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話圣賢與經(jīng)典
——孔子成圣之路與先秦諸子經(jīng)典的形成

2016-04-02 05:14鐘書林
文史哲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神化

鐘書林

?

對話圣賢與經(jīng)典
——孔子成圣之路與先秦諸子經(jīng)典的形成

鐘書林

摘要:孔子的形象在后世被賦予太多的色彩,從平民孔子到圣人孔子,從某種程度上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形象的神化、成圣之路,也就是先秦諸子經(jīng)典文本的形成過程。從原生態(tài)孔子的描述與《論語》經(jīng)典,到《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經(jīng)典借助孔子的言論或形象作為自己學(xué)說的立論之本,再到孔子形象的客觀描繪與《呂氏春秋》經(jīng)典的生成,以及孔子的負(fù)面形象與《晏子春秋》、《墨子》等經(jīng)典的形成,都深刻地體現(xiàn)了先秦時期的孔子形象變化與先秦諸子經(jīng)典文本形成之間極為密切的內(nèi)在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孔子形象;神化;先秦諸子

A Dialogue with Classics and Sages: the Way of Confucius Becoming a Sage and the Formation of Classics by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Period

Zhong Shulin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sendowed too much color in later ages, which turned him from a civilian to a sage. In a sense, the sanctification of Confuciu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lso meant the formation of classical texts by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 times.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original Confucius and the classicTheAnalectsofConfucius, toMencius,Xunzi,Zhuangzi,HanFeiziand etc. which set up their theories with the aid of Confucius’ speech or image, and then to subjective portrait of Confucius’ image and the formation ofLü’sAnnals, as well as the negative image of Confuciu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ics ofMoziandYanzi’sSpringandAutumnAnnalsand other classics, all deeply reflected the clos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Confucius’ image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the classical texts by philosophers at that time.

一、孔子相貌的神化

孔子的相貌,在《論語》中并沒有直接具體的描繪。僅是對孔子的神態(tài)儀容,多有描述,尤以《鄉(xiāng)黨》篇最為集中,如“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jǐn)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96頁。以下《論語》引文,皆為此版本,恕不出注。?!多l(xiāng)黨》全篇一改《學(xué)而》以來的行文語氣,純用客觀描述,以帶有鮮明傳記色彩的筆觸,為我們勾畫出一個彬彬好禮的孔子形象。而對于孔子相貌的描摹,則語焉不詳。到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卻詳細(xì)記載了孔子相貌的三個突出特征:

1.孔子“生而首上圩頂”。這是對孔子相貌的直接描繪。所謂“圩頂”,司馬貞《史記索隱》云:“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905、1906頁。后世的很多孔子畫像,即遵從這一相貌。司馬遷有關(guān)孔子頭上“圩頂”相貌的記載,從何而來,詳情雖難知,但絕非向壁虛造。司馬遷《孔子世家》論曰:“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47頁。司馬遷長時間駐足孔廟,想必他對孔子“圩頂”相貌的描寫,或源于親睹的孔子圖像。如其《史記·留侯世家》所云:“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zhèn)?,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2049頁。他對張良相貌的了解,便是通過畫圖得知。據(jù)此推測,司馬遷對孔子相貌的描繪,很可能是從他當(dāng)時所見到的孔子圖像得知的。

3.孔子集圣賢之貌?!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史記》這一記載與《孔子家語》大致相同。司馬貞《史記索隱》云:“《家語》:‘姑布子卿謂子貢曰?!?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21、1922頁。即《孔子家語》比《史記》多出了這八個字。姑布子卿,是古代相人?!盾髯印し窍唷分刑峒罢f:“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世俗稱之?!薄犊鬃蛹艺Z》作者說法不一,或云七十子后學(xué),或云孔安國,或云王肅,但不論作者是誰,“姑布子卿謂子貢曰”的記載*“姑布子卿謂子貢曰”,今本《孔子家語》同《史記》,作“或人謂子貢曰”,不提“姑布子卿”。,借助世俗流傳信奉的古相人姑布子卿,來抬升孔子的賢圣相貌,則是一致的。而司馬遷以“鄭人或謂子貢曰”,以模糊的方式,更反映了世俗之人對孔子相貌的描敘和體會,帶有更廣泛的民間色彩。

二、成圣之路:從孔子自述到弟子追念

《論語》中的孔子極富生活氣息,情感豐富,喜怒哀樂,毫不掩飾。他達(dá)觀幽默,人情味足,飽含生命的愁苦悲欣。在他自評、自嘲、自得、自詡的語氣中,我們能夠切身地體味到一位凡夫俗子數(shù)十年成長的生命歷程。

孔子三歲喪父,十六七歲喪母*孔子母喪“要绖”,《史記·孔子世家》并未有明確時間記載,茲從錢穆、匡亞明等先生說法(錢穆:《孔子傳·孔子年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第135頁;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第25頁)。,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鍛煉了他“多能鄙事”,以至于世俗人懷疑他“圣者”的美譽?!墩撜Z·子罕》記載:“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勇勚?,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段對話,生動地展現(xiàn)了孔子從“多能鄙事”的孤貧者成為圣者的人生經(jīng)歷。對于孔子自稱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孟子嘗以“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93頁。以下《孟子》引文,皆為此版本,恕不出注。自謂,他也早年喪父、孤貧,以孔子為他膜拜的偶像,他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等論斷,似乎也有他心儀偶像——孔子的身影,只不過沒有表露于筆端,而是掩藏在心底了。因此,“多能鄙事”,成就了孔子從凡夫到圣者的傳奇。

