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石羊中學(xué) 唐素華
?
淺探英語表達(dá)中的個人主義印記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石羊中學(xué) 唐素華
摘 要:西方個人主義是塑造西方文明發(fā)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滲透于西方文化的各個方面。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人們對西方個人主義存在相當(dāng)大的曲解。語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chǎn)物,能夠反映相應(yīng)文化中的價值觀。本文通過解析英語表達(dá)淺探西方個人主義的內(nèi)涵,以加深學(xué)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guān)鍵詞:英語表達(dá);個人主義;跨文化意識
在美國,讓個人主義名聲大噪的是超驗主義作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超驗主義者強(qiáng)調(diào)自我信任、自助、自足的個人主義道德規(guī)范,遠(yuǎn)離攫取和揮霍的現(xiàn)代社會,回歸自然世界的情景與物體中,這些情景與物體被視為物質(zhì)事實,與人類的精神方面相對應(yīng);以及信仰人類與宇宙萬物共同參與的天賜“原理”,或“精神”,或“靈魂”(愛默生的“超靈”)。愛默生提出,這種無所不在的精神構(gòu)成了一種“將每個人的特殊存在包含其中并使之與其他存在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艾布拉姆斯 2009)。
超驗主義者認(rèn)為世界萬物都是具有靈性的,強(qiáng)調(diào)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獨立性,崇尚積極樂觀的信念和積極向上的人類精神,宣揚(yáng)個人精神自由,追求進(jìn)步最大化,倡導(dǎo)極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政治對個人自由的影響。據(jù)調(diào)查,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心目中的individualism就是指independence、selfreliance以及self-advancement(鄧凡艷 2005)。
個人主義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楊明,張偉 2007)。西方文明發(fā)源于印歐語系,英語是印歐語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結(jié)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語言既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索緒爾(Saussure)的觀點,詞義是“被命名的事物或概念與名稱本身的關(guān)系”。而這種關(guān)系的形成無不浸透著人對現(xiàn)實的感受及經(jīng)驗。詞的多義性就在于它是現(xiàn)實世界的象征符號,體現(xiàn)著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同認(rèn)識。也就是說,決定詞匯意義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民族文化(轉(zhuǎn)引自馬冬虹 2007)。
我國屬于集體主義文化,而西方國家屬于個人主義文化。這就意味著我們學(xué)習(xí)英語時并不能完全拋開集體主義文化的影響,在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文化時會感到困惑。
筆者在授課的學(xué)校開設(shè)了選修課《英語文學(xué)賞析》,絕大多數(shù)同學(xué)由于不了解西方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在讀到艾茵·蘭德(Ayn Rand)的作品《一個人》(Anthem)里的那句This god, this one word:“I”時,把其理解成了自大,發(fā)出此起彼伏的唏噓聲。當(dāng)他們得知在ODE(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中,以“self”為前綴的合成詞有300多個時,他們的反應(yīng)是英美文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
在英語教學(xué)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文化內(nèi)涵豐富、富有深意的表達(dá)在語言中俯拾皆是,透過詞匯看文化價值觀不失為一種寓樂于學(xué)的方式。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在學(xué)習(xí)英語表達(dá)時注重其文化含義能讓英語學(xué)習(xí)者更好地把握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其對文化的包容性和世界意識,增強(qiáng)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中的人稱代詞主格有you、we、they、he、she,但只有I這一個人稱代詞主格是大寫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方文明對于“自我”賦予了特殊的重要性。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思維方式與文化密切相關(guān),是文化心理諸要素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又對文化心理諸要素產(chǎn)生制約作用。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領(lǐng)域,包括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際文化。思維方式的差異,正是造成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董宏樂等 2003)。
2.1 從詞匯語義看西方個人主義
英語受基督教影響深遠(yuǎn)。按照基督教教義的解釋,世界萬物都是上帝(God)這個造物主(creator)的創(chuàng)造物(creature),creature最古老的英文釋義為anything living or existing。這種客觀的視角和與個人主義淵源甚深的超驗主義一脈相承。和creature有同樣含義的詞還有thing一詞,例如:
Indeed, she’s a most fresh and delicate creature.
Have a nice weekend in the country,you lucky thing!
這樣的視角還出現(xiàn)在各類正式文體中,如《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中的名句: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2.2 從句子語義看西方個人主義
西方人推崇“主客兩分”的哲學(xué),采取的是客體思維方式,注重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以求語言客觀、嚴(yán)謹(jǐn),其表現(xiàn)在語言上是常把時間或地點看成是一個觀察者,即“time/place is an observer.”(董宏樂等 2003)。例如:
Finally, this period witnessed an unprecedented growth of Japan’s cities.
