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曈
摘 要:本文以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為例,研究朋輩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實踐與評價,旨在為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關鍵詞:朋輩教育;新生;入學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9-0086-03
當代大學生在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人格特質等方面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征和群體特征,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也引入了諸多新穎而有益的實踐。本文以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為例,研究朋輩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實踐與評價。通過梳理朋輩教育的實踐舉措,歸納新生入學教育的可行方案和創(chuàng)新方法;通過調研學生對朋輩教育的評價,了解朋輩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以期朋輩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其活力和效力。
一、朋輩教育的內涵
“朋輩”(Peer)含有“朋友”和“同輩”之意,屬于同一個社會群體,享有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1]。朋輩群體一般由在年齡、興趣、愛好、態(tài)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個體組成,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境和載體。大學生朋輩群體作為社會群體的一種基本類型,是大學生成長發(fā)展中重要的人際環(huán)境[2]。
朋輩教育(Peer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心理咨詢、公共衛(wèi)生等領域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和有效的實踐。部分學者將朋輩教育引入高校學生工作研究,對大學生德育有一定啟發(fā)意義。張勇認為,朋輩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在一起分享經(jīng)驗、觀念或行為技能,借以見賢思齊、激發(fā)上進,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方式”[3]。潘愛華認為,高校青年的朋輩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挑選、培養(yǎng)并組織與受教育對象年齡層次相仿、經(jīng)驗相似的學生或校友,通過傾聽、交談、共娛等方式實現(xiàn)經(jīng)驗分享,從而協(xié)助受教育者探索自我、適應環(huán)境、增進自我成長的一種教育方式”[4]。
朋輩教育是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自我教育分為“個人自我教育”和“群體自我教育”,朋輩教育屬于群體自我教育,即在一定的組織或集體內,成員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屬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范疇。朋輩教育具有榜樣教育性、廣泛性、互助性、及時性等特點,具有示范功能、自省功能和互動功能。
二、朋輩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實踐
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固定化、常態(tài)化的基礎上,其也在突破創(chuàng)新。一方面是因為,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涯的第一課堂,對今后各項教育的開展起到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處于人生轉折期的大學新生,面對嶄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人際交往方式,迫切需要接受行之有效的入學教育,以盡快適應、融入新的環(huán)境從而完成角色的轉換。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嘗試了諸多新穎而有益的實踐,其中,將朋輩教育引入新生入學教育,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在近年來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以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等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育基礎上,將以高年級學生為主導的朋輩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開展一系列體驗式、融入式的創(chuàng)新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以朋輩教育為切入點,對學院2015級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進行梳理,歸納為以下幾點實踐舉措。
1.以“學導”制度為先導,為新生提供個體化服務。近年來,“學導”制度在華東師范大學各個院系推行,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學院為每位大一新生配備一位高年級學導,為新生提供個體化的服務,并且這一服務貫穿整個新生入學教育的始終。
以對外漢語學院為例,學導分配工作在新生入學前的暑假就已完成,學導主動聯(lián)系自己的被導,成為新生的“第一責任人”。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學導將來自五湖四海的大一新生凝聚在一起,開啟他們的交流互動。學導在群里發(fā)布各種入學信息,為新生答疑解惑,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新生在報到前就已對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了然于胸了。
迎新報到當天,由學導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基本承擔了迎新報到的所有工作。迎新展位以“古韻華風”為主題,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學長學姐身著漢服,將親手制作的香囊贈予新生;新生在竹簡上揮墨留名,在“心愿板”上留下憧憬。在輔導員教師的帶領下,另一批志愿者在學院為新生辦理入學報到手續(xù),收取并分發(fā)入學材料。與此同時,志愿者還奔波于校園每一處新生駐足的角落,引領帶路、收拾寢室、充值校園卡、提行李拿東西,學導們用熱情、責任、愛心,為2015級新生上了生動的大學“第一課”。
