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棟 潘 娜 魯婷婷 陶 珠
(1.常州大學 江蘇常州 213164; 2.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
歐洲博洛尼亞進程對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啟示
林棟1潘娜1魯婷婷2陶珠1
(1.常州大學江蘇常州213164; 2.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摘要:博洛尼亞進程是在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開展的歐洲本土高等教育改革。參與國家廣泛,目標方針明確,實施措施多樣的博洛尼亞進程對歐洲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也面臨提升和轉型的考驗,而歐洲的博洛尼亞進程為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博洛尼亞進程; 高職教育; 啟示
0引言
20世紀90年代,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一步加深和美加澳等新興教育大國的興起,歐洲高等教育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和挑戰(zhàn)。為提升歐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1999年歐洲29國教育部長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亞共同簽署了《博洛尼亞宣言》,開始進行歐洲高等教育的改革?!恫┞迥醽喰浴返暮炇饦酥局┞迥醽嗊M程(Bologna Process)的全面啟動。博洛尼亞宣言明確提出至2010年建立共同的“歐洲高等教育區(qū)”。從1999年至今已經有46個歐洲國家簽署了《博洛尼亞宣言》,加入了博洛尼亞進程。各國的教育部長通過定期的歐洲教育峰會達成共識,并以公報的形式,使其政策和目標得以不斷推進和深化。
“博洛尼亞進程”的具體目標為:構建容易理解、可比較的學士或碩士學位體系;引入以歐洲學分轉換系統(tǒng)(ECTS)為基礎的學分體系;促進師生的流動性;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制訂可比較的、可兼容的高等學校畢業(yè)資格框架;鼓勵學生參與博洛尼亞進程;加強高等教育的歐洲維度;增強歐洲高等教育區(qū)的吸引力;制訂終身學習計劃;將博士生教育納入博洛尼亞進程等[1]。歐洲以博洛尼亞進程為核心,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區(qū)域化改革,構建了歐洲共同高等教育區(qū)和歐洲高等學位結構,確立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并采用學分積累與轉換系統(tǒng)實現了歐洲高等教育區(qū)域的整合,構建了終身教育體系資格框架,為建立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歐洲一體化進程做出了貢獻。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模也逐年擴大,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從宏觀層面而言,如何進行教育改革,實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微觀層面而言,高職院校都面臨如何堅持效益和規(guī)模并重,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何協(xié)調多方利益的關系;如何解決自身功能定位并處理好各專業(yè)之間的相互銜接和相互溝通;如何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人才等諸多現實問題。博洛尼亞進程是歐洲高等教育面臨困境時期的轉型和變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洛尼亞進程的特點及實踐經驗可以為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啟示和借鑒。
1國際化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推動力
20世紀末,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帶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促進了教育資源在各國之間的流動和交換,使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面臨國際化的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歐洲的博洛尼亞進程中所倡導的融合共贏,就是為了推動區(qū)域內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來促進歐洲居民的就業(yè)水平和能力,以實現歐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世界范圍內的吸引力。
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我國外向型戰(zhàn)略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高職院校更應該以前瞻性的眼光培養(yǎng)出適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在國際化浪潮中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fā)展。因此,國際化是高職教育的必然趨勢。同時,教育的國際化也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師生交流、科研合作、教學理念、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國際優(yōu)質平臺,促使高職院校吸取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推動自身發(fā)展和轉型。所以,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不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訴求,更是高職教育自身發(fā)展的著力點和推動力[2]。
2建立區(qū)域學分制度,統(tǒng)籌規(guī)劃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資源
博洛尼亞進程以“建立歐洲學分轉換的學習體系”為基本原則,是對學生最為直接的改革措施,成為協(xié)調歐洲高等教育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歐洲學分轉換和積累體系(ECTS)正日益成為各國學分體系的共同基礎,ECTS通過采取靈活的學分制度來確保學分的可轉換性,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一種簡化的、可轉換的和可比較的學位體系,從而促進最廣泛的學習流動[3]。由于ECTS的建立,使課程結構多樣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專業(yè),所學學分可以在歐洲不同學校間流通轉換,打破了學校間的藩籬和障礙,增強了學生流動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和方式,同時,也促進了不同學校之間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特定崗位(群),培養(yǎng)高級技術應用或管理人才[4],所以,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長的開放的教學體系勢在必行。雖然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出臺了學分制與彈性學制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但落實不到位,多數停留在紙面上。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計、教學體系構建、教育質量保障等方面尋求共性,按照一個模式培養(yǎng)學生,忽略了人的能力、素質差異;在學制上多以學年制為主,強調整齊劃一的管理;教學模式、配套政策等方面都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嚴重影響了學分制與彈性學制的實施。相對與歐洲博洛尼亞進程中通用性與靈活性并存的教育框架,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應該是在教學管理的制定上要體現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在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的設計上要突出彈性學制以及學分制的要求;在配套政策上,特別在師資、課程、教學資源等諸多資源配置上,要滿足學生跨專業(yè)、跨學校選課和選擇教師的需要,推進學分互認與轉換。