孔子刻苦好學(xué),物質(zhì)生活雖然艱辛,卻不改其樂。他自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孔子自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強調(diào)自己也并非“生而知之”的天才,而是通過“學(xué)而知之”才到達(dá)這般才學(xué)的。談到好學(xué)時,他會一改一貫的謙讓,自信滿滿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論語·公冶長》)并教導(dǎo)子路可以評價他:“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孔子的“好學(xué)”在當(dāng)時以及后世都備受關(guān)注?!墩撜Z》第一篇是《學(xué)而》,《論語》記載孔子所說的話第一個字就是“學(xué)”字,《論語》全書“學(xué)”字共64見(楊伯峻《論語詞典》統(tǒng)計)。明代理學(xué)家劉宗周說:“‘學(xué)’字是孔門第一義,孔子一生精神,開萬古門庭閫奧,實畫于此?!?劉宗周:《論語學(xué)案》,《劉宗周全集》第一冊《經(jīng)術(sh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70頁。錢穆先生也說:孔子生平所最重視者,在于自學(xué)與教人*錢穆:《孔子傳》,“序言”,第3頁。??鬃拥娜烁聍攘?、一生精神、儒家教義,皆實賴于此。正如清人孫奇逢所說:“夫子以七十年之學(xué)習(xí)學(xué)成一個千古之木鐸位置?!?孫奇峰:《四書近指》卷五“封人請見章”,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因此,“學(xué)習(xí)”成就了孔子從凡夫到圣者的飛躍。

孔子一生坎坷、困頓,飽受世人的白眼和欺凌,腳步卻從未停歇,也始終從未改變過弘道的決心和勇氣,“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他十七歲“要绖”赴季氏,被陽虎絀退,之后“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史記·孔子世家》),遭匡人拘難,險為桓魋所害。他曾先后“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莊子·天運》)。眾口鑠金,讒謗接踵,使得孔子壯志難酬。他不由地慨嘆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論語·述而》)及至晚年,顏淵死,他痛哭說:“天喪予!”(《論語·先進》)魯哀公西狩獲麟,他又傷感說:“吾道窮矣!”(《論語·憲問》)然而,當(dāng)他在遭遇匡人、桓魋之難時,卻又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論語·述而》)所有這些,無疑為他的困頓人生又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成為后來神化孔子的源泉和基石。

孔子對自己的政治能力期許甚高,他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論語·子路》)又說:“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論語·子路》)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由司空為大司寇后,魯定公十年(前500)夏,即有齊國大夫黎鉏對齊景公說:“魯用孔丘,其勢危齊?!?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15頁。建議齊、魯會盟和好。在夾谷會盟中,由于孔子智勇雙全,以大國傲居的齊國反而陷于被動,魯國不動一兵一卒,促使齊國主動歸還了所侵占魯國的鄆、汶陽、龜陰等領(lǐng)土。外交勝利之后,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孔子又著手解決魯國內(nèi)政:“墮三都”,嚴(yán)重削弱季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軍事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魯國公室的威望。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18頁。從齊人的恐懼中,可以推斷出他們對孔子政治能力的真切體會,所謂“孔子為政必霸”,絕非虛言。魯定公十三年,孔子以大司寇“墮三都”;魯定公十四年,孔子“行攝相事”,都不滿一年,所以他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可惜竟被齊人以女樂離間了魯國君臣關(guān)系,以致魯國權(quán)臣季桓子死不瞑目,充滿懊惱與悔恨,臨終前“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于孔子,故不興也?!辈⒔淮渥铀眉究底诱f:“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27頁。因此,盡管孔子仕魯、干求七十二君,遭遇百般坎坷,但他的政治期許,以及他的實際政治才干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也造就了孔子的政治神話。

正因為如此,孔子的人生與成就,便逐漸具有了傳奇色彩,散發(fā)出巨大魅力。尤其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弟子,他們和他走得最近,了解也最為透徹。顏淵曾喟然而嘆說:“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孔子好學(xué)進取的精神,連好學(xué)賢能的顏回都慨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遑論其他孔門弟子??鬃釉v述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暰痛嗽u論說:“夫子自道也?!?《論語·憲問》)足見他與孔子精神深處的心靈契合。在春秋末世混亂無序的社會中,孔子成了他們精神的導(dǎo)師,成了凝聚弟子們力量和智慧的圣賢與仁者??鬃訉Υ酥t遜地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倍魅A回答:“正唯弟子不能學(xué)也。”(《論語·述而》)《孟子·公孫丑上》也記載了子貢對這事的看法:“學(xué)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可見當(dāng)時學(xué)生就已把孔子看成圣人。公西華、子貢的言論,則代表了孔門弟子的共同心聲??傊?,透過這些言論,可以窺探孔子形象和精神在孔門弟子之中的流傳與神化。

在春秋末世混亂無序的社會中,孔子成為凝聚他們力量和智慧的導(dǎo)師,他們矢志不渝地追隨,成就了孔子的圣者盛名。《論語·八佾》記載:“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瘡恼咭娭?。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边@位邊防官請求孔子接見他,并且盛情地稱贊“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仰慕至極?!墩撜Z·憲問》還記載:“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這位司門者不僅知曉孔子,而且稱譽他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者”,這代表著當(dāng)時社會對孔子的普遍評價,其肅然起敬的情景,千載猶若面睹。

