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
摘 要:一直以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教育界存在的一個爭論話題,而高中政治教學將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作為他們的教學任務(wù),時時創(chuàng)新。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參與法進行了簡單分析,并對其方法進行粗略探討,以期能夠?qū)Ω咧兴枷胝谓虒W有效。
關(guān)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參與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26
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課程,要求摒棄以往舊教材中繁雜、難懂、陳舊的知識,通過教學理念、教學形式、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的改革,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參與教學法成為新課改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它把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相互結(jié)合起來,成為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法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
1.高中思想政治課參與式教學法的含義
參與式教學是當前國際上普遍推崇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同時它也被國內(nèi)的教師認為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互培訓(xùn)研討。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所有的人共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使學生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chǎn)生新思想的火花,并獲得與集體共同制訂方案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參與式教學的理念就是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利用活動,師生共同合作,使得教學能夠得到應(yīng)有的效果。教師在參與教學中主要是采取多種教學措施,讓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能夠提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使得自身得到全面發(fā)展。[1]
2.高中思想政治課參與式教學法的方法
(1)自主教學設(shè)計。預(yù)習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對于一些稍微簡單的課題,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提前預(yù)習,在預(yù)習過程中列舉事例、提出問題或建議,然后由教師在教案中進行補充的方法。同時,也可以采用學生上課前對教學目標有大致認識和讓學生組織新課程導(dǎo)語的設(shè)計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可以讓師生在課堂中達到和諧統(tǒng)一。新課導(dǎo)語的設(shè)計,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欲望。這些不但能讓學生養(yǎng)成預(yù)習的好習慣,還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2]
(2)學生參與課堂。思想政治課是個相對來說較為開放的學科,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理解力都是可以作為課題進行探討的。教師可以采用“小教師”“辯論賽”“游戲搶答王”等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些方法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綜合能力。
(3)自主課外教學。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任務(wù)后,可以在課外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一定要緊扣時代的脈搏,學生也要經(jīng)常關(guān)注時政。[3]如,采用“鄰班三分鐘演講”“社會性調(diào)查報告”等方法。而演講不只是對口才的一個考驗,更重要的是學生要發(fā)表自己對一些國內(nèi)外大事,或者人們所關(guān)注的熱點、焦點等問題的觀點,甚至是對個人價值觀的一個直接反映。因此,課外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還能使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得到相應(yīng)的運用。
(4)自測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是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教”做出合理且有效的評價。教與學是相互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時時聽取學生對教學的客觀性評價或建議,從而使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方式、方法。在學生評價的時候,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如,問卷調(diào)查、座談會、紙條等,通過這種交流,及時對教學進行反饋。同時,學生還要學會自評,學生只有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教師的評價反饋,才能真正掌握自己、提高自己。學生在自我測評中,可以采用“例題歸納”“提問積累”“課題運用”等形式,綜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不足,以便能夠鞏固知識。
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師來說,自身不僅要適應(yīng)、學習新課改的要求,還要對自己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樹立“以生為本”的師生參與觀。新課改教學的實質(zhì)也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師生之間通過有效的互動與交往,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時也可以使得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得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此促進自己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勤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參與式教學法運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沈國華.中學思想政治課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