在高職院校比較集中的區(qū)域,可以通過學分轉換的原則,共同制定課程內容和培養(yǎng)方案,使得學生可以在兩個或者更多學校里面進行學分轉換,以保證學生不受約束地學習或深造。統(tǒng)籌規(guī)劃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出發(fā)點是讓各學校的優(yōu)質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效益,特別是教育資源和硬件資源。加強與當地企業(yè)、政府等多方聯系,各部門協(xié)調,優(yōu)化資源配置,節(jié)約辦學成本。歐洲學分轉換和積累體系是課程銜接和共享資源方面的成功范例。對于我國高職院校而言,鼓勵學生去企業(yè)實習,在不同學校之間進行正常的學習交流,就需要解決課程的對接問題,以保證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喜歡的專業(yè)進行學習。同時也避免了高職類課程開設趨同性嚴重的問題,刺激各高職院校開發(fā)自身優(yōu)勢課程、專業(yè),實現區(qū)域內的良性競爭。
3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多元參與的開放式終身教育體系
博洛尼亞進程中明確說明,大學教育需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歐洲各國實施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在畢業(yè)資格認定中投入(教學內容、學習年限)導向的傳統(tǒng),開始向產出(學習結果、學習量)導向轉變,在進行學分計算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學時間和自學能力,實際隱含著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導向向學生學習導向的轉變。讓學生進入認證機構或委員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政策制定,支持學生進行教學評估,強調學生在大學中的主體作用。同時博洛尼亞進程強調終身教育,學生所學學分長期保留,建立不同專業(yè)間銜接、轉換及學習成績評價等認可機制。對學生而言,則可以獲得繼續(xù)深造以及培訓的機會。對于教職員工而言,則可以在其他國家進行訪學和科研,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
而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培養(yǎng)方案、質量保障等方面仍由學校的行政部門進行管理和考核,缺少以學生為主體的評估體系,缺少評估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所以,學校必須重視學生參與評估對學校未來發(fā)展的意義,鼓勵學生參與評估和考核。同時,如果高職院校之間實行學分互認、教育資源共享等措施,會對教育質量的考核增加難度,所以,不同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考核除了學校自身的評估外,更需要不同學校之間學生的平行評估,使得教育質量的評估更加準確和客觀,借此推動我國高職院校真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學校面向全球化的活力和競爭力。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具有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兩大特點,在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實施終身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但實際上,很多高職院校還不是很重視職后教育,沒有把職后的培養(yǎng)培訓當作學校應該承擔的職責。隨著我國工業(yè)轉型和綠色經濟的興起,對高技能人才的創(chuàng)新性、技術性等綜合要求不斷提高,同時科技的進步與升級,使得眾多的在職人員需要重新進修學習,這勢必更加依靠以高職教育為代表的終身教育體系的支持。所以,我國高職院校需要明確終身教育的意義,發(fā)揮高職教育的特色,拓寬社會全民教育的渠道,加大服務地區(qū)經濟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承擔社會人士的職后培訓,真正實現人才職前職后綜合化和終身化的培養(yǎng)。這不但是我國高職院校未來發(fā)展的目標,也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對高職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4以外部評估為補充,完善內部教育質量評估監(jiān)管體系
歐洲博洛尼亞進程之所以能順利實施,其質量保證體系是先行條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歐洲各國先后制定了符合本國的學術資格框架及標準、質量保證體系等。多數國家對自身的高等教育的管理既強調學校內部質量評估的重要性,又堅持外部評估和質量監(jiān)管的補充作用。內部質量評價體系規(guī)定了質量保證政策和程序、資源保障要求、教師的任職資格、學生評價等。外部質量評價體系包括讓社會能認知的報告標準、結果分析、周期性調查等。外部評估需要內部評估作為基礎和支持,內外結合則構成了相輔相成的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在歐洲博洛尼亞進程中,歐洲各國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行業(yè)協(xié)會授權、高校自我評價、企業(yè)對工作人員能力的反饋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構建了高校、企業(yè)、社會之間信任的平臺,給歐洲各高校提供了準確客觀的信息和值得信賴的質量保證。
我國高職教育評估的首要任務便是進一步強化辦學者的教育質量意識,規(guī)范高職院校的辦學行為,加強對人才培養(yǎng)工作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監(jiān)控,促進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形勢和環(huán)境的變化,高職院校更應該注重內涵式的發(fā)展,根據客觀條件,建立自身有效的、長效的質量評估體系,同時以外部評估為補充,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要從過去只注重基本辦學規(guī)模、基本建設、學生人數、專業(yè)發(fā)展、管理規(guī)范等外延式評估監(jiān)管,逐步轉變?yōu)橹匾暼瞬刨|量建設、深化改革、激活活力的內涵式評估監(jiān)管。
參考文獻:
[1]徐理勤.博洛尼亞進程中的德國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啟示[J].德國研究,2008(3):72.
[2]雷煒.歐洲博洛尼亞進程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07(6):61-62.
[3]劉濤.啟示與展望我國圖書館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以博洛尼亞進程為視角[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5):60-62.
[4]賀繼明.高職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理論版),2009(14):36-38.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項目:常州科教城(高職教育園區(qū))院校科研基金項目計劃(K2014310/K2014204/K2014318)
作者簡介:林棟(1982-),男,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化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 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434(2016)03-0005-03
Revelation of Bologna Process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LIN Dong1PAN Na1LU Tingting2TAO Zhu1
(1.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2.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bologna process is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Europe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background. The bologna process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wide participants, clear goal, varie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it has deep impact o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t same time, under the tide of higher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lso faces the test of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e bologna process in Europe ha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Bologna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