孔子曾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又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貢更將孔子比作數(shù)仞高墻、比作日月,比作“天之不可階而升”(《論語·子張》),并強調(diào)孔子的思想精神已經(jīng)深入民心,尊孔子者,得乎民心,稱譽孔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將孔子的身份、地位及影響推至極致?!妒酚洝へ浿沉袀鳌吩疲骸胺蚴箍鬃用紦P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第3258頁。前一個“子貢”,《史記》原文作“子贛”,子貢、子贛,實為一人。今為讀者理解方便,統(tǒng)一改為“子貢”。司馬遷高度贊譽子貢使孔子名揚天下的功勞。眾多弟子的忠心追隨和熱捧,孔子和他的一切,便漸為世人所矚目,由傳奇而漸趨神化。漸漸地,他從一介凡夫俗子成為了圣人,從孔門弟子的狹小天地中,擴大到普天之下的廣袤宇宙。

三、孔子的神化之續(xù):先秦諸子中的孔子形象

康有為說:“莊子稱孔子為神明圣王,四通六辟,其運無乎不在。孟子稱孔子,圣而不可測之為神?!?康有為:《論語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95頁。先秦諸子有關(guān)孔子史料及形象的描述,可分為兩種類型:1.小部分或為《論語》編纂之殘遺;2.大部分則不免增飾虛構(gòu)之嫌。

清代學(xué)者曾以《孟子》為參照,加以探究。顧炎武說:“《孟子》引孔子之言凡二十九,其載于《論語》者八,又多大同而小異。然則,夫子之言,其不傳于后世者多矣。故曰:仲尼沒而微言絕?!?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秦克誠點校:《日知錄集釋》卷七“孟子引語”,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第263頁。陳澧從具體文本入手,也有所闡發(fā):“《論語》記圣人之言,有但記其要語,其余則刪節(jié)之者,如《孟子》云:‘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者,我不憾焉者,其唯鄉(xiāng)愿乎!鄉(xiāng)愿,德之賊也。’據(jù)此,則《論語》所記,節(jié)去上三句也。以此推之,如‘君子不器’、‘有教無類’,四字為一章,何太簡乎?必有節(jié)去之語矣?!?陳澧:《東塾讀書記》,《四部備要》本??上襁@樣能夠具體探考的畢竟極少。

與此同時,《禮記·檀弓》作為孔子研究的一手材料,一般認(rèn)為出于七十子或其后學(xué)之手,可靠性較高*王夢鴿先生云:“檀弓,今據(jù)篇中所記的事推之,當(dāng)是孔子、子游同時人?!w為戰(zhàn)國時代學(xué)者,捃拾諸說禮者之不同意見,薈蕞成篇?!?《禮記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9年,第61頁),其中有不少孔子及弟子事跡的記載??傮w而言,《禮記·檀弓》不少內(nèi)容,可能是《論語》亡佚的章句,也不免有七十子及后學(xué)的增飾虛構(gòu)。究竟哪些可能是亡佚的,哪些是虛飾的,恐也難以甄辨得清。

先秦諸子中對于孔子形象的增飾虛構(gòu)和經(jīng)典文本的形成,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別。

1.進一步神化、抬升孔子及弟子的圣賢形象。這一情形主要體現(xiàn)在儒家學(xué)派的著述中,尤以《孟子》為典型。孟子反復(fù)強調(diào):“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同時又說:“孔子,圣之時者也??鬃又^集大成?!睆亩鴮⒖鬃拥氖ト说匚煌频綗o以復(fù)加的極致。

《孟子》對七十子的形象和地位,也不遺余力地升格,如在孔子稱譽顏回的基礎(chǔ)上,將顏回形象抬升至與大禹、后稷并譽的高度,奠定了后世孔、顏并稱,視顏回為“亞圣”的輿論基礎(chǔ)。孟子強調(diào)“禹、稷、顏回同道”、“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將顏回的圣賢形象和盤托出,可見孟子為抬升儒家地位的不遺余力。同時,孟子以儒家學(xué)說繼承者自居,他自敘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體現(xiàn)出他的自覺和擔(dān)當(dāng)。眾所熟知,也正因為有了孟子的傳承,孔子的圣者形象才得以進一步延續(xù)、鞏固和弘揚開來。

2.將孔子形象打扮成著書立說的依據(jù)。這是先秦諸子中孔子形象的主要表現(xiàn)形態(tài)。戰(zhàn)國時代諸子爭雄、異說紛呈,借助孔子的言論或形象,作為自己學(xué)說的立論之本,似乎成為一種潮流。他們提出的觀點,若是自己去加以肯定和贊揚,說服的力量就??;如果借重孔子的言論和事跡,為自己的觀點或?qū)W說作印證,就頗具權(quán)威力量,容易使人信服。在這種形勢之下,孔子便被異化為一個可以任意修飾或打扮的虛構(gòu)形象。這也是導(dǎo)致后世對于孔子言論真假難辨的根源所在。

《荀子·儒效》:“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貴而愈恭,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應(yīng)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第134頁。此處“客”所引“孔子曰”即是冒用孔子名義而杜撰的話,管中窺豹,可以想見當(dāng)時冒用孔子之言“以逞私說”的普遍情形。針對“客”的“假言”,荀子斷然肯定:此“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可見他對這一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和警惕,同時也體現(xiàn)出他對孔子形象的精心維護。

總體而言,在這股潮流和風(fēng)氣中,先秦諸子大多應(yīng)時而動,緊隨大局,紛紛將孔子形象打扮成自己著書立說的依據(jù)。其中《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打扮得較為成功,在當(dāng)時以及后世影響較大。

《孟子》把孔子虛飾為王道的代言人?!睹献印す珜O丑上》以“七十子之服孔子”為例,為其王道政治學(xué)說張本。在堯、舜、禹禪讓美政的構(gòu)建中,孟子對孔子形象及言論也多有增飾,強調(diào)“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孟子·萬章上》),孟子以孔子為例,認(rèn)為孔子雖然貴為圣人,由于沒有堯、舜這樣的天子舉薦,便不能得到天下。他引用“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孟子·萬章上》),借用“孔子曰”為他的堯舜禹禪讓說尋求依據(jù)。

