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欣穎
【摘要】譯員的工作是以科學的手段、藝術性地架設起溝通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橋梁。本文從分析譯員的知識結構入手,從語言知識、百科知識以及口譯技能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培養(yǎng)譯員的口譯能力。
【關鍵詞】譯員 知識結構 口譯
譯員的工作是以科學的手段、藝術性地架設起溝通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橋梁。因此一個成功的譯員首先要掌握雙語知識,這也是對一個譯員的知識結構的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成功的口譯員還應該有高水平的語言能力、要掌握百科知識、某一特定方向的專業(yè)知識、跨文化意識及口譯技巧。因此,我們說:一個好的譯員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以下三個板塊組成:KI=KL+EK+S(P+AP).在這個公式中,KI=Knowledge for Language(譯員應該掌握的語言知識即語言知識板塊)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識);百科知識板塊也包括譯員必須掌握的專題知識: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即技能板塊=職業(yè)口譯技能——包括記憶、筆記、信息綜述與重組、譯前準備等,藝術表達技能——即以科學的手段、藝術性完成口譯過程的技能,如口譯的應對策略就屬于藝術技能的范疇。這個知識結構劃分為口譯的培訓提供一個框架。
一、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訓
雙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口譯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里語言知識和技能并非僅指外語能力的訓練。作為譯員,對語言能力的訓練應該同時包括提高母語能力的訓練。我們在很多情況下誤以為掌握了一門外語的人就可以做翻譯了。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發(fā)現(xiàn)在“漢譯外”的例子中,不是因為譯員的外語不行,而是因為他們的母語出了問題。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語都理解不了,又怎么能夠很好地用一門外語把它表達出來呢?著名的翻譯理論家Peter Newmark教授也認為:“在翻譯過程中,造成翻譯障礙的往往是譯者的母語”。所以作為譯員,我們在學好外語的同時,應該加強母語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在翻譯時游刃有余。
二、百科知識的積累
口譯需要了解各個學科的知識,如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金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保護等等,要每個學科都有所涉獵,這就是“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的階段,如果確定了要翻譯的課程或內(nèi)容,我們就要就某一特定方向準備資料、積累專業(yè)詞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作為譯員,我們自己始終要保持對新知識的興趣,平時多閱讀或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網(wǎng)上瀏覽,日積月累,掌握各種知識,以求“通專兼?zhèn)洹薄?/p>
三、口譯技能的培養(yǎng)
口譯是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實現(xiàn)現(xiàn)場交流的工具,要求“現(xiàn)時”的和“即時”的語言轉換??谧g的現(xiàn)時性、即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決定了譯員既要面對發(fā)言人和聽者,有要像一個講話者一樣完成口譯工作,更要在口譯過程中調(diào)動自己的全部語言和知識資源,運用各種技巧,充分利用講話人已提供的信息,特別是諸如語氣、語調(diào)、表情、手勢等非語言信息,不斷對講話人的思想和情感做出判斷。因此,在口譯能力的訓練中,除了學習知識外,還應該注重口譯技能的訓練。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講話人和聽眾的溝通能力、甚至心理素質(zhì)都是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在語言的表達上特別是一些長句的表達上中英文也會有所不同。漢語采用展開型思維,往往把問題層層鋪開,用一系列并列結構的短句逐點交代,因而句子的結構顯得松散。英語則采取濃縮型思維方式,喜歡將眾多的信息凝結于一個單位,并使用發(fā)達的關聯(lián)手段,比如連詞、介詞、關系副詞、關系代詞、不定式、分詞、動名詞等,從而構成無數(shù)的短語表達各種語法關系,或以一個主謂結構作為主干,然后以此為基礎以各種形合手段將次要信息附在主干上。當源語言(source language)和歸宿語言(target language)的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之間存在較大差別時,譯員要經(jīng)過分析、轉移和重新組織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從原語言到歸宿語言的轉換。而口譯時,譯員沒有時間進行反復推敲句式及結構,更沒有反復修改的時間,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源語言使用的長句譯為相應的英文句子就容易出錯,而且使用太多的長句也不利于理解。譯員在翻譯時應靈活掌握,在完整準確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使用簡練、明白易懂的詞語和表達方式,多使用結構簡單的句式,以便于談話雙方的理解。
總之,口譯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譯員語言文化知識和語言技巧的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一個譯員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郁如新編英語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2]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翻譯,2001. 2.
[3]仲偉合.翻譯研究:理論·技巧·教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