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自2010年開始曾延用20多年的日語能力測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包括能力分級、考核標準、考試時間等方面都有所改革。本文簡要論述了如何在日語教學過程中針對上述測試的變化,著重加強對學生日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guān)鍵詞: 日語能力測試 日語語言能力 綜合運用
中日邦交正?;院?,兩國交流日益頻繁,作為文化的載體,對日語的需求不斷擴大。自1984年起我國開始承辦日語能力測試(JLPT),目前此項考試在世界上多個國家推行,在社會上廣受認可。
然而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原能力測試已不能滿足考查日語能力的要求。因此,自2010年7月開始,日語能力測試(JLPT)采用新的考核標準,對考試模式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新的能力測試加強了對應用能力的考查。針對這一變化,必然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切實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發(fā)揮語言這一溝通交流工具的作用。
一、日語語言能力測試的變化
1.等級的變化
原能力測試共分為N1至N4四個等級,其中N4為最低級,N1為最高級。N4要求具備基本的單詞語法能力,N3要求具備一定的閱讀文章的能力,N2要求具備一定聽、說、讀、寫的能力,N1要求具有社會交際和在日本學習的能力,各級別的考試滿分為400分。
而新的日語能力測試分為(N1~N5)五個級別,N5為最低級,N1為最高級。新N1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N1相比,增加了高難度部分,但評分更靈活,及格線基本相同。新N2與原N2難度水平基本相同。新N3介于原日本語能力測試N2與N3級之間。新N4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N3級難度基本相同。新N5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4級水平基本相同。五個級別的考試滿分均為180分。
2.內(nèi)容的變化
原日語能力測試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是由“文字-詞匯”、“聽力理解”和“讀解-語法”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文字-詞匯”和“聽力理解”各占100分,“讀解-語法”占200分,滿分為400分。
新能力測試根據(jù)等級的不同,內(nèi)容有所改變。其中高等級的N1、N2考試分“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法)、閱讀”和“聽力理解”兩部分,較簡單的N3、N4、N5考試分“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言知識(語法)、閱讀”及“聽力”三個部分。
3.合格標準的變化
原日語能力測試的合格標準中除了N1考試以280分為及格之外,其他各級考試的及格線均為240分。計分方式以各部分總得分為準,沒有單科分數(shù)受限的制度。
新日本語能力測試是設立了單科通過的最低分數(shù)線,即只有總得分必須在合格分以上,各單項分必須在各單項分設定的及格分以上才能視為合格。
4.考試時間的變化
原日語能力測試每年舉行一次,時間為12月的第一個周日上午。
新日語能力測試的考試時間改為每年兩次,分別為7月和12月的第一個周日,具體時間由上午改為下午。
二、加強對學生日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新的日語能力測試加強了對考生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改變,重視交流應用能力的提高。這種交流能力涵蓋了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交談能力三部分。
1.語法能力
所謂語法能力,是指能夠正確地理解語法,準確使用語言的能力,不僅包括語法規(guī)則,更包括單詞的語義、發(fā)音及文字表示等各方面的含義。作為語言學習的基礎,在教學中仍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2.社會語言能力
所謂社會語言能力是指根據(jù)場合貼切的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在上述語法能力的要求更進一步,應是合乎社交氛圍的最恰當表達,考慮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對社交語言的重大影響。例如:
(1)見面打招呼這一場景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問候“吃了嗎”;而日本人則經(jīng)常以天氣為開場白展開話題,這一點與歐美相似。
(2)對敏感話題的詢問
由于文化不同,日本人對年齡和收入等敏感話題有所忌諱。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化發(fā)展,這一點逐漸受到國人的重視。
由于新能力測試中加強了對聽力和閱讀理解的要求,因此這種實際會話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格外重要。
3.交談能力
所謂交談能力是指準確駕馭一段連貫語言的能力。這種交談能力的運用在考試的聽力部分、語法部分和閱讀部分都有所體現(xiàn)。在實際表達中,不論是書面用語還是會話用語,都不可能是單一的一個句子,而是一整段完整意思的表達。因此,理順各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才能更好地溝通交流、正確地表情達意。
為了切實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日語語言能力,提高日語能力測試的通過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上述四個方面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終實現(xiàn)日語應用能力的增強及語言文化的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青木直子,尾崎明人,土岐哲.日本語教育學[M].京都:世界思想社,2001.
[2]北嶋千鶴子,著.亞希,譯.最新日語綜合讀解[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3]佐や木瑞枝.標準日語口語表達[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何琳,守屋三千代.綜合日語(第四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日本語能力試験JLPT:http://www.jlpt.jp/about/comparison.html/2016-3-1.