The 1970s saw the beginning of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又如,英文要表達(dá)“我想到了一個主意”這個含義,除了以人做主語的表達(dá)方式之外,如“I came up with an idea.”,還有以下常見表達(dá)方式:
An idea hit me.
An idea struck me.
An idea occurred to me.
An idea came to me.
而在中文要表達(dá)此含義,通常使用人做主語的表達(dá)方式。
這些表達(dá)體現(xiàn)出不同文化的不同認(rèn)知角度。非人稱表達(dá)法是英語常見的一種文風(fēng)。這種表達(dá)法往往使敘述顯得客觀、公正,結(jié)構(gòu)趨于嚴(yán)密、緊湊,語氣較為委婉、間接。漢語注重主題思維,這種思維模式以“萬物皆備于我”作主導(dǎo),往往從自我出發(fā)來敘述客觀事物,或傾向于描述人、行為或狀態(tài),因而常用人稱代詞(連淑能 1993)。
2.3 從抽象名詞具體化看西方個人主義
抽象名詞具體使用也是個人主義的一大體現(xiàn)。抽象名詞用來表示具體的人或事,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抽象名詞具體化。
i: Would you like [another chocolate]?
[count]
ii: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chocolate]?
[non-count]
Chocolate in [ii] denotes a food substance, whereas in [i] it denotes an individual unit consisting of that substance. The dual use of chocolate is not remotely exceptional but is representative of an extremely widespread phenomenon (Huddleston et al 2002). Huddleston等人提出,像上述兩個例句中chocolate分別作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用法在英語中并不是特殊用法,相反,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
通俗地說,當(dāng)通常用來泛指的不可數(shù)詞用于具體情況就變成了可數(shù)名詞,這樣的認(rèn)知方式體現(xiàn)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而這種思維正是個人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例如:
Knowledge is power.
He has a wide knowledge of history.
具有此類用法的詞有很多,如life、part、success、need、time、diffculty、knowledge、danger等。
2.4 從稱呼語看西方個人主義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有著嚴(yán)格的身份制、具有鮮明尊卑長幼之分的宗法制、強(qiáng)調(diào)愛有差等的仁義道德。封建的宗法、親屬觀念和上尊下卑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再加上長期由多代同堂的外延家庭構(gòu)成的社會基本組成單位,因此漢語中表達(dá)長輩(在長輩中以父系為尊)、平輩(以男性為尊,自古“長兄為父”)、晚輩的稱謂語十分繁瑣(丁昌浩 2008)。在西方國家則不然,受奠定了美國200多年思想基礎(chǔ)的《獨立宣言》的影響,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思想深入人心,cousin可以對應(yīng)稱呼中國人口中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中的任何一個人;aunt可以用以對應(yīng)稱呼對應(yīng)中國人口中的阿姨、姨母、舅媽、姑姑、姑媽、嬸娘、伯娘中的任意一個;uncle可以用以對應(yīng)稱呼對應(yīng)中國人口中叔叔、伯父、舅父、姑父、姨父的任意一個。mother-in-law可以指岳母,也可以指婆婆;father-in-law可以指岳父,也可以指公公。而in-law只是一種關(guān)系,并不是一種稱謂,大多數(shù)時候西方國家的人會覺得叫岳母或者婆母mum是一件很別扭的事情,大多數(shù)時候直呼他們的名字。另外,在美國,人們很少用表明尊優(yōu)的稱呼如sir、madam以及頭銜來稱呼人,常常以名字稱呼對方。
另外,英語忌重復(fù),總是追求用同義詞語來表達(dá)同一事物或概念,這種行文方式非常明顯,表現(xiàn)出英語民族不斷求新求異的價值觀和心理結(jié)構(gòu)。例如:
John’s bought himself a new Ford. He practically lives in the car.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2.5 從句式看西方個人主義
西方崇尚個人自由,彰顯個性,喜歡將最重要的事物優(yōu)先表現(xiàn)出來,以引起聽者、讀者的注意,而詳述的事實則放在后面,屬于一種虎頭蛇尾的語言組織形式,即先主后次的思維表達(dá)次序,這在定語從句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崔月玲 2010)。例如: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identify special geological activity that may be a precursor to an earthquake,which will help them predict the quake’s size, time,and location.
