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芳 林寶木 郭娜婷 鄭建英
摘 要: 隨著中央一系列大力扶持職業(yè)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號角已吹響。職業(yè)學校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實行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關鍵所在。本文從分析調查問卷入手,闡述了現(xiàn)今職校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中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了建議,從而指出了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對職業(y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制度與機制創(chuàng)新具有的重要時代意義。
關鍵詞: 學習共同體建設 教師隊伍 建設制度與機制
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5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6月初,俞正聲主席主持召開全國政協(xi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專題協(xié)商會,就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協(xié)商;中旬,教育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2014-2020)》;下旬,國務院在京召開新世紀以來第三次全國職業(yè)教育工作重要會議,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號角已陣陣吹響。職業(yè)學校如何實現(xiàn)“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關鍵所在。
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向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是現(xiàn)今職校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當今職業(y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制度與機制創(chuàng)新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學習共同體理論概述
1.學習共同體含義解讀
關于學習共同體的內涵,人們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學習共同體是未來學校的理想狀態(tài)”。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法國哲學家尚呂克·儂曦,儂曦認為:共同體事實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共同體與其說是社會所沖刺或失手的固有有機關系,不如說是社會建立以后所發(fā)生的問題”。因此,從哲學上說,共同體只是作為一種理想信念存在,我們對學習共同體的追求是學校將來的發(fā)展取向。第二,有學者認為:“學習共同體就是為完成真實任務、問題,學習者與他人相互依賴、探究、交流和寫作的一種學習方式?!贝擞^點偏重教育學視角,將學習共同體定義為一種學習方式,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第三,“師生學習共同體”建構的觀點,這是將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關系的主張,其將共同體視為關系的結合,從社會學視角考察學校的師生交往互動,師生相互促成發(fā)展,為共同的成長愿景而奮斗。第四,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標的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是將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組織的主張,即學習共同體是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傳統(tǒng)班級組織的替代物,嘗試通過組織形式的變革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這是以系統(tǒng)論為基礎,從學習型組織理論的角度進行闡釋的。
2.學習共同體表現(xiàn)形式
根據(jù)共同體的內涵,本文將學習共同體歸納為三種形態(tài):一是學習的組織方式,即組織結構,如教師教研組、課題組、備課組、項目組、博客圈。作為教師主動研究的平臺出現(xiàn)的學習共同體,是由教師和其他有關人員構成的學研存在的組織。二是學習的關系,即精神的共同體,如教師沙龍、協(xié)會(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愿景)等。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的一個必要特征就是要有共同愿景。三是學習的理想理念,即理想狀態(tài),永恒追求,如教師自我學習型團隊。團體學習的目的,是讓大家的思想和力量保持方向一致。教師在自我學習團隊中培養(yǎng)互相學習的風氣,團隊成員共享并分析各自的經驗、知識及觀念。教師團隊是學校效能改善的核心,是實現(xiàn)學校組織結構的變革,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支持平臺①。
二、中職教師學習共同體現(xiàn)狀分析
1.職業(yè)學校構建學習共同體意義
基于職業(yè)學校教師自愿參與下的專業(yè)學科教研共同體,是解決職業(yè)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學術問題的組織,它是非行政性的,卻又受學校行政支持的組織。它是學校設定的教研組、備課組、學科中心組活動的有益補充,與常態(tài)的基礎性校本教研相輔相成。建構企業(yè)專家、學校名師引領下的自主式的教研共同體,旨在促進教研更加有的放矢。在教研過程中,教研共同體面對真實、復雜的實踐問題(教師面臨的問題情境)進行分析、探究,通過對話、協(xié)商、合作解決問題,產生與創(chuàng)造新知識、新理念。因此它也是一種相互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研究、學會合作)的過程,是主體之間在經驗共享中的相互造就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研共同體即“學習共同體”。
2.職業(yè)學校學習共同體現(xiàn)狀調查
本問卷調查的對象是以××市4所中等職業(yè)學校為例,主要采用問卷方法,利用學校組織教師集體教研時發(fā)放的,共發(fā)放問卷300份,目前收回合格問卷270份,有效率為90%。對有關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情況、教師的教學教研合作情況、學校的價值期待狀況問題、學校的成員相互支持狀況及學校的成員共享實踐情況五個方面進行調查以便評估中職學校中建立學習共同體特征的程度,每一個項目都劃分了A-E的維度(A=很少,B=較少,C=一般,D=較多,E=很多):