步入現(xiàn)代社會,沒有了古代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干擾,不少學(xué)者已經(jīng)充分重視《竹書紀(jì)年》的史料價值。如范祥雍先生說:“先秦典籍,傳世不多,有些書又經(jīng)過漢儒改動,已非本來面目。紀(jì)年是從出土竹簡中寫定的,尚保存戰(zhàn)國時魏史的直接記錄?!比毡緦W(xué)者小川琢治也說:“(汲冢書《穆天子傳》等)與《山海經(jīng)》均未被先秦以后儒家之潤色,尚能保存其真面目于今日。比《尚書》、《春秋》,根本史料之價值尤高。”*[日]小川琢治:《穆天子傳·緒言》,轉(zhuǎn)引于王天海:《穆天子傳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4頁。因此汲冢《竹書紀(jì)年》“舜篡堯位”等記載,值得珍視。透過《韓非子》、《竹書紀(jì)年》等非儒家文獻,可以看到《孟子》等儒家典籍對堯舜禹禪讓仁政增飾虛構(gòu)的情形。這一情形,是建立在虛飾孔子形象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

《荀子》把孔子虛飾為霸道的代言人。《荀子》有《非十二子》、《仲尼》等篇章,意在正本清源,通過批判子思、孟子等七十子及后學(xué),確立自身在儒學(xué)傳承中的地位。荀子在《儒效》等篇章中,以孔子將任司寇等為例,強調(diào)“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闡明儒學(xué)有益于天下的道理。他將治國之士分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四個層次,強調(diào)說:“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伯?!?《荀子·儒效》)而孔子就是這樣的大儒。在這里,他靈活地運用并發(fā)揮了孔子“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政治期許,出色地回答了秦昭王“儒無益于人之國”的疑問。

在《王霸》中,荀子提出“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的道理。他指出:“仲尼無置錐之地,誠義乎志意,加義乎身行,著之言語,濟之日,不隱乎天下,名垂乎后世?!试唬阂試R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dá)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濟義矣。是所謂義立而王也。”認(rèn)為能夠修行孔子所說的儒家道義,就可以稱霸天下,從而把孔子儒家之“義”作為其霸道學(xué)說的重要依據(jù)。

孔子及弟子被匡人拘困,《論語·子罕》等先秦儒家典籍僅有“子畏于匡……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等數(shù)句記載,而到《莊子·秋水》中,卻虛飾出當(dāng)時的具體情形,作了較多的發(fā)揮,《莊子》立于窮通、時命的高度說:“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狈Q譽孔子的“圣人之勇”,超邁漁夫、獵夫、烈士之勇,為眾勇表率。對孔子厄于陳、蔡一事,《莊子》發(fā)揮得更為淋漓盡致,增飾虛構(gòu)當(dāng)時情形。在《莊子》中,孔子在“七日不火食”生死存亡關(guān)頭,不改弦歌鼓琴之樂,成為“窮亦樂,通亦樂”的“得道者”。《莊子》的這些描述,內(nèi)容比《論語》更為豐富,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也更為精彩、突出。在戰(zhàn)國末期即被《呂氏春秋·孝行覽》悉數(shù)采錄,足見它在當(dāng)時的流行。

《莊子》有時也將其安貧樂道的思想熔鑄于孔子及弟子形象之中,讓他們來傳達(dá)自己的心聲。《莊子·讓王》中,莊子把《論語》中孔子所稱譽的顏回形象:“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加以發(fā)揮,將顏回增飾為“家貧居卑”卻不愿出仕的“得道者”,連孔子也受其感化??傊鬃蛹捌涞茏宇仠Y、子貢、子路形象,成為《莊子》“寓言”、“重言”的重要對象,不少重要的道家義理都透過他們的言行表現(xiàn)出來,他們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孔子作為道家“得道”者,地位也僅次于老聃,由此可見《莊子》借重儒家顯學(xué)推行道家思想的努力。

《韓非子》把孔子增飾虛構(gòu)為法家思想的代言人。在《韓非子》中,孔子首先被虛飾打扮為博通古法、禮法的理論家。在《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中,以子貢和孔子對話的方式,展現(xiàn)出孔子對殷商律法的豐富知識;并以“一曰”的方式,表示這一記載存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以堅其說之可信*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224頁。?!锻鈨φf左下》載,魯哀公賞賜桃和黍,孔子“先飯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當(dāng)魯哀公告之:黍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擦拭桃子時,孔子卻振振有辭地講出一番禮法的大道理:黍是五谷之長,是極好的祭祖供品;而桃是水果中的下品,連作為祭祀供品的資格都沒有,“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第299頁。。在這里,《韓非子》又將孔子塑造為一位諳熟尊卑貴賤、禮法等級的法理學(xué)圣人。

其次,《韓非子》將孔子及其弟子虛飾塑造為一位法家思想的傳播者、實踐者。據(jù)《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記載,當(dāng)魯國大火時,眾人“逐獸”而不救火,孔子為魯哀公分析其中原因:“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同時孔子指出,在這種危急形勢下,賞賜遠(yuǎn)不如懲罰好,因此下令對“不救火者”、“逐獸者”皆予以重罰,號令一出,火很快就被撲滅了。但在這里,孔子完全被虛飾化為一位法家人物了。

