是日本人最喜歡的一種顏色,認為它表示純潔。這個畫面?zhèn)鬟_出一種寧靜、清澈的美。
整個影片在色彩的使用上很統(tǒng)一,主要使用藍色。影片中的大海一直呈現(xiàn)出一種暗淡的藍色,給人一種清冷、透明的感覺。沙灘是灰黑的,天是灰白的,包括主人公的衣服全選擇淡雅的顏色。整個色調都透出冷靜的氣質。這種色調的選擇為影片營造出空靈、純凈的意境。導演在色彩的使用上是特別智慧的,片中茂因為拿著沖浪板不能做公交車,在步行回家的路上,過往汽車的燈光反射在茂身邊的鐵欄桿上畫出一條條流動的金色線條,展現(xiàn)出靈動,飄逸之感,夢幻般美麗,這種美襯托了貴子放棄坐車和茂同行時,二人之間美好的感情的和諧流動。畫面和情感的表達上做到了渾然天成。最后女主角走向大海的畫面,采用了大全景,黑的沙灘通過白的浪花連著藍色的大海,藍色的大海又連接著白色的天空,而貴子小小的身影就站在這白色的浪花里,岸上她的身后是一道細細模糊的腳印。這冷清的色調暗示著貴子的命運,導演以一種空靈而清澈的美表現(xiàn)了死亡,營造了哀而不傷的氣氛。這樣的畫面,流露出了日本文化中“物哀”與“空寂”之美。
本片在音樂的使用頻率是比較高的,但音樂的使用依舊顯示出節(jié)制和得體的品格。對于本片來說音樂顯得尤其重要,男女主人公的失聰使得二人之間沒有任何的對白,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擔片中人物情感的交流與變化的功能。本片的音樂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并且在風格上做到了與影片風格的完美統(tǒng)一。影片的音樂是著名作曲家久石讓所做,他的音樂在畫面和敘事里創(chuàng)造出微妙、靈靜的美。片中音樂第一次出現(xiàn)于茂修理撿回來的沖浪板的時候,伴隨著茂切割泡沫板單調、枯燥的聲音,隱約細碎地,叮叮咚咚地響起,像是閃著光芒,就如同茂心中的理想正在萌芽,希望之光在心中跳躍。音樂在此準確表達了茂夢想開始時那種欣悅與美好。這部影片的音樂仿佛帶有一種說明的意味。音樂就像流淌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的語言和在訴說著主人公的心事。茂和貴子第一次分開是在公交車上。茂由于拿著沖浪板被拒絕乘車,只留下了貴子一個人在車上。此時導演用固定鏡頭展現(xiàn)貴子一個人在車上的情景,畫面很靜,像是一個毫無干系的人在冷眼旁觀。此時音樂響起,就像是在低訴貴子的心事,節(jié)奏由慢到快,好像在表達茂不在自己視線中的那種焦慮感。貴子最終決定下車去和茂同行。當貴子下車向茂跑去時,音樂節(jié)奏卻慢了下來,像是一粒粒珠子落入晶瑩的盤中,帶著光澤的音符一下一下敲打著人的心,既反映了貴子做出決定后內心的穩(wěn)定,也表達了她想盡快去到茂身邊的微妙心情,這種表現(xiàn)美得空靈。在本片的結尾,配樂的使用極其獨特和節(jié)制,一反常態(tài)地在字幕出現(xiàn)之后就結束了旋律只留下大海的濤聲,直到影片字幕結束,在黑色的背景里波濤聲仍然久久不絕,意味深長,讓人久久不能平靜。而結尾這樣的處理也正好與影片一開頭所出現(xiàn)的那片無聲的大海首尾呼應,使影片包含無窮的隱喻意,也達到了完整性。仿佛這不影片是一種回憶,對過往的追思。
“削落的美學”是北野武導演創(chuàng)作風格的最大特色之一。他擅長用簡約傳達深邃,用空靈表現(xiàn)沉重。電影《那個夏天,最寧靜的?!肪褪撬跋髀涞拿缹W”的一次完美實施。本片同樣在意象的鍛造上,細節(jié)的設計上,在人物的設置與表現(xiàn)上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
參考文獻:
[1]葉渭渠,唐月梅.物哀與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四方田犬彥.創(chuàng)新激情——1980年以后的日本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3]虞吉,葉宇,段運東.日本電影經(jīng)典[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校:張京華)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8-0174-03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簡介:田甜(1983-),女,安徽鳳臺人,碩士,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