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學導全程為被導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密切聯(lián)系了新生與高年級學生的情誼,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他們將始終作為“朋輩導師”,在學習、工作、生涯規(guī)劃等各個方面,為低年級學生進行有益的指導。
2.以“破冰”活動為契機,增加新生集體融入體驗。為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融入集體,對外漢語學院在召開新生主題班會之余,還舉辦了“Running ECNU憶抗戰(zhàn)歲月主題定向越野”和“中外學生手牽手”兩場破冰活動,促進了新生之間的互動教育。
新生主題班會由輔導員教師組織召開,進行入學指導教育。隨后,進入新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和班委選舉環(huán)節(jié)。通過自我介紹、小組交流等方式,同學之間相互了解,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部分學生參與班委競選并成為班級的骨干力量,在今后的班級建設和發(fā)展中他們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Running ECNU憶抗戰(zhàn)歲月主題定向越野”活動在校園展開?;顒右浴皯浛箲?zhàn)歲月”為主題,將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整合分組,完成定向越野中規(guī)定的任務,包括抗戰(zhàn)歷史教育、華東師范大學校史教育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團隊協(xié)作,新生之間增進了溝通,建立了友誼;通過互動學習,新生們寓教于樂,加深了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與此同時,在同伴中國學生的幫助和講解下,外國留學生也在活動中受益良多,朋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在“中外學生手牽手”活動中,對外漢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中國學生與外國留學生完成結對子,旨在為中外學生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活動設計了專場互動性游戲,成為增進學生間情感的催化劑,為將來中外學生互相學習、互惠互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以學生代表為模范,開創(chuàng)“全員育人”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新生入學教育形式包括開學典禮、校史/院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發(fā)展教育、新生黨員教育、師生見面會、新生班會等等,由學校相關部門或院系領導、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等安排實施。近年來,對外漢語學院探索“全員育人”的教育模式,在傳統(tǒng)教育形式中樹立先進學生代表為模范,通過優(yōu)秀學生“現(xiàn)身說法”,達到育人的目標。
在開學典禮中,學生代表發(fā)言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以對外漢語學院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邀請中國學生代表、留學生代表分別發(fā)言,他們講述了自身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經(jīng)歷和心得,為新生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在新生黨員教育中,相關教師向新生黨員介紹黨務常識、黨員發(fā)展流程,鼓勵新生增強黨性意識、提高黨性修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委員也應邀出席,與新生黨員分享豐富多彩的支部學習和支部建設活動。通過實例解讀和交流互動,新生黨員迅速融入組織生活。學生黨支部作為黨員政治教育的載體,是高校朋輩教育的優(yōu)秀典范。
4.以社團組織為依托,豐富新生校園文化生活。社團組織作為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主力軍,為豐富新生校園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貢獻。新生通過參與社團的宣講及招新活動,不僅可以對各類校園活動有基本的了解,更可以迅速找到組織,融入校園生活。
在學校層面,在2015級新生入學教育中,校園嘉年華、話劇展演等深受同學們的好評。在校園嘉年華活動中,各個社團在集中時間和集中區(qū)域進行社團展示、招新,新生通過加盟社團,培養(yǎng)在某一專業(yè)領域的興趣和特長,不斷學習、磨煉陶熔,最終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大學生。與此同時,校鏡雙語話劇社、揚之水話劇社推出優(yōu)秀話劇展演活動,廣大新生備受藝術熏陶。話劇于詼諧幽默之處見生活真諦,對新生起到了很好的啟發(fā)教育作用。
在學院層面,對外漢語學院團學聯(lián)及其他社團舉辦招新宣講會。團學聯(lián)主席、各部門部長、各社團社長依次介紹社團概況和活動,同時也作為學長學姐,向新生講述了社團活動在大學生活中的意義,組織社團活動的經(jīng)驗,以及如何平衡社團工作和學習之間的關系等,為新生所受用。
5.以新媒體為載體,搭建線上互動平臺。隨著新媒體的普及,新生入學教育的線上活動也有效增加了新生之間、新生與老生之間的交流。對外漢語學院以易班、微信公眾號為線上互動平臺,開辟了線上教育的創(chuàng)新模式,而這種教育模式的運營,是由對外漢語學院的學生獨立完成的。
易班是綜合性的高?;由鐓^(qū),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網(wǎng)盤等多種功能,在高校師生中使用率較高。新生注冊易班后,可以與同學、學長學姐進行交流互動;老生也可以通過易班發(fā)布通知公告、撰寫經(jīng)驗心得、為新生答疑解惑等。
對外漢語學院團學聯(lián)微信公眾號于2014年正式上線運營,為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宣傳陣地。在2015級新生入學之際,公眾號推出以“15 Y.O.U—You Own Us”為主題的迎新系列活動,推送了包括學院概況、教師簡介、迎新日程安排、特色活動、學業(yè)指導、生活指南等各方面在內的文章,新生入學教育更加全面、高效、便捷。此外,公眾號還開展了以寢室為單位的“創(chuàng)意小咖秀”線上活動,由高年級學生拋磚引玉,鼓勵新生大膽秀出自我、彰顯個性。
三、朋輩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評價