又《外儲說左下》記載,孔子弟子子皋為獄吏時,曾刖守門者足,而守門者認(rèn)為子皋執(zhí)法公正,自己“悅而德”之,所以后來子皋在逃難中,不僅沒有遭到他的報復(fù),還通過他的幫助得以逃脫。通過這件事,孔子評論說:“善為吏者樹德”、“治國者,不可失平”,強調(diào)“平量”、“平法”的重要性。在這里,孔子及其弟子被塑造為法家思想中秉公執(zhí)法的典型。而法家思想中“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理想模式,在此被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也由此見出《韓非子》借重儒家顯學(xué)推行法家思想的種種努力。

3.孔子神化過程中的虛飾形象的客觀記載?!秴问洗呵铩冯s燴諸子百家,較多保留了先秦諸子在神化、虛飾孔子進程中的一些材料,由于它雜取各家語料而自成一書,以“紀(jì)治亂存亡”、“知壽夭吉兇”(《序意》),“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史記·呂不韋列傳》),并不偏主某一家學(xué)說,所以相對較為客觀。

孔子周游列國,未曾到過秦國;荀子曾游說秦昭王,未得重用,但都并不影響孔子及儒家思想在秦國的傳播?!稇?zhàn)國策·秦策三》記載:“蔡澤曰:‘夫待死之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谑菓?yīng)侯稱善。”據(jù)此,秦國君臣對于孔子被稱為圣人,是有及時了解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呂氏春秋》:“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與孔子、曾子之言?!?紀(jì)昀等撰,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一七,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1568頁。因此《呂氏春秋》雖然成于呂不韋門客眾手,而儒家學(xué)派實為此次編纂主要力量?!妒酚洝尾豁f列傳》記載:“當(dāng)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jì),二十余萬言?!笨梢姟秴问洗呵铩返木幾胍庠跀U大儒家思想在秦國的影響和傳播,一雪秦國“無儒”而“羞不如”之恥。

在《呂氏春秋》中,增飾了孔子對《易》的關(guān)注。孔子與《易》的關(guān)系,曾有不少學(xué)者持否定性意見。而《呂氏春秋·慎行論》卻記載一則孔子占卜的材料:“孔子卜,得賁??鬃釉唬骸患??!迂曉唬骸蛸S亦好矣,何謂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這表明了孔子對《易》的領(lǐng)會和掌握。

在《呂氏春秋》中,增飾了孔子對弟子“禮”的要求?!睹隙o(jì)》記載:“孔子之弟子從遠(yuǎn)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步而倍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此處將孔子對于“禮”的教育描述得極為細(xì)致、生動,并稱譽孔子“以六尺之杖諭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

在《呂氏春秋》中,也增飾了孔子對弟子“法”的教育?!断茸R覽》記載:“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孔子以“富而好禮”為君子之道,子貢贖人卻“不取其金”,破壞了禮法,是為“富而不禮”,因此雖然表面看來子貢值得稱贊,但他破壞了“魯國之法”,“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貽害匪淺。

更為重要的是,《呂氏春秋》非常注重對孔子言語的引用,已有“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趨勢。僅以《恃君覽》為例,即可窺見一斑。該篇每敘述完一個事件之后,就仿照“《春秋》三傳”的體例,以“孔子曰”的形式,加以褒貶評價,以定是非。如敘述楚人次非舍寶劍而殺蛟龍一事后,引孔子之語贊譽:“孔子聞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棄劍者,其次非之謂乎!’”敘述宋國司城子罕智退楚軍一事后,引孔子語為贊:“孔子聞之曰:‘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敘述魯郈成子厚待右宰谷一事后,引孔子語為贊:“孔子聞之,曰:‘夫智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財者,其郈成子之謂乎!’”這些“孔子曰”言論,均不見載于其他典籍,在情感、語氣上,與“《春秋》三傳”中的“孔子曰”頗相類似。因此,在這些編纂意圖上,顯然已經(jīng)跟“《春秋》三傳”的“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非常接近。這大致也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譽《呂氏春秋》“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的原因所在。

以參纂《呂氏春秋》為契機,儒家思想在秦國得到較為快速而深入的傳播。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坑殺儒生時,秦始皇稱:“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可見他此前對儒生的尊重。當(dāng)秦始皇坑殺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后,將其余儒生謫徙發(fā)配,其長子扶蘇勸諫說:“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睆摹爸T生皆誦法孔子”可以看到孔子在當(dāng)時秦國儒生心目中的分量,以及對秦國政治所帶來的影響。從扶蘇的勸諫中,也能看到他對儒家思想的認(rèn)可,對儒生命運的同情和支持。據(jù)《呂氏春秋·序意》“維秦八年,歲在涒灘”記載,該書編纂于始皇八年(前239),至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僅短短二十七年時間,儒學(xué)勢力發(fā)展之快,以及當(dāng)時孔子形象與威望在秦國的情形,均可以大致想見。

戰(zhàn)國時代,墨家“非儒”,以攻擊儒家為要;道家以老子為宗,“世之學(xué)老子者則絀儒學(xué)”(《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可見當(dāng)時墨、道兩家對于儒學(xué)的攻擊。雖然《呂氏春秋》“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所引莊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誕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縱橫之術(shù)、刑名之說一無及焉”*紀(jì)昀等撰,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一七,第1568頁。,但仍然不免雜入道、墨兩家對于孔子及儒家的批判和攻擊的言論。這些言論,雖然今天已經(jīng)無從判定出自哪家哪派之手,但他們對于孔子形象的抨擊,卻鮮明可睹。

