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漫談改革開放初期中共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978—1985)

2016-04-09 06:25:04
關鍵詞:高校黨建改革開放思想政治教育

劉 佳

(中國地質大學 計算機學院,武漢 430074)

?

【政法論壇】

漫談改革開放初期中共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978—1985)

劉佳

(中國地質大學 計算機學院,武漢430074)

摘要:改革開放初期,中共通過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實現(xiàn)了對高校知識精英的政治化改造,扭轉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混亂局面,確保了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一是恢復并重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培育并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三是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yè)務能力過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夯實中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基礎。以上措施的重點在于恢復“文革”前中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秩序和傳統(tǒng),卻因為對青年學生的群體特點和現(xiàn)實訴求關注不足而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擴散蔓延留下了空間。

關鍵詞:改革開放;高校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tài)建設

“用理論掌握群眾”是中國共產黨高校黨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確保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手段。高校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實質就是通過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措施,實現(xiàn)對高校知識精英的政治化改造,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繼往開來培養(yǎng)“又紅又?!钡暮细袢瞬?。這不僅是高校所要承擔的重要政治責任,也是中共在思想、政治上領導高校發(fā)展的內在邏輯。

十年“文革”對北京高校的沖擊是深層次的。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混亂局面,極力糾正思想政治教育戰(zhàn)線的“左傾”錯誤、恢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正常教學秩序、培養(yǎng)政治可靠的高校政工干部隊伍就成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共高校黨建的首要任務。北京作為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恢復和調整的重點地區(qū)??疾齑藭r中共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從另一個層面透視“文革”動蕩后中共對高校知識精英心理與思想的重塑機制與成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和重建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是“幫助知識分子建立革命的人生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思想”[1]的前沿陣地。中共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就“專門著手整頓高等教育,增設馬列主義課程,并逐步改造其他課程”。[2]此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步入正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設立為中共在高校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好勢頭”在十年“文革”的沖擊下戛然而止。一方面,高校青年學生“上山下鄉(xiāng)”搞串聯(lián),高校正常教學秩序受到沖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未能幸免,幾乎陷于停滯狀態(tài);另一方面,中共在高校的思想建設路線被“階級斗爭為綱”所取代,“以言論定罪”“以思想定罪”不僅破壞了黨內生活的政治生態(tài),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變異為“思想灌輸”“思想控制”的群體分化工具。以上種種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恢復重建的時代底色。

高校不僅要抓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挺在前面”。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講話指出:“我們提高政治工作的水平,改進政治工作的方法,拋棄形式主義的東西,肅清‘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認真學習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凡是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科學事業(yè)的要求和創(chuàng)議,都應該給予支持?!盵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與重建就成為“文革”結束后北京高校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迫切任務。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與重建正是沿著“自上而下”的實施路線進行的。

1978年4月,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大學生必修課程,要在高校中廣泛開設《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四門課程,并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權威性、嚴肅性和不可替代性?!吧鲜鲴R列主義理論課與政治運動、形勢教育、勞動教育、政治工作等,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教育。各有側重,不宜相互代替。不要用‘三政合一’(政治課、政治運動、政治工作合一)的辦法削弱和取消理論課?!盵4]

為貫徹落實上述意見,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于次年6月印發(fā)《關于當前加強高等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意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地位、教學任務和組織協(xié)調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重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等學校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決不能免修,一律要考試”;二是要結合改革開放建設實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認真研究如何通過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聯(lián)系實際,闡明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三是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組織協(xié)調,“建議恢復全市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三門課的協(xié)作小組,并積極開展活動,研究各門課的教學和科研中的問題”。[5]138