關于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情況:(1)教師可以通過教代會或其他途徑參與制定管理制度A25.19%,B25.93%,C28.52%,D16.67,E3.7%;(2)教師的建議會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A11.99%,B18.73%,C39.7%,D22.47%,E7.12%;(3)學校專門召開教師會議對學校教育問題進行診斷和改進A10.74%,B19.26%,C28.15%,D27.04%,E14.81%;(4)學校很重視教研組的制度建設和業(yè)務會議A6.3%,B17.41%,C28.52%,D34.44%,E13.33%;(5)教師了解學校辦學現(xiàn)狀和重大改革政策A8.18%,B13.38%,C24.54%,D37.55%,E16.36%。具體見圖一:
圖一:關于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情況分析
關于教師的教學教研合作情況:(1)教師所在的教研組就業(yè)務學習、課堂教學和研究項目展開討論A8.18%,B14.13%,C29.39%,D37.55%,E10.78%;(2)學校有針對性安排老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指導與培養(yǎng)A5.95%,B17.84%,C29.74%,D31.97%,E14.5%;(3)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yè)實踐并納入教師培養(yǎng)計劃A18.22%,B21.19%,C29.39%,D22.68%,E8.55%;(4)教師共同開發(fā)專業(yè)校本教材或精品課程建設A20.37%,B27.04%,C32.22%,D15.19%,E5.19%;(5)學校領導是否有主持或共同參與教學教研課題A15.24%,B28.99%,C30.48%,D15.61%,E9.67%。具體見圖二:
圖二:關于教師的教學教研合作情況分析
關于學校的價值期待狀況問題:(1)教師對學校未來發(fā)展具有信心有歸屬感A11.44%,B14.39%,C31.37%,D33.21%,E9.59%;(2)學校領導和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A4.09%,B14.13%,C21.14%,D34.94%,E19.7%;(3)教師之間具有交流的渠道和交流的機會A5.93%,B16.3%,C30%,D35.93%,E11.85%;(4)學生家長關心學校的發(fā)展A23.79%,B17.1%,C29%,D22.3%,E7.81%;(5)教師對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積極建言獻策A8.15%,B17.04%,C35.56%,D30.37%,E8.89%。具體見圖三:
圖三:關于學校的價值期待狀況分析
關于學校的成員相互支持狀況:(1)教師和領導有足夠的時間見面和討論事務A9.96%,B21.77%,C32.84%,D25.83%,E9.59%;(2)學校具有緩解教師工作壓力和協(xié)調教師的組織和計劃A18.66%,B23.88%,C33.58%,D18.28%,E5.6%;(3)任課教師與班主任配合參與班級與學生管理A5.24%,B20.97%,C34.08%,D26.97%,E12.73%;(4)教師有專門教研活動會議和論壇A6.34%,B20.9%,C26.49%,D35.07%,E11.19%;(5)教師、管理人員之間存在普遍的信任與尊重A4.89%,B17.29%,C31.2%,D33.08%,E13.53%。具體見圖四:
圖四:關于學校的成員相互支持狀況分析
關于學校的成員共享實踐情況:(1)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和相關企業(yè)實踐交流A13.01%,B22.3%,C32.71%,D21.19%,E10.78%;(2)教師有機會確定專業(yè)發(fā)展活動的主題A10.08%,B22.76%,C42.16%,D16.79%,E8.21%;(3)學校領導和教師一起進行教師在職培訓事宜A12.69%,B16.79%,C35.82%,D25.37%,E9.33%;(4)學校建立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并共享A15.67%,B26.12%,C29.85%,D19.78%,E8.58%;(5)教師定期開設公開課和教研活動A7.46%,B4.85%,C14.93%,D50.75%,E22.01%。具體見圖五:
圖五:關于學校的成員共享實踐情況分析
3.職業(yè)學校學習共同體狀況分析
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看到,當前中職學校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存在一系列問題,諸如教師共同體的理念難以落實,學校管理科層化、制度建設形式化、學校愿景虛無化、合作形式表面化、合作實踐簡單化、考核評價自由化,等等,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實現(xiàn)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制度與機制創(chuàng)新。
學??茖踊芾磉^于注重統(tǒng)一性和服從性,過于突出行政領導的權威,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其結果只能是引發(fā)和激化行政人員與教師隊伍的摩擦。在課題組走訪的部分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校本教研這個學習共同體還缺乏深入的認識,以“生源是學校生命線”為指導思想,工作重心在于全力做好招生工作,對于致力于校本研究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大多數(shù)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垂范作用仍感不足,學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設還不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師在工作中承擔不同角色、履行各種職責,卻難以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也常困擾職業(yè)學校教師的價值觀,因而沒有歸屬感。由于工作中個人主義傾向、集體中人際關系淡漠,沒有共同愿景,因此實施合作教研就形成表面化。
三、中職學校教師學習共同體重建
1.學習共同體學校領導角色變革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班子,有什么樣的班子就有什么樣的教師”,這些都是校長在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學校軟實力的提升中起著思想引領作用的形象表述②。學校學習共同體的特點之一就是扁平化的組織設計,這意味著決策權的下移,即領導方式的轉變。學校領導作為學校的主要管理者和決策者對教師團隊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學校領導應該充分注意時代對組織管理者做出的新要求,及時轉變領導方式和觀念,實行分布式領導和實施道德為本的管理,建立教師共同愿景,實現(xiàn)教師有效溝通,實行教師人性關懷。
2.學習共同體學校教研方式變革