《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shù)》記載:“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鬃悠鹪唬骸裾邏粢娤染?,食潔而后饋?!伝貙υ唬骸豢伞O蛘呙红迫腙抵?,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鬃訃@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痹谙惹仄渌浼?,孔子一向以“知人”的智者、圣賢著稱?!墩撜Z·顏淵》記載,當(dāng)樊遲“問知”時,孔子回答:“知人?!倍乙幌蛞钥鬃訉︻伝氐姆Q譽最為典型。而在《呂氏春秋》上述記載中卻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丑化孔子及顏回形象,其攻伐之心,不言自明。倘若不認(rèn)真通覽《論語》中諸多關(guān)于孔子評鑒顏回的記載,就容易被其末尾“孔子嘆曰”等語所蒙騙,誤以為實有其事。

倘若再細(xì)審此處記載,其丑化孔子及顏回形象之處,與儒家典籍有頗多相悖之處。一是載孔子“晝寢”,與《莊子》等描述的孔子“弦歌”自樂情形相去甚遠(yuǎn),也與《論語》記載相悖??鬃訕O其痛恨“晝寢”,按《論語》記載,孔子曾對宰予晝寢極為不滿:“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孔子非常珍惜時間,“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孔子站在泗河邊,面對時間的流逝,慨然長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而此處卻偏偏說孔子“晝寢”,可見編纂者的用心。二是按《論語》記載,孔子視顏回“猶子”,顏回視孔子“猶父”(《論語·先進》),師徒兩人親密無間,情同父子,而此處“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為不見之”等記載,編纂者有意地丑化孔子、顏回形象,將孔子塑造為多疑、虛偽之人,顏回亦非賢、仁之人,其不良用心可見。

又《呂氏春秋·孝行覽》記載:“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蛑^野人曰:‘子不耕于東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笨组T弟子中,子貢擅長辭令,聞于天下。在田常亂齊、危魯之際,子貢奉孔子之命,游說齊、晉、吳、越之間,改變當(dāng)時的政治格局,《史記》稱譽:“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而按此處記載,子貢的游說水平,竟然不及一個“始事孔子”的“鄙人”,反遭到“野人”的奚落和嘲諷,這顯然頗不合乎常理。因而此處有意丑化孔子、子貢形象的編纂意圖,也昭然若揭。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呂氏春秋》中這些丑化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的記載,卻客觀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墨家、道家等對孔子及儒家學(xué)說的批判和抨擊。不過,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大多淹沒在孔子形象神化、升格的時代大潮中,有些甚至連“亂章”都算不上。

4.孔子神化成圣的促成原因分析??v觀春秋戰(zhàn)國之世,孔子由一介貧賤之民,升格為公認(rèn)的木鐸、圣賢。其促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孔子到孔門弟子,從孔門追念到社會公捧,從當(dāng)世沾溉到后世余響,從時代大局到個我小體等諸多因素逐漸發(fā)展形成合力的結(jié)果。

一是孔子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成就??鬃映砷L之路充滿傳奇,三歲喪父,十六七歲喪母,孤貧而博學(xué);廣開教育之門,其思想、人格魅力等吸引廣大學(xué)生??鬃印吧僖操v,故多能鄙事”,被學(xué)生追捧為“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孔子學(xué)習(xí)進步神速,連好學(xué)第一的顏回都慨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論語·子罕》)。這樣的崇拜和追捧,在《論語》中記載很多。

二是學(xué)生對孔子的追隨和熱捧。這是構(gòu)成孔子由凡夫到圣人跨越的重要一步。如前文所述,當(dāng)世俗稱譽子貢賢于孔子時,子貢卻將孔子比作高墻,比作日月,從而奠定了孔子神圣不同凡夫的高大形象。以子貢為代表的孔門弟子對孔子的尊崇和追捧,為孔子的成圣之路鋪下了堅不可摧的基石。

三是家族承傳和社會贊譽??鬃訛橐笊獭笆ネ踔帷?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卷九《本姓解》,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第234頁。,其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滅商,周成王封微子啟于宋,遂從王室轉(zhuǎn)成為諸侯。四傳至宋湣公,長子弗父何,次子鮒祀。湣公不傳子而傳弟,是為煬公;鮒祀弒煬公自立,是為厲公。在煬公、厲公政權(quán)爭奪中,作為長子的弗父何,始終以卿事魯君,所以在當(dāng)時聲譽極佳。孔子父親叔梁紇,在偪陽之戰(zhàn)、魯國防邑保衛(wèi)戰(zhàn)中,都立有戰(zhàn)功,在當(dāng)時“以武力聞于諸侯”*胡仔:《孔子編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而孔子父親更是身長十尺,加之“武力絕倫”,更為世人稱奇。據(jù)《孔子家語》載:“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卷九《本姓解》,第235頁。叔梁紇做過鄒(鄹、陬)邑長官,又稱“鄹人紇”,所以在《論語》中人們?nèi)匀挥H切地稱孔子為“鄹人之子”,表示敬重之意。因而孔子雖然年幼喪父,但父親在當(dāng)時所具有的影響力對孔子形象的升格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在孔子先輩中,對孔子形象升格、神化影響最大的,應(yīng)是其七世祖正考父。

四是社會有識之士的推波助瀾。上文所談及的孟僖子,應(yīng)是第一位有識之士。其后典型的還有儀封人、晨門?!墩撜Z·八佾》:“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薄墩撜Z·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唬骸侵洳豢啥鵀橹吲c?’”無論是儀封人稱譽“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還是晨門稱譽孔子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者”,都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已有一批有識之士開始認(rèn)識到孔子形象的高大和精神的可貴。他們的言論,都為孔子圣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楚令尹子西倘若還采取當(dāng)年晏嬰那樣否定孔子及其學(xué)說的方式,勢必不能取信于國君,所以子西采用的是“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399頁。的策略方式,他在言語上高度肯定孔子,豈止是肯定,簡直是夸大其詞,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能力夸大到極致,使楚王意識到危害,從而打消了封賜孔子的念頭。