此后,北京市高等教育局于1981年5月轉發(fā)了《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院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辦法》客觀分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馬列主義課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馬列主義課的地位和任務,對馬列主義課的教學方針,課程、課時、大綱和教材,教學制度、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法,教研活動與教學質量,教研室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和組織領導體制等做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規(guī)定,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明了具體方向。上述規(guī)定在1982年《教育部關于在高等學校逐步開設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程的通知》、1984年《中宣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guī)定》和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中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以上四個文件是改革開放初期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恢復和重建的指導性文件。北京高校認真落實黨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的要求,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

北京各高校將中央精神與學校特點、辦學傳統(tǒng)和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列主義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例如,清華大學馬列教研室“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fā),在黨史課中加進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在教學中經常注意抵制錯誤思潮,幫助學生澄清是非、認清方向;學校黨委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領導”。北京商學院政治經濟學教研組“堅決改革教學方法,加強講課的針對性,根據(jù)教材中的難點和學生自學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重點講授,并注意改進考試、討論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變‘滿堂灌’為啟發(fā)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北京大學在《政治經濟學》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5]244

以上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在1981年7月召開的北京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研討會上受到時任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副部長漢宣的充分肯定:“這些成績是在社會上錯誤思潮的不斷沖擊、相當一部分學生輕視馬列主義理論的困難條件下取得的?!盵5]245可以說,改革開放初期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與重建與全國其他高校一樣,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樣也遭遇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在中央統(tǒng)一推動與地方高校積極探索的雙向作用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與重建成效顯著,“不僅更好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整體性,教學內容更加集中,而且也更加適應了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習的要求”。[6]

二、在主題教育活動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統(tǒng)一全黨意志、凝聚群眾共識的思想建黨手段——主題教育活動。所謂主題教育活動,就是政治組織在特定時間限制內,以核心思想普及與核心價值觀塑造為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思想建設載體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爸黝}教育活動不但是黨、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方法?!盵7]中共在高校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實質就是“面向青年學生的思想建設活動”。[8]主題教育活動具有時效性明顯、成本低、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等優(yōu)勢,因此在高校中普遍開展以學習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學習“四項基本原則”,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的主題教育活動就成為改革開放初期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特點。

1979年6月,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部在《關于當前加強高等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和關鍵作用,明確了高校黨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責任與任務。在“政治工作就是高校生命線”的慣性作用下,北京高校黨委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校建設發(fā)展的各項事業(yè)之中,確保高等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政治思想工作在高等學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要起統(tǒng)帥作用,又要保證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高等學校黨委一定要堅持興無滅資,政治掛帥,思想領先,在新長征中大力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盵5]135為此,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制定了六大主題的“基本教育活動”,分別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教育、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見表1)。為了照顧高校青年的特點,“在進行以上基本教育時,可以普遍開展以‘三好’為目標,以學習為中心的學雷鋒、創(chuàng)‘三好’的活動?!盵5]137中共在北京高校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堅持以“促進高校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任務,關照現(xiàn)實生活中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群體特征和現(xiàn)實訴求,把思想德育工作融入于知識教育、行為養(yǎng)成和校園文化之中,并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由嚴肅性向生動性、由理論性向大眾性的轉化?!八枷胝谓逃龖浴F(xiàn)實的人’為本位,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基本上可以還原為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實的人’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不是直接的而是要經過‘現(xiàn)實的個人’這個中介才能實現(xiàn)?!盵9]

表1 北京高校主題教育活動簡表

改革開放初期,“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的位置發(fā)生了置換。對高校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單向灌輸已不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任務,而如何恢復并弘揚社會主義傳統(tǒng)美德、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則顯得尤為緊要和迫切?!靶抡咴谡w上已經把社會化實踐主流從‘文化大革命’高度政治化的民眾主義移開,轉向了更多地支持社會秩序和紀律、經濟運作和職業(yè)教育進步與成就等等主題。”[10]社會主題的轉換和思想領域的解放,促使高校青年學生更為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世界中的“自我”,道德反思和品德教育比政治教育更能持久而深入地影響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體系。其中,“學雷鋒”與“創(chuàng)三好”是這一時期北京高校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培育優(yōu)良學風的重要活動形式。