為進一步了解朋輩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評價,筆者以對外漢語學院2015級新生入學教育為調查內容,以對外漢語學院2015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研。問卷發(fā)放53份,問卷收回51份,有效問卷51份。調研顯示,對于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37.26%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50.9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對于新生入學教育的滿意度,23.53%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54.90%的學生認為“較為滿意”。由此可見,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新生入學教育是有必要的和對其是滿意的。
按照組織和實施教育的主導者,問卷將我院2015級新生入學教育日程中的各項內容分為三類,分別為:以學校職能部門,學院領導、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等為主導;以學導、學生代表、社團骨干等高年級學生為主導;以2015級新生為主導。其中第二、三類突出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可視為朋輩教育的有效形式。
問卷要求在以上三類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選出最有收獲、最有意義、最為滿意的一類,結果顯示:第一類占25.49%,第二類占58.82%,第三類占15.69%。
問卷要求在以上各項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選出三項最有收獲、最有意義、最為滿意的活動,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話劇展演(14.38%)、主題定向越野(11.76%)、團學聯(lián)招新會(10.46%)。
由此可見,學導、學生代表、社團骨干等高年級學生已日漸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主力,以高年級學生為主導的朋輩教育在新生中最受青睞。因此,應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資源,發(fā)揮朋輩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活力和效力。與此同時,以學校職能部門,學院領導、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等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育仍是新生入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生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途徑。
問卷要求在第二、三類各項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選出一項最有收獲、最有意義、最為滿意的活動和一項最沒有收獲、最沒有意義、最不滿意的活動,得票率最高的分別是:團學聯(lián)招新會27.45%、校園嘉年華35.29%。大學生社團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織,必然會引起新生的廣泛關注。社團招新應通過社團骨干現(xiàn)身說法,切實為新生提供有用的、有效的信息,而不是被動求關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對于朋輩教育的優(yōu)勢所在(多選),29.41%的學生認為“以高年級學生或新生為組織實施教育的主導者,更具有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容易接受”;28.68%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更快適應大學生活,融入大學集體”;22.79%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更便捷、更高效地獲得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導”;19.12%的學生認為“新穎活潑,寓教于樂”。
對于朋輩教育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選),37.5%的學生選擇“內容的充實性和豐富性”,26.04%的學生選擇“組織者和實施者的專業(yè)性”,22.92%的學生選擇“結果的指導性和啟發(fā)性”,13.54%的學生選擇“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他們在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往往更加重視形式的新穎性而忽略內容的充實性和豐富性。因此,可以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大學生作為新生入學教育主導者的專業(yè)素質,在策劃活動時更加注重內容和結果,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
朋輩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因其形式新穎多樣、內容豐富活潑、組織和實施者親密無代溝,而備受新生青睞。一方面,新生入學教育要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尤其是集學導、學生代表、社團骨干等為一體的高年級學生資源,充分發(fā)揮朋輩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活力和效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大學生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組織者和實施者的專業(yè)性,朋輩教育在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的同時,更要強調內容的充實性和豐富性。
參考文獻:
[1]謝燕蘭.高校朋輩輔導員在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實踐與
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1,(11).
[2]宋玲.朋輩教育在我國高校德育中的運用研究[D].上
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3]張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輩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2).
[4]潘愛華.朋輩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