教師教研方式變革中專業(yè)引領是先導,同伴互助是關鍵,自我反思是基礎。專業(yè)引領的實質是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榜樣的引領,其主體可以是教育專家,也可以是有經驗的教師、有專業(yè)背景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等。即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專家(研究人員、教研人員、專家教師)給予必要的引領與協(xié)作,教師與專家之間構成協(xié)作共同體,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同伴互助是同學科、同年級、同學校、同區(qū)域(地域)的同伴之間實現(xiàn)知識共享、共同發(fā)展的機制。學校作為一個知識共同體,通過在校本教研中的對話、交流、協(xié)作及骨干教師的傳、幫、帶等形式,實現(xiàn)教師之間的知識共享、共同發(fā)展,并實現(xiàn)學校的知識管理,提高校園文化的知識含量。自我反思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檢討”,它是對觀念、行為、目標設定、實施、教育智慧等方面內容的反思。它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即將難以明確表達的技能、技巧、經驗、訣竅、直覺、靈感、心智模式等外顯,成為有價值的教學實踐知識,這在傳統(tǒng)教研中很少提及。教學反思是教師走向研究性學習之路的重要學習方式,是教師由經驗豐富的教書匠走向研究型教師乃至教學專家必須經歷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3.學習共同體學校保障機制變革
學校行政保障機制變革應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資源保障、組織機制、激勵機制、運作機制四個方面進行考慮。校長作為學校學習共同體的保障者,是指校長要督建學校學習共同體的內部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的校本研究的組織機構,明確學校教研室的職能、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任務,促進學??蒲信c教研的整合,加強教科室人員的業(yè)務培訓,為學校學習共同體提供良好的支撐平臺,從而使學校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要成為一個整合分散資源的共同體,一個真正以教學為中心,全體教師為之奮斗的學習共同體③。學校至少要從人、財、物、三方面提供資源保障。教師學習共同體必須具有完善的組織機構,有效的組織形式必須改進教研組,把那種過于行政式的、強調教學規(guī)范的組織內涵轉化為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核心的學習共同體,即“教師團隊”。健全學校制度,建立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制定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評比方案等。通過這些制度實施于教師學習共同體,充分體現(xiàn)其導向性和激勵性,使教師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乃至自我超越,使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包括教師之間的合作敘事、課例研究、網絡教研等。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是以職業(yè)教育就業(yè)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注重教師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充分聯(lián)系教師的工作實際,使教師有話可說,并使其在與同事交流、共享經驗的過程之中,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結語
“學習共同體”移植到學習研究領域的時間并不長,但它已經成為教育領域探討的主要內容,在實踐中得到人們更多的重視。研究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總結了許多優(yōu)秀的培育和維持方法,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它的教育價值已凸顯,作用范圍日益廣泛。學習共同體的發(fā)展反映了我們對教育認識的更深入的變化。在學習共同體中,一個核心的觀念是提高共同體的集體認識,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習者個體的學習效率,這種文化觀念強調學習是一種社會性、培養(yǎng)型的事業(yè),就這種意義而言,學習正在變成一個實踐共同體④。
總之,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新模式,對整個學校內教師間合作,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益處。只有轉變觀念,并在政策和制度上給予明確要求,才能真正形成共同體,才能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教師迅速提高專業(yè)能力。
注釋:
①諶啟標.有效學校.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3-174.
②諶啟標.有效學校[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39.
③尚茹.學習共同體:教師成長的新途徑[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1).
④柳春艷,傅鋼善.論學習共同體——教育新理念[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3).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
[2]教育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2014-2020).
[3]教育部.關于開展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4]李夢卿,張碧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回顧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2年2月下.
[5]全守杰.“學習共同體”研究述評[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7月下期.
[6]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7]諶啟標.有效學校[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3-174.
[8]尚茹.學習共同體:教師成長的新途徑[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1).
[9]柳春艷,傅鋼善.論學習共同體——教育新理念[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3).
課題編號:“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基金資助”FZJJ 20130501445
課題主持:鄭建芳
課題成員:鄭建芳 林寶木 郭娜婷 鄭建英
研究時間:2014年5月—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