雖然在當(dāng)時諸侯國,有類如楚令尹子西這樣的勸阻之舉,但孔子圣賢形象及學(xué)說的傳播,已成為不可遏抑的潮流?!妒酚洝と辶至袀鳌酚涊d: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wèi),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于齊。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xué)。后陵遲以至于始皇,天下并爭于戰(zhàn)國,儒術(shù)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xué)者獨不廢也。于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yè)而潤色之,以學(xué)顯于當(dāng)世。*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第3116頁。

所以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論贊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煜戮踔劣谫t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拢瑐魇嗍?,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47頁。自春秋,降戰(zhàn)國,歷秦漢,孔子由布衣而“至圣”,顯榮當(dāng)世及后世,早已是合力所趨,眾勢所成。

四、孔子的負(fù)面形象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李康:《運命論》,嚴(yán)可均輯校:《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四十三,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1295頁。孔子由布衣而“至圣”的成長之路,不乏險阻艱辛,毀謗和打擊隨之,關(guān)于他的負(fù)面形象也是有的。

一是孔子在世時,政治當(dāng)權(quán)者的否定。最典型的為齊相晏嬰對孔子的否定?!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三十五歲后,曾赴齊國,齊景公“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遭到晏嬰的反對,他批評說:“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殫其學(xué),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1911頁。而孔子卻對晏嬰印象極好,評價甚高,《論語·公冶長》記載:“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在《晏子春秋》中,多記載晏子毀謗孔子事,而孔子及弟子多譏笑晏子不知禮儀事,可見當(dāng)時兩種學(xué)說之間的矛盾?!蛾套哟呵铩酚捎诔蓵甏妥髡邌栴},還存在一些分歧,但據(jù)吳則虞先生研究推斷,《晏子春秋》的成書年代當(dāng)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的一段時間之內(nèi)*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序言”,第20頁。。筆者認(rèn)為這一推論,契合戰(zhàn)國、秦國始皇初年諸子爭鳴的史實。

關(guān)于孔子見齊景公,《呂氏春秋·離俗覽》還記載另一種說法:“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dāng)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边@一記載,與《史記》、《晏子春秋》均不同,由此可知關(guān)于孔子見齊景公一事,在當(dāng)時流傳甚廣,說法也不一。《呂氏春秋》的記載,回避了晏嬰對孔子及儒家的否定和抨擊,或出于當(dāng)時在秦儒生之手。通過與《史記》、《晏子春秋》的比較,此處有意維護孔子及儒家形象的意圖頗為鮮明。

二是孔子積極奔走,“知其不可而為之”,也不免招來一些世俗的非議,甚或嘲諷。僅以《論語·微子》記載為例,如楚狂接輿借歌而諷:“今之從政者殆而”;又如當(dāng)孔子、子路“問津”時,長沮嘲諷:“是知津矣”,桀溺嘲諷:“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荷丈人也非議孔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甚至有人當(dāng)面質(zhì)問孔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論語·憲問》)

三是孔子歿后,孔門弟子的自我否定??鬃油砟辏茏臃稚?,在一些弟子的心目中威信有所下降;一些弟子或昧于利益,不從孔子之說;誹謗孔子的事情,也多有發(fā)生。

孔子晚年,返回魯國,弟子分散各地,或隱或仕,以致孔子感慨說:“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論語·先進》)孔子晚年,冉有(冉求)為季氏家臣,為政治利益計,對孔子的尊崇也不免有所下降?!墩撜Z·先進》載,冉有為替季氏斂財,對孔子的教誨置若罔聞,以致孔子非常生氣,當(dāng)著其他學(xué)生的面,訓(xùn)斥說:“(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贝送?,《論語》中還有“季氏旅于泰山”(《論語·八佾》)、“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等章句,都能看到孔子對冉有嚴(yán)厲的批評,以及冉有對季氏的阿附。

孔子歿后,弟子不從其說的情形,漸趨嚴(yán)重,以致“未得為孔子徒”的孟子頗感痛心?!睹献印る墓稀份d孟子言:

陳良,楚產(chǎn)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xué)于中國。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dāng)?shù)十年,師死而遂倍之!……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苯褚材闲U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xué)之,亦異于曾子矣。

在這里,孟子提到孔子歿后,弟子對待孔子的情況,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1.子夏、子張、子游師事孔子數(shù)十年,孔子歿后,轉(zhuǎn)而師事孔子的學(xué)生有若,并強迫孔門其他弟子加入,這般做法,有辱孔子教誨,不禁讓人寒心。孟子以“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加以含蓄批評。孟子自謂私淑子思,而子思師法曾子(《孟子·離婁下》),大約含有與子夏、子張、子游劃分界限之意。《荀子·非十二子》將子夏、子張、子游三家,歸入“賤儒”之列,加以批判??梢娒献印④髯訉ψ酉?、子張、子游師事有若,背叛孔子師門的聲討。

從《論語》編纂成書來看,孔子歿后,子夏、子張、子游師事有若的一派,似乎占據(jù)上風(fēng)。按《孟子》記載,盡管子夏、子張、子游師事有若,遭到曾子反對,但這并不影響有若在《論語》中的地位和形象?!墩撜Z》首篇為《學(xué)而》“子曰”,接下第二篇為“有子”,有若之語,緊承孔子之后,并被尊稱為“有子”,僅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出當(dāng)時孔門師事、尊崇有若的情形。