中共在高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離不開共青團組織的宣傳與動員,“黨團互動”成為中共在高校中思想建設的獨特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共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目標需要依靠高校各級團組織來實現(xiàn)。正如鄧小平所說:“清華大學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從學校第一天起,就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學校的黨團組織和所有的教員都要做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盵11]在高校各級校團組織的廣泛組織和參與下,北京高?!皩W雷鋒”主題教育活動呈現(xiàn)出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特點。1980年,北京高校各級團組織廣泛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并通過多種形式予以倡導、鼓勵和支持。隨后,在共青團中央的組織部署下,北京高校還相繼舉辦了“五講四美”活動、“文明禮貌月”活動。1983年,“五講四美”活動擴充為“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并一度作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主要教育活動形式,[12]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的共同“集體記憶”。

在“創(chuàng)三好”主題教育活動方面,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市高等教育局黨組等單位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在高等學校中進一步開展“學雷鋒,創(chuàng)三好”活動的意見》,從加強黨的領導、做好思想發(fā)動、活動制度化建設、評選與表彰等方面對活動做出部署,并對“三好學生”“先進集體”的評選條件做了修訂。截至1980年,北京各高校共評出三好學生4 600多人,先進集體230多個。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的劉祖春對此評價道:三好生是“這一代青年學生學習的榜樣,是學生中的骨干力量。這個行之有效的經驗一定要繼續(xù)堅持,不斷完善。對那些在創(chuàng)三好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一定要給予表揚和獎勵”。[5]170

列寧曾說:“工人運動自身不可能產生社會主義意識,這種意識就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盵13]對高校黨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單向注入式的教育方法,而是外在灌輸與內在自覺接受相統(tǒng)一,而后者卻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所在。根據(jù)北京高校的經驗,達成中共“理論掌握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方面需要以理論知識傳播為載體進行由外向內地灌輸;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多樣化的主題教育活動,使教育客體廣泛參與其中,接受熏陶并受到感染,在生活情景、社會實踐、專業(yè)學習、創(chuàng)業(yè)突擊中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自覺而能動的行為系統(tǒng)和情感系統(tǒng)。

三、建設一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4]十年“文革”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干部隊伍同樣造成了嚴重影響,“高校黨的組織、正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體制、管理體制被沖垮,思想政治工作機構和隊伍陷于癱瘓,大批政工干部遭到排斥和打擊,高考制度被廢除,各項學生管理制度被廢止,學生中派別林立,派性毒害學生,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也遭到嚴重創(chuàng)傷”。[15]因此,迅速調整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隊伍就成為“文革”結束后北京高校黨建的迫切工作。

重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隊伍的基本前提就是恢復高校馬克思主義教師、政工干部應有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工作待遇,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激發(fā)其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北京高校是從調整知識分子政策來著手開展這項工作的。1977年11月,北京市革委會在北京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一定要把‘四人幫’顛倒了的是非糾正過來,全面正確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的政策。必須充分肯定,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是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的,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是有深厚感情的”,“要按照毛主席的政策,尊重廣大知識分子的勞動,尊重他們的專長,表彰他們的成就,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5]34這就從政治、思想上正確解決了高校知識分子的政治地位和階級屬性問題,為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和干部重新走向工作崗位創(chuàng)造了政治條件。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隊伍建設是在中共中央、北京市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在各高校黨委具體指導下,從馬克思主義專業(yè)教師隊伍和政治工作干部隊伍兩個方面具體實施:

在馬克思主義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高校馬克思主義專業(yè)教師是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并在高校中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教學和宣傳教育的專業(yè)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1980年,教育部《改進和加強高等院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對馬列主義教師的主要職責、調整充實、學習與工作條件等方面做出規(guī)定。教育部要求:“對調離了教學崗位而適宜于教學工作的馬列主義教師,應該歸隊,并盡可能補充一批具有一定馬列主義水平又有培養(yǎng)前途的校內外中、青年干部參加教學工作。對不適宜于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應安排做其他工作。”[5]230此外,高校還應注重對馬列主義教師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委托中國人民大學開辦馬列主義教師進修班,分階段對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提高。