The Great Taiping Rebellion was started in the mid-1840s by Hong Xiuquan, a poor man from Guangxi province who, frustrated by failing the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four times, decided that he wa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younger brother of Jesus Christ.
2.6 從英語俗語看西方個人主義
2.6.1 自立
在《論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書中,談到了美國人的一些特性“They owe nothing to any man, and they expect nothing from any man; they acquire the habit of always considering themselves as standing alone, and they are apt to imagine that their whole destiny is in their hands.”(de Tocqueville 1999)。而這樣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在西方,為行為開脫的一個常用語就是“It’s a free country.”。
自然的第一法則是自保:“Self-preservation is the frst law of nature.”。
由此可以看出,個人主義強(qiáng)調(diào)獨立、自立以及自我實現(xiàn)。
易卜生的名言“The strongest man in the world is he who stands alone.”常常被美國人引用。為什么他們這么注重自立呢?因為他們認(rèn)為,成年人一旦依靠于他人,將面臨失去個人自由和尊嚴(yán)的風(fēng)險。
2.6.2 隱私
在英語國家,詢問對方信息之前,特別是當(dāng)涉及對方隱私的時候,通常會說“I don’t mean to pry.”。這體現(xiàn)出人們對于個人隱私的尊重。對表示注重個人界限的表達(dá)也是比比皆是的,比如“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Mind your own business; Fish and visitors stink after three days; Keep one’s nose out of something.”。
中國人在學(xué)習(xí)judge一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判斷、裁決,而對于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其最常見的含義為form an opinion or conclusion about(就某事或某人形成一個觀點或結(jié)論):這個詞具有濃厚的主觀意味,常常是一種價值評判,具有貶義色彩。這層含義能夠在以下兩句常見的表達(dá)中體現(xiàn)——“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Don’t judge me.”。
個人主義中所注重的獨立性、對于自由的強(qiáng)烈要求與對個人隱私的尊重和保護(hù)不無關(guān)系。隱私之于他們來說是個人自由的一部分,尊重隱私就是尊重個人。而西方國家憲法對宗教隱私,對房屋、財產(chǎn)的隱私以及個人信息的隱私幾乎都有明確的保護(hù)。
2.6.3 對多樣性的追求
正視差異,尊重差異,利用好差異,是個人主義的一大體現(xiàn)。拿make a difference來說,其釋義為have a signifcant effect on a person or situation,這個習(xí)語體現(xiàn)出西方文化對差異的認(rèn)識以及重視。而對西方哲學(xué)史有重要影響的羅素也曾說過:“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正是因為對差異的重視,個案研究(case study)首先在西方被認(rèn)為是應(yīng)用在法律、社會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同性婚姻首先在西方各國獲得合法地位,這也是尊重差異(respect difference)的一大表現(xiàn)。這種價值觀倡導(dǎo)尊重同一群體之中的各種差異,男女差異、種族差異、性取向差異以及國家差異等。
個人主義是西方的一大主流思想,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語言作為傳達(dá)思想的媒介,能夠反映出這一思想。本文從個人主義思想土壤與其在英語表達(dá)和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方面初探了個人主義思想。不同于我國文化中所批判的個人主義——個人利益至上,甚至不惜損害其他人、團(tuán)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滋生的精神土壤是自立、自強(qiáng)以及對自由的強(qiáng)烈要求。理解到這一文化內(nèi)涵,在接觸到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時,就能摒棄帶有集體主義文化色彩的偏見,克服文化障礙,更好地學(xué)習(xí)、理解、運用英語,包容中西文化差異。
參考文獻(xiàn)
艾布拉姆斯. 2009. 文學(xué)術(shù)語詞典[K].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崔月玲. 2010. 從英漢思維差異的角度談英語語法教學(xué)[J]. 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31(2):119-122.
鄧凡艷. 2005. Individualism與“個人主義”[J]. 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5):102-108.
丁昌浩. 2008. 中西價值觀與漢英詞匯的差異[J]. 考試周刊,(4):176-177.
董宏樂,徐健,梁育全. 2003. 外語教學(xué)中的流利概念[J].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35(2):140-144.
連淑能. 1993. 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馬冬虹. 2007. 外語教學(xué)中文化因素研究[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
楊明,張偉. 2007. 個人主義: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J]. 南京社會科學(xué),(4):38-44.
Huddleston R D, et al. 2002.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 Tocqueville C A. 1999. Democracy in America[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