2.孔子歿后,弟子不能很好地繼承、光大其學(xué)問,甚至出現(xiàn)不及楚人的衰微狀況。這是孟子很感慨的。孔子周游列國,僅到過楚國北部邊境城父,因此孔子的學(xué)問對于楚國的影響相對有限,而孟子卻強調(diào):陳良作為楚國本土學(xué)者,“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xué)于中國。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公上》)。這里的“北方之學(xué)者”,從孟子舉例看來,當(dāng)實指子夏、子張、子游等孔門弟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位處南方,文明教化較晚,慣常為北方士人所輕鄙,但現(xiàn)在卻出現(xiàn)“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的倒置現(xiàn)象,那么,在孔子歿后,北方學(xué)問之衰落,情形可知。

孔子歿后,子夏等除師事有若外,也不能謹(jǐn)守孔子教誨。子夏晚年,曾居于西河,“以學(xué)顯于當(dāng)世”,為魏文侯所禮遇。曾子數(shù)落子夏的罪過:居親之喪,沒有樹立什么榜樣給百姓知道,有違當(dāng)年孔子孝道的教誨;上了年紀(jì)后,子夏居西河,西河之民將他比作孔子(見《禮記·檀弓上》)。因此,從孟子、曾子等言論中,我們可以窺見孔子歿后,子夏等弟子怠慢師訓(xùn)、有違圣人之教的大致情形。

四是孔子歿后,學(xué)術(shù)勁敵墨家的批判和否定。由于墨子曾經(jīng)“學(xué)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淮南子·要略》),因而從這個角度看,它實際是上述孔門弟子自我否定的繼續(xù),即孔門后學(xué)否定的擴大化。墨子雖然“學(xué)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但畢竟已經(jīng)開宗立派,與儒家公開對立,所以一般多將其從孔門弟子自我否定中劃分出來,而視作儒、墨兩家的交鋒。

在《墨子·非儒下》中,借助晏子之口,對孔子的為人作出評價,指責(zé)孔子“深慮周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xì)⒕?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299頁。,將孔子描摹為“非賢”、“非義”、“非仁”的惡人形象,頗多詆毀之辭。同時,又以齊景公欲封孔子以尼溪田、晏子出面勸阻未得受封為話頭,繼而對孔子形象肆意詆毀。

《墨子·非儒下》還多次攻擊、詆毀孔子的為人品質(zhì)。一方面說孔子枉法、徇私情,指責(zé)孔子為魯國司寇時,不顧公家,事奉季孫氏;當(dāng)季孫氏出逃時,孔子還憑著自己力氣大,把國門托起來,幫助季孫氏逃跑。其實,《論語》中多記載孔子對季孫氏(季氏)的不滿,如“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又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都可以見出孔子對季孫氏的態(tài)度,足見《墨子》所謂的“舍公家而于季孫”,實是無稽之談。至于孔子力氣大,那是遺傳于他父親叔梁紇的氣力,這是當(dāng)時天下周知的事,故《呂氏春秋·慎大覽》云:“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笨鬃痈赣H叔梁紇以武力聞于諸侯,而孔子不再走父親的老路,以儒學(xué)立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雖然“非儒”,有時對孔子抨擊得極其厲害,但是當(dāng)其闡述墨家思想主張時,仍然和其他先秦諸子一樣,會借重孔子言論,作為自己學(xué)說的立論之本。《墨子·公孟》記載:

由此可見,墨家的“非儒”,對孔子及儒家學(xué)說的抨擊和否定,都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在于闡揚墨家學(xué)說。換言之,隨著形勢的不同需要,他們有時稱述孔子,有時抨擊孔子,完全都是根據(jù)墨家學(xué)說的需要?!赌印贩Q述孔子時,與《孟子》、《荀子》等先秦諸子增益虛飾孔子形象的情形,完全類似;《墨子》詆毀孔子時,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極盡丑化之能事,其實也不妨看作是增益虛飾孔子形象的一個變種。

因此,以《墨子》為代表的對孔子負(fù)面形象的增益虛飾,也并沒有走出戰(zhàn)國諸子借助孔子的言論或形象為自己學(xué)說張本的時代潮流。從這個意義上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出現(xiàn)的孔子正面或負(fù)面形象,都真實地再現(xiàn)了孔子及其思想在當(dāng)時的影響及傳播,值得我們珍視和進一步探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自春秋戰(zhàn)國以降,否定孔子的呼聲或浪潮,從未止息過,但孔子始終受到人們的敬重,其形象,其言說,其人格,歷經(jīng)兩千多年,魅力依舊?;仡櫞呵飸?zhàn)國時期孔子形象的神化、成圣之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孔子形象變化與先秦諸子經(jīng)典文本形成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責(zé)任編輯渭卿]

作者簡介:鐘書林,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湖北武漢 430072)。

猜你喜歡
神化
走下神壇的姜子牙
被“神化”的西方素質(zhì)教育
論《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神化
誰在“神化”貴州茅臺?
意志權(quán)威的“神化”與“去神化”
植物紋飾在遠(yuǎn)古至魏晉時期的審美變遷
論“神化”學(xué)校教育傾向
先秦“神”觀念演變的三個階段
做精做深央企新聞,提高影響力、話語權(quán)——神化集團加強新時期新聞宣傳及內(nèi)容建設(shè)的認(rèn)識與實踐
巴南区| 渭源县| 房产| 黑河市| 曲沃县| 托克逊县| 平乐县| 宝应县| 龙州县| 武威市| 湛江市| 新津县| 阿克陶县| 承德市| 二连浩特市| 正安县| 昆明市| 赣榆县| 鱼台县| 郯城县| 扶余县| 杭锦旗| 榕江县| 巩义市| 乌恰县| 梁河县| 华蓥市| 新干县| 隆尧县| 连州市| 安西县| 长子县| 定安县| 福海县| 孝昌县| 蒲江县| 前郭尔| 隆德县| 独山县| 固始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