中國人民大學是馬列主義教師隊伍建設的受益高校,中國人民大學認真執(zhí)行教育部有關部署,發(fā)揮學校在馬列主義教學、研究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以馬列主義教師隊伍建設為契機,推動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整體水平。中國人民大學提出“把學校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陣地、思想陣地和社會科學理論研究中心”[16]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1981年11月,該校獲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學位授權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中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博士學位授權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充實,北京高校馬列主義教師隊伍數(shù)量和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達到了“政治素質過硬、理論基礎扎實、專業(yè)能力較強”的預期目標。到1981年,“北京高等學校有馬列主義公共教師1 200余人,講師以上約占80%,大多數(shù)人有二三十年教齡。他們在政治上擁護四項基本原則,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能與中央保持一致,有比較好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和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是一支政治素質較好、業(yè)務基礎較強的隊伍?!盵5]245

在政治工作干部隊伍建設方面?!拔母铩逼陂g,高校政治思想工作體系被嚴重破壞,一批政工干部被錯誤批判,有的甚至被“下放改造”。“文革”結束后,中共十分重視高校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1978年6月,鄧小平在聽取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時,對清華大學政治工作干部隊伍建設給予肯定,他指出:“從高年級學生和青年教師中選出人兼職做政治工作,經過若干年的培養(yǎng)形成一支又紅又專的政治工作隊伍,這個經驗好。”[17]因此,“又紅又專”就成為改革開放后高校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根據(jù)清華大學政工隊伍建設經驗,教育部于1978年印發(fā)《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對高校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原則、方法和任務做出了規(guī)定。“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級設政治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從專職的黨政干部、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其他青年教師中挑選有一定政治工作經驗的人擔任。政治輔導員既要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堅持業(yè)務學習,有條件的要堅持半脫產,擔任一部分教學任務。政治輔導員可以適當輪換?!盵18]《條例》的頒布出臺為北京高校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思路。

北京高校政工干部隊伍建設首先是從解決干部來源問題上開始的。1980年底,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印發(fā)《關于解決北京市高等學校學生政治工作干部來源問題的意見》,提出建立輔導員和班主任制度必須對政工干部隊伍進行補充和更新:“一是從高年級學生中選拔一些政治思想好、學習成績優(yōu)秀,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黨員,兼做低年級學生的政治輔導員;二是從畢業(yè)生中挑選政治上和業(yè)務上優(yōu)秀的黨員留校任政治輔導員,定期輪換;三是從教室中挑選政治思想好、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兼任學生的班主任”。[5]203根據(jù)清華大學的統(tǒng)計,截至1984年,清華大學政治輔導員共有152人,其中教師101人,研究生24人,高年級本科生27人,每千人配備1~2名專職政工干部。

北京高校政工干部配置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政工干部隊伍的質量仍然參差不齊。1982年,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劉導生同志在北京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應當加強對政工干部的培訓,“政工干部隊伍的建設,主要是提高馬列主義水平,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訂學習計劃。輪訓要統(tǒng)一搞,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盵5]2671983年9月,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舉辦了北京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短訓班,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鄧力群同志對清華大學“雙肩挑”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模式表示肯定,他說:“只有又紅又專的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只專不紅的人,沒有資格做思想政治工作;只紅不專的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會做好?!盵5]383可以說,如何協(xié)調處理好“紅”與“專”的關系,始終是關系北京高校政工干部隊伍質量提升的核心議題。

北京高校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累了不少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體現(xiàn)出北京高校政工干部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業(yè)務能力的高水平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清華大學張光斗教授利用自身的親身經歷,實事求是、深入淺出地運用具體事例,通過切身經驗來講清一些大道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172再如,北京航空學院組織班主任配合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自動控制系79級液壓操作系統(tǒng)專業(yè)的一個班,畢業(yè)分配名單公布后,有五個學生不去報到。班主任馮亞昌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先做通了一個黨員學生的工作。這個黨員就帶動了兩個學生也服從了分配”。[5]433

隨著對外開放向縱深領域的拓展以及社會價值觀念與思想文化的劇烈轉型和變革,各類社會思潮大肆蔓延、擴散,這對高校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共在高校中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傳統(tǒng)手段和方式的部分已不合時宜。此時,中共在高校思想建設的重點在于恢復“文革”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秩序和傳統(tǒng),而對改革開放歷史條件下高校青年學生的群體特點和現(xiàn)實需求關注不足,這也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在高校青年群體中的傳播預騰了空間。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fā)展不夠?!盵19]毫無疑問,改革開放初期中共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注入體現(xiàn)時代氣息和青年特點的新內容,這無疑是一件充滿挑戰(zhàn)性的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49—1956)[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32-33.

[2]周良書.從北師大馬克思主義教學看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思想理論教育[J].北京黨史,2011,(3):31-34.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8-99.

[4]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1.

[5]陳大白.北京高等教育文獻資料選編(1977-1992)[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韓景陽.高校黨的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3.

[7]楊國亮,黃艷.試論高校主題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規(guī)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9):103-106.

[8]劉佳,姚小玲.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傳播[J].北京教育(德育),2015,(5):38-41.

[9]陳飛.回歸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視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8.

[10][美]詹姆斯·R·湯森,布蘭特利·沃馬克.中國政治[M]. 顧速,董方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165.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0-121.

[12]張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職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2.

[13]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1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2.

[15]張福記,李紀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30-31.

[16]中國人民大學校史研究叢書編委會.中國人民大學紀事(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91.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7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31.

[18]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645-1646.

[1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

[責任編輯朱小琴]

CP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of Higher Learning in Beijing at the Initial Stage ofChinese Reform and Openness (1978—1985)

LIU Jia

(SchoolofComputerScience,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At the initial stage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ness, in order toachieve the political transform of intellectual elite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reverse the chao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sure the socialist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ies, CPC took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restor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and timeliness of the course, developing vario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med activities so as to propagate socialist customs and habits, as well as constructing a power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ckbone force with firm political standpoint and good professional skills. Too much emphasis on restoring traditio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for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neglect of focusing on features and demands of young students result in spread of liberal ideas of the bourgeoisie.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ness; Party construc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y construction

文章編號:1008-777X(2016)01-0061-06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D64;G639.21

作者簡介:劉佳(1989—),男,遼寧撫順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助教、輔導員,法學碩士,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高校黨史與黨建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改革開放以來首都高校黨建史(14KDA003);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經費項目:高校共青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話語體系構建研究(CUGW150817)階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路徑和工作機制研究(15JDSZ1001)成果。

收稿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歡
高校黨建改革開放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快樂語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新媒體成為高校黨建“新武器”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17:43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運用QQ群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
新聞前哨(2016年11期)2016-12-07 11:17:50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路徑探析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上虞市| 稷山县| 辽阳市| 阿巴嘎旗| 武川县| 乌兰浩特市| 鄂伦春自治旗| 玉门市| 政和县| 林芝县| 绍兴县| 同德县| 乌拉特中旗| 泸州市| 定安县| 三穗县| 巴青县| 保亭| 建湖县| 驻马店市| 邓州市| 顺昌县| 泉州市| 南涧| 民县| 噶尔县| 闵行区| 关岭| 姜堰市| 横山县| 诸暨市| 万盛区| 文水县| 三门峡市| 拉萨市| 宜昌市| 丰都县| 南澳县| 